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国轻武器发展至今,从最初的引进仿制到现在的自主研发,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无数兵工人在行业中默默耕耘。张克在轻武器领域深耕二十五载,不断开拓突破,于2023年成立张克创新工作室——
记者:魏开功 乐水 摄影:高燕燕
二〇八所正高级工程师张克
轻兵器(以下简称轻):张克您好,您从事轻武器行业二十多年,取得不少荣誉,并成立了张克创新工作室。您为何选择这个行业,是从小就有梦想还是有其他原因?
张克:从小我就对枪械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每次在影视作品里看到那些结构精巧、威力各异的枪械,内心都会涌起强烈的好奇,像着了魔一样。小时候,我还常常自己动手,用木头、铁丝、链条等材料制作简易的枪械模型,虽然成品很粗糙,但每一次制作都让我对枪械的构造和原理有了更深的探索欲望。
我国枪械系统发展历程
仿研结合阶段研制的67-1式轻重两用机枪
好像是命运的巧妙安排,我考上了轻武器相关专业,将我小时候对枪械的热爱与大学专业紧密连接到一起。一接触到专业课程,我就被其中的奥妙深深吸引,那些曾经只停留在表面的好奇,终于有了深入探索的机会。
工作后,我深刻认识到轻武器研发对于国防安全的重要性。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不断深入探索与实践,我对这个专业的热爱愈发炽热。如今,我已在轻武器研发领域坚守了二十五载,未来我也将继续怀揣这份热忱,为我国的轻武器研发事业发展不懈奋斗。
仿制苏联AK47突击步枪的国产56式7.62mm冲锋枪
仿制苏联SKS半自动步枪的国产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
轻:请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枪械系统的研制历程。
张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枪械系统以国家基础工业发展为动力,以部队实际作战需求为牵引,经历了战场缴获、引进仿制、仿研结合和自主研发等4个阶段。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奋力拼搏,我国枪械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质的飞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枪械系统发展道路。
第一阶段:战场缴获阶段
建国初期,国内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枪械来源主要依靠战场缴获。当时武器繁杂,型号多样,来自不同国家和时期,口径、弹药规格也不一致,给后勤保障带来了极大困难。但这些缴获武器在建国初期的战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解了燃眉之急。典型枪械包括:盒子炮/驳壳枪、仿制德国毛瑟C96手枪、中正式步枪、仿制德国毛瑟98步枪、仿制德国马克沁重机枪等。
仿研结合阶段的64式7.62mm手枪
第二阶段:引进仿制阶段1950~1960年代,我国与苏联展开合作,引进了包括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 AK47突击步枪、SKS半自动步枪、波波沙冲锋枪、托卡列夫手枪等经典枪械的技术资料和生产线。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进行仿制,成功生产出53式步骑枪、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0式冲锋枪、54式手枪等一系列枪械。这些仿制枪械使我军武器制式得到统一,性能也满足了当时国防需求,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仿研结合阶段研制的67-1式轻重两用机枪
第三阶段:仿研结合阶段
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随着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国内工业技术的进步,我国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仿制,开始走上仿研结合的道路。在这个阶段,我们一边参考国外先进枪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一边融入自主创新元素。以引进仿制枪械为基础,通过深入研究其结构、材料和工艺,对部分零部件进行自主优化设计,改进制造工艺,提升了枪械的可靠性和精准度。该时期成功研制的枪械主要包括:64式手枪、67-1式轻重两用机枪、67-2式轻重两用机枪、79式轻型冲锋枪、81式/81-1式自动步枪、85式冲锋枪等。
这一阶段,我们既借助了国外成熟技术,又锻炼了自主研发能力,为后续的完全自主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自1970年代起,我国开始探索5.8mm枪弹研制,开启了我国5.8mm口径枪弹研制的先河,实现了由仿制到仿研结合的重大突破,研制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口径枪弹。
第四阶段:自主研发阶段
1980年代至今,随着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快速发展,我国枪械研制迎来飞跃,完全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实现自主研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论证人才、设计人才以及试制生产的高级技能人才,自行研制了几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优良的枪械产品。
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我国构建了完整的枪械装备体系:步枪、狙击步枪、手枪、冲锋枪、机枪、霰弹枪、防暴枪等一应俱全!枪械口径涵盖了5.8mm、7.62mm、9mm、12.7mm、14.5mm、18.4mm、38mm等。针对出口需求,我国还研制了系列外贸产品。
“十三五”以来,我国成功研制了20式枪族,该枪族在系统性、精度、可靠性、安全性、人机工效和寿命等综合性能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质的飞跃,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我国枪械系统推向了一个新高度。20式枪族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枪械系统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满足了不同作战任务和军兵种需求,彰显了我国枪械系统研制的雄厚实力和创新能力。
自研阶段研制的95-1式自动步枪
轻:在产品研制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张克:在产品研制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棘手问题,主要聚焦在技术难题、质量把控、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等4个方面。
面对这些问题,解决方案千差万别,但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想要解决快、解决好,我觉得:做好实事求是是关键,抓好落实是根本。在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要始终坚持深入调研、精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确保产品研制工作顺利推进。光有想法和计划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要落实下去,落到方案改进、样机试制、精准检验、试验验证、组织实施、协调沟通等各个环节,确保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得到快速有效地解决。
自研阶段研制的79式轻型冲锋枪
轻: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获得了哪些经验与教训?
张克:在解决产品研制的各类问题过程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希望能给同行一些参考。
技术难题方面:技术难题往往是复杂且综合性的,科研人员要有系统性思维,组织跨学科合作与研讨十分关键,不同领域专家的思维碰撞能带来新的解题思路。同时,技术研发和攻关过程中要静下心来深入现场分析问题、找准原因、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切忌闭门造车。要善于引入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但在引入新技术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前期研究、风险分析和验证工作,切忌盲目跟风,以免给项目研制带来风险。
质量把控方面: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必须从源头抓起。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明确各环节质量标准和责任,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生产,彻查原因,不能让问题产品流入下一环节。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让每个人都成为质量的守护者。
组织管理方面:制定清晰的项目规划和流程至关重要,它能让团队成员明确目标和方向。要合理分配任务,根据成员的技能和特长安排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定期进行项目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协调沟通方面:协调沟通要主动、及时、准确、全面,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在团队内部和合作方之间顺畅传递。在沟通中要注重倾听各方意见,尊重不同观点,以开放的心态共同解决问题。切忌沟通不畅、推诿扯皮、相互指责,影响项目进度和团队和谐。
无论面对何种问题,都要保持冷静,深入分析问题本质,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和方法,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在轻武器博物馆内,张克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述枪械知识
轻:作为兵工人,初心是什么?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有没有遇到非常头疼的事情?濒临放弃时,是如何坚持下去的?
张克:作为一名兵工人,从投身这个行业的那一刻,我便明白自己扛起了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的重担。国家的安全稳定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根基,而先进、可靠的武器装备则是守护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我一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部队打造出更多好用、管用、实用、耐用的优质装备,让战士们在保家卫国的道路上,手持坚不可摧的“利刃”,这既是作为兵工人的职业担当,更是我矢志不渝的信仰。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确实遇到过不少让人头疼的事情。比如:高射速外能源武器的某问题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西方发达国家现役同类装备仍未彻底解决该问题,一直是“带病”服役。2022年,某项目在试验期间出现同样故障。这一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定型,关系到项目是否继续研制。
面对这一国际性难题,有过迷茫和自我怀疑,甚至在某些艰难时刻也会闪现出“国外能够接受带病服役,为什么我们不能降低标准”的念头。但每当这个时候,我心中“为部队打造最优质装备”的初心就会强烈回响。我深知,战场上的每一次故障都可能危及战士们的生命,一丝一毫的妥协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为了解决这一国际性难题,我们组建了由自动武器、弹药工程、仿真分析、测试试验等同志组成的“攻关突击队”。我和团队成员从枪械、枪弹、发射药、材料等各个方面重新梳理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设计图纸开始,逐个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对每一个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等进行反复推敲和优化;对可能存在的隐患逐个进行仿真分析和单项测试,尽可能查找出问题原因;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交流、研讨,汲取他们的经验,听取他们的建议。通过分析原因、查明机理、优化方案、样机试制、仿真分析、试验验证等系列工作,经过将近4个月的奋战,射弹40余万发,我们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自研阶段研制的09式霰弹枪及背具
轻:经过多年的沉淀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轻武器事业的责任感是不是越来越强?在传帮带中如何培养和激励新人?
张克:投身轻武器研发工作二十五年,一路摸爬滚打,看着我国轻武器事业从逐步追赶走向国际领先,内心满是自豪。如今取得的点滴成就,非但没让我有丝毫懈怠,反而让我对轻武器事业的责任感愈发强烈。
曹刚川同志曾说过“轻武器不轻”,看似小巧的轻武器,实则在国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战士们手中最直接的战斗工具,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作战的胜负与战士的生命安全。每一次新成果的诞生,都是无数次试验、改进与突破的结晶,这让我更加明白,手中的工作不仅关乎到个人,更与国家的国防安全紧密相连。
轻武器事业就像一场接力赛,前辈们将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奋力奔跑,也得稳稳地把这一棒传递给下一代,让轻武器事业随着时代的洪流不断向前发展。
在如今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轻武器研发领域也面临着深刻变革,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这使得培养新人的工作变得更为紧迫和关键,也成了我们这代人的重要使命。
在新人培养工作中,我会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比如枪械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等,帮助他们搭建起扎实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我会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参与到方案设计、样机加工、装配调试、测试试验等项目研制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哪怕是不成熟的创意,也会给予肯定和引导。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我会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在面对困难时,我会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明白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相信,通过这样的传帮带,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兵工人,为轻武器研发领域注入新鲜血液,推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应对时代变革带来的各种挑战。
轻:2023年研究所成立了张克创新工作室。作为负责人,你给工作室的定位是什么?
张克:2023年,以我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将其定位为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创新发展平台,重点聚焦于“项目研发、课题孵化、学术建设、人才培养”四方面工作。
项目研发是工作室的根本任务。主要聚焦于轻武器领域前沿技术与实际应用,针对当下部队对武器性能提出的新需求,如何提升枪械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精准度以及智能化水平,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实战价值的项目研发。力求通过技术创新,突破现有局限,打造出更契合现代战争模式的轻武器装备,为国防实力提升提供支撑。
课题孵化是工作室的重要使命。我们密切关注行业前沿动态与技术发展趋势,挖掘有潜力的研究方向,如智能化轻武器装备、高性能大威力武器装备等,为创新性课题提供从构思、研究到初步成果转化的全流程支持,助力这些课题成长为成熟的研究项目。
学术建设旨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定期组织内部学术交流活动,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积极参与重要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切磋,拓宽视野;鼓励成员发表学术论文、撰写专业著作,提升工作室在行业内的学术影响力。
人才培养是工作室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传帮带”机制,为新人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项目与课题中积累经验、快速成长。同时,根据成员的特长与兴趣,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有创新能力的轻武器研发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20式枪族部分枪械亮相建国7周年国庆阅兵仪式
轻:这么多年一直从事枪械及相关配件的研制工作,以你的工作经验看,我国枪械要想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研制人员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张克:以多年从事枪械及相关配件研制工作的经验来看,我国枪械要想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研制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要加强实战需求调研
(1)加强与部队沟通:定期深入部队,与一线士兵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作战和训练中对枪械的使用感受和需求,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优化,并根据部队实际作战需求研发新装备。
(2)关注国际作战趋势:研究国际上的新型作战理念和战术,如城市反恐、特种作战等,根据不同作战场景不同作战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枪械。比如,针对当前无人装备给士兵带来的威胁与挑战,研制新型反无人装备等。
二要加强技术创新
(1)全面提升材料科学研发与应用:深入开展新型高强度高硬度合金材料研究,加强轻量化合金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应用研究,以提升枪械系统的杀伤威力、有效射程,减轻枪械系统质量,提高枪械耐用性和可靠性。
(2)推进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积极将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枪械设计,使枪械具备自动识别目标、智能瞄准、自动控制击发、数据传输与共享等功能,提升枪械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效能。
(3)创新枪械结构设计:借鉴国内外先进设计理念,结合我军实际作战需求,对枪械整体布局和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创新,提高枪械射击精度、射击可靠性和操作便捷性等。
(4)优化制造工艺:积极引入先进工艺,提升枪械零部件的表面质量,提高枪械耐用性和可靠性;引入先进制造技术,提高枪械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提升枪械射击精度、降低生产成本等。
三要强化团队协作与交流
(1)跨领域协作: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军工企业的合作,组建跨学科研发团队,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枪械系统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持。
(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枪械研发领域的学术会议、技术研讨、大型展览等活动,了解国际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
四要加强基础研究工作(1)强化弹道学研究:深入开展弹道学理论研究,精确分析弹头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飞行特性,为枪械、枪弹、发射药等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强化终点弹道理论研究工作,针对高级别防护开展专项理论研究,以提升对高级别防护目标的侵彻和杀伤效果。
(2)深化力学分析:运用先进的力学分析软件和试验手段,对枪械射击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振动情况等进行详细研究,优化枪械的零部件结构,减小后坐力,提高射击稳定性等。
(3)加强新型领域理论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枪械已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融合方向发展。新的发展方向必然催生新概念、新理论,开展新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些新技术在枪械上的应用原理和内在潜力,从而促进枪械系统创新发展,以满足新型作战需求。
重要通知! 帆布包已经上架,全新图案全新的尺寸等你选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