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挖出金丝楠木棺材,重达1500斤,解开“黄金头”谜案

呱呱看国际 2023-06-02 09:00:0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馆长微鉴

编辑:馆长微鉴

论述全世界无疑是中国那宏观的神话世界和传说格外引人注目,期间的奇闻逸事更是被撰写做小说广为流传。

当然亘古不变津津乐道的必然是关于金银钱财的话题。毕竟众生皆为寻常人,君子亦爱财,常人自然也可以爱财,于是沾染上金钱的话题就不格外的让人在意。

而在中国浙江某日竟发生了一件奇事——盗墓贼的光顾让我们近一步走进了古代的历史传闻。

怒斥大胆盗墓贼,解开千年陵墓群

2011年,宁波余姚的小镇上发生了一件盗墓事件。

小镇本身就在深处山林当中,因此远近皆为亲邻,大家大多认识,谁知就是在这几天,经常有一伙人鬼鬼祟祟地聚在镇子附近的一个山丘上。

于是对此好奇的居民就大胆地寻了一个夜晚去一探究竟。结果这一遭竟是直接解开了一桩千古迷案。

原来那处山丘竟是一处墓穴,毋庸置疑那群人必然是盗墓贼。

于是2011年7月的一天,浙江省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一通告急电话:“这里有人在盗取古墓,请你们赶快派人前来。”

只可惜,当警察和考古学家赶到的时候,盗墓贼早已跑路,但盗洞及当中的坟墓部分陪葬品却留在了原地。

研究所安排了专家对其进行了实地的考察。

在中国古代,风水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墓地选址等方面,其中墓穴风水是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

而此处三面环山,同时有丰沛水源,加上缓坡之上的茂密植被,使得其土地十分肥沃,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的确是一个适合安葬的风水宝地。

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墓穴风水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先人的福祉和后人的命运。

因此,为了保障自己和家族的吉祥和繁荣,许多贵族和富豪们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寻找适合的墓穴风水。

一个好的墓穴应该坐落在地势平坦、周围环境宜人的地方,这样才能够吸纳天地之气,聚集阳气,为先人的灵魂提供宁静的栖息之地。

同时墓穴的地形应该均衡,符合五行原则,以保证先人的灵魂能够得到天地之气的滋养。例如,在山水画的传统中,山应该在左侧,水应该在右侧,以符合五行原则。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帝王、将军和富豪们都非常注重墓穴风水的选择。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墓穴就选在陕西省富平县的马嵬山上,这里是一个丘陵地带,地势平坦,气候宜人,而且还有着良好的风水宝地。

故而古代对于陵墓的选址绝对是十分严格的。

史嵩之的黄金棺,传闻中的黄金头

随着勘测仪发现此处竟然是一片古墓群,考古学家们瞬间沸腾起来。

须知在古代,普通的平民百姓,就连找上好的风水宝地安葬都是奢求,更不用说是修建规模庞大的陵墓群了,可想而知这座陵墓的主人一定非富即贵。

通过调查,专家发现,在浙江地区一直流传着关于史嵩之“黄金头”的传说。

据说,这位丞相在逝世之后,头被人砍了下来,不知所踪。

古人信奉的规矩很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么会容许尸身不全呢,因此史嵩之的家人,便为其打造了一个“黄金头”,随他的尸身一起安葬在了陵墓之中。

猜测终于有了得到证据的支持的机会,在将上面的两座陵墓移开之后,古墓中的两块墓志铭上刻的正是史嵩之,和他的妻子赵师静。

而提及陵墓,众人所想到的一定是棺材——棺材作为死亡文化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嵩之陵墓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古代的迷信观念里只有通过合适的方式安置尸体,人们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让死者得到逝世后的安宁和尊严。

在某些宗教和信仰中,更是被视为死者灵魂超脱的必要媒介。例如,在基督教中,棺材被视为灵魂离开身体和进入天堂的转化点。

棺材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一个人富有和地位的象征。故而随之出土的史嵩之那口重达1500斤的金丝楠木棺材就备受期待了。

果然不负众望,专家们估计其价值可以达到5亿以上。因为其货真价实全是金丝楠木制造。

须知金丝楠木是中国传统名贵木材之一,其质地坚硬、色泽深沉、纹理优美、不易腐朽和抗虫蛀等特点,被视为上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府邸、神庙、陵墓、家具、器物等建筑和艺术制品中。

甚至古代帝王的龙椅、棺材都是用金丝楠木制作而成的。

金丝楠木地位之高,或许除了皇室成员,也只有像史嵩之这样位高权重的人臣,才能够使用。

史嵩之的一生几乎和贫寒不沾半点关系,他从出生起就含着金汤匙。

上至父亲祖父,下至兄弟,全家为官,可以说是当时的名门世家。

借由家族的东风,在史嵩之中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中进士之后仕途可谓是一路高升,担任多处要职。

当时的南宋不管是抵御外敌加上进攻他国,都势必重视襄阳的经营。史嵩之精明地意识到了荆襄的地位。他十分聪明的将这块地域拉向了自己名下。

襄阳所处的南阳盆地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地处南阳盆地的南部,依托湖北,通过汉水和长江,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由南阳盆地,可以北出中原,可以西入关中,还可经汉中而联络陇西。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

可谓是一方重镇,襄阳的地位自然是不同寻常。

如史嵩之所料,绍定元年,其在襄阳经理屯田,积谷达六十八万石。

因此政绩成功加官晋爵而后,枣阳军的屯田工作再获成功,史嵩之再次升官。可以说是一个襄阳重地喂饱了史嵩之。

不得不感慨有些人生而运气很好,绍定六年,大蒙古国使陈南下,与史嵩之商议协同进攻金国、支援蒙军粮草的事务,并许下诺言,灭金之后将河南地区归宋廷所有。史嵩之便奏报朝廷,请予批准。

此次联蒙灭金,成功使得金国彻底灭亡。其中史嵩之的功劳自然不言而喻。这一站打响了史嵩之的声誉,最重要的是帝王自此正式去体察其才能。

果然,嘉熙四年,史嵩之最终拜入朝廷右丞相,成为了南宋权力最中心的人物之一。

掌权后的他多次因专断而受非议。

他极讨厌程朱理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相悖,同时在对蒙战争中摇摆不定。后世因此对史嵩之褒贬不一,纵然其有一定才能、功勋显赫,但因为屈服欲望在追求权力之间专横独断。

总而言之,史嵩之在南宋绝对可以用权臣二字形容。

而作为一国之相,他用名贵的金丝楠木作为自己的棺材材料倒也不难理解。

回到其金丝楠木棺材上,期间专家们发现了该墓穴中放满了水银,但无法阻挡时间的磨损,史嵩之的尸身不可避免的已经有腐烂之态,唯有能辩驳一二的遗骸。

在艰难认知其尸身的时候,一块尚未完全风化的头骨展现在众人眼前——这是传闻中的那个史嵩之缺失的应该是黄金头的头颅。

可惜的是,这并非黄金制造而是实打实的人体纤维。

可以说史嵩之全身上下保存的最完好的骨骼就是他的头骨,且并未在其颈部发现割痕,一时之间,自千年前流传下来的所谓“黄金头”的传说不攻自破。

接受历史,质疑历史,了解历史

其实历史的准确性是历史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在研究历史时,历史学家们会尽可能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各种相关的历史资料,以期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历史的真相。

然而,历史的研究并非完全客观和准确的。

在历史的研究中,存在许多历史矛盾和真实性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历史资料的不完整、不准确、不可靠、不一致等方面,也可能来自于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和评价的不同,更有可能几乎是在合理化的被神话传闻所蒙蔽视线。

故而接受历史是一种主观性的再现。毕竟历史不可能完全客观和准确地还原过去的真相,因为历史的再现是在历史学家的主观解释和评价下进行的。不同的历史学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重视历史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历史学家在进行历史研究时,除了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各种历史资料,还应该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信度进行评估和判断,以避免因为历史资料的问题而导致的历史陷入悖论。

历史谓之我蒙昧

历史的真相之于我们并无现实意义,因为我们不会去需要了解诸如黄金头的存在,我们更不需要去了解一个权臣身后事。

但是从古至今人们仍孜孜不倦得追寻真相,找寻真理,这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也是让人萌生好奇的事情。

人们或许在现实生活中无视这些真相的存在,但是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那个构架了华夏上下几千年历史的时空,在某一个瞬间存在的一个生命体,是某个时空被历史眷顾着记录的存在,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有意义。因为一生蒙昧,远比一生贫穷更可怕。

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网》

0 阅读:0
呱呱看国际

呱呱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