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出生带给家庭福气和运气,父母双方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可谓是呕心沥血,生怕忽略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产生难过的情绪。
孩子并不能完全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总要经过成长环节,读书是孩子的独自求学之路,面对复杂难懂的知识,父母也是能力有限。
为了让孩子更充分理解知识,父母对于孩子的座位尤为上心,常常在排座时向老师积极争取,当然是越靠前越好。
9月开学啦,我带着女儿前去报到,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老师让女儿坐在最后一排。
说实话这个情况在我意料之内,毕竟女儿的身高比同龄人高出许多,甚至比男孩子都高出不少,坐在后面也是可以理解的。看见女儿坐在最后一排,不免感慨许多。
不想在教室门口,看到了女儿同桌的家长,两人在窃窃私语,出于孩子之间的友谊,我过去打了个招呼,才知道二人对于孩子座位在最后表示很不理解。
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说到,自家孩子原本就不适应陌生环境,学习劲头不足,安排在最后一个座位肯定会溜号。
另一位家长越来越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直接怒气冲冲的地质问老师,为什么偏偏挑中了自家孩子在最后。家长的普遍心态是:最后一排意味着被放弃,实际上不知道排座也有公平规则。
自家娃开学坐最后一排,未必是老师有意为之
老师排座是根据一定的规划,未必是收了哪位家长的好处,而是出于整体的考量。
一年级新生初入校门,老师对于新生班级不了解,座位只是暂时随机安排,有的班级甚至让孩子自己挑选座位,或是老师看着孩子的身高随机指派,并无其他心思。
等到学生们熟悉一段时间后,班级逐渐有了规矩,孩子们的特点被老师尽收眼底,老师会针对孩子的们的性格、身高等因素做出调整。
再发展一段时间后,老师彻底掌握班级学生的性格、体貌特征,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充分了解后,逐渐形成班级座位的规则。
或是在一段时间段内根据学生的表现分座位,或是按照小组为单位、或是按照个人为单位,具体根据班级里的班情做出调整。
自家娃坐最后一排不代表别放弃,家长要了解后排的好处在哪里
家长的普遍心态便是越靠前越好,最后一排的好处经常被家长们忽视,其实孩子未必喜欢坐在第一排,家长要清楚后排座位的好处在哪里。
孩子与老师和讲台有一段距离,情绪不拘谨、听课状态佳
老师讲课需要学生的反馈,常常调动孩子的共情能力,老师对前排的孩子过于关注,甚至讲到激动时,眼神只跟着一个孩子。
这会让孩子听课拘谨,老师时刻关注自己,害羞表达自己,而在最后一排,能更加轻松自然地吸收知识。
后排看黑板视野广阔,也能减少近视的概率
学生在最后一排,相对于第一排明显视野宽阔不少,部分第一排的学生经常和同学吐槽自己的脖子不舒服,靠黑板太近常仰视黑板。
甚至长期距离黑板太近,会导致视力问题,最后一排则能平视黑板,不会出现看黑板不舒服的问题。
最后一排座位远离粉笔灰,环境干净
前排同学经常被粉笔灰搞得苦不堪言,擦黑板产生的粉尘吸入了孩子的身体中,产生不舒服现象,最后一排的学生,不用为粉笔灰问题苦恼。
说句实在话,只要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和老师积极互动、并保持良好的纪律,成绩便会蒸蒸日上。座位并不是决定因素,是金子“坐在”哪里都会发光。
教师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责任,家长不必担心排座位问题是否为老师有意为之,毕竟老师也有一定的职业操守,老师也不希望看到任何一个孩子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