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01
我是去年冬天去儿子家住的,那时候老家已经开始下雪了,屋外寒风凛冽,屋里的老式取暖器倒是还能勉强维持温度,但年纪大了,越发怕冷,身体也有点吃不消。
“小勇,你妈身体弱,今年冬天让她到城里来住,暖气好得很。”邻居大婶见我在院子里扫雪,热心地提议。她说得没错,儿子小勇早就劝我搬去城里住,可我总觉得,老人的根还是在老家。
不过今年冬天,儿子又打了电话,说自己和媳妇商量好了,让我到他家住一阵子。
“妈,家里暖气特别足,你不用操心什么,坐着喝喝茶就行。”电话那头,小勇的声音透着期待,“您别总觉得给我们添麻烦,您不来也没人管您,我们反倒不放心。”
拗不过儿子的坚持,我终于收拾了一些衣物,坐上了去城里的火车。
小勇家住在城里的一个高层小区。第一次走进他们的家,我就被暖气的热乎劲惊到了,屋里暖烘烘的,简直跟老家天壤之别。儿媳小梅见到我,笑着迎了过来:“妈,来得路上累不累?快坐下喝点水。”
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他们的生活条件很好,屋里宽敞明亮,卧室里铺着地暖,晚上睡觉暖和得让我这老寒腿舒服了不少。小梅话不多,但人挺勤快,饭菜都做得精致可口。
“妈,您喜欢吃这个蒸菜,我多给您做点。”晚饭时,小梅夹了几块菜到我碗里,笑着说。“好好好,家里吃得丰盛,妈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我赶紧推辞。
日子就这么过了几天。我也没闲着,早晨早早起来收拾屋子,帮他们洗洗碗、做点简单的饭菜,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小勇见了,笑着劝我:“妈,您来这儿是享福的,别总干活了。”
我也知道自己不是来伺候他们的,但老人习惯了动手,总不能真坐着啥也不干吧?
可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些让人不太舒服的事。
有一天清晨,我刚从卧室出来准备煮点热水喝,就看见小梅在客厅开窗子。窗外的冷风呼啦啦灌进来,瞬间把暖烘烘的屋子吹得寒气逼人。我披了件厚外套,忍不住问了一句:“这大冷天的,怎么开窗?”
“妈,屋里人多,不通风容易有味,我每天早晨都散散味。”小梅头也没回地解释了一句。
我觉得她说得还挺有道理,也不好再多问,回到卧室里躲着去了,可后来我发现,这不是偶尔的行为,而是每天的“习惯”。
不管天气多冷,小梅都会准时把窗子打开,冷风灌进来,吹得我手脚冰凉。我实在扛不住,便减少在客厅活动的时间,早早躲回卧室。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不小心染了风寒,鼻涕咳嗽一起来,白天只好窝在厚被子里捂着。
02
一天晚上,我从卧室出来倒水,无意中听见小梅在客厅里跟小勇嘀咕。“她每天都在厨房忙,弄得家里油烟味特别重。地板黏糊糊的,才拖两天就得重新擦。”小梅低声抱怨着。
“妈也不是故意的,她就习惯做点活。”小勇的声音带着些许无奈。
“唉,你也知道,老人身上总有点味道,尤其是冬天,又不通风,客厅里待久了我真受不了。”小梅的语气透着不耐烦。
我的脚步停在了原地,端着杯子的手抖了一下,差点把水洒出来。
原来,她每天开窗的理由竟然是嫌我“有味”。
身上的味?我低头闻了闻自己,确实有点煤烟味和汗味混杂的气息。这都是我在老家种地时留下的习惯,怎么到了她眼里,就成了“让人受不了的味道”?
那一晚,我翻来覆去没睡好。小梅的话一遍遍地回荡在脑海里,让我觉得自己似乎真的成了一个“麻烦”。
第二天早上,小勇问我:“妈,您怎么了?脸色不太好。”
“没事。”我挤出一丝笑容,随后装作若无其事地说,“家里那几盆花没人照顾,估计快枯了,我想着过两天回去看看。”
“妈,您才来几天,怎么又想着回去?这儿暖气好,回老家冻着怎么办?”小勇急了。
“你妈这不是心疼那些花嘛。”小梅在一旁插了一句,表情却淡淡的。
她的语气不冷不热,但我却听出了几分解脱的意味。心里一阵发酸,我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坚持要回去。
几天后,小勇送我到火车站。他帮我提着行李,一路上叮嘱个不停:“妈,回去要记得多穿点,别舍不得烧煤。”
“好好,知道了。”我点点头,心里却想着,今后,可能再也不会轻易来儿子家“添麻烦”了。
回到老家后,我先给院子里的几盆花换了土,又翻了翻院子里的积雪,日子重新过得忙碌起来。邻居大婶看见我回来,惊讶地问:“这大冷天的,怎么又回来了?”
“住不惯,还是老家自在。”我笑着答道,但心里酸楚的滋味却说不出口。
小勇孝顺,这一点我很清楚。可亲情再深厚,儿媳始终是个外人。她不是坏人,只是心思细腻,对一些小事格外计较,而这些“计较”却成了我难以适应的隔阂。
或许,晚年的我,应该学会自立自强,少给他们添麻烦。亲情固然重要,但老人也要明白,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比起寄人篱下,我更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守着这片小天地。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亲情不是全部,独立才是晚年最好的底气。我们这些老人,不该把晚年的幸福寄托在子女身上,而是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让自己过得有尊严、有温暖。亲情是需要,但不打扰才是最深的爱。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