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批哈尔滨冰淇淋贵,却力捧迪士尼冰淇淋,明显是见不得哈尔滨好

深蓝旅游 2024-01-30 15:26:57
哈尔滨旅游火爆与物价争议

北国冰城哈尔滨,每到冬季便成为了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其独特的冰雪魅力。

不仅有闻名遐迩的冰雪大世界、雪博会等活动,哈尔滨的冬季更是搭载了浓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成为了避寒觅趣的热门之选。

据统计,黑龙江旅游收入已突破2200亿大关,哈尔滨作为龙头,无疑占据了其中的狮子份额。

然而,近日新闻晨报对于哈尔滨冬季旅游中物价上涨的现象投以尖锐的笔触,特别指出了街头小贩的38元烤红薯和高达40元一支的烟囱冰淇淋。

文章如刀割般直指这些价格是对游客的不公,同时也象征着旅游商业化的阴影。

这篇报道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很多人开始在价格和质量之间权衡,试图理解这背后是否实属物有所值。

争议之中,不少人忍不住将这个问题与上海迪士尼乐园中45元一支的猫爪冰淇淋相提并论。

猫爪冰淇淋因其独特造型和品牌效应而备受游客喜爱,然而,当哈尔滨烟囱冰淇淋的价格出现在晨报的报道里,态度却截然不同。

为何同样是冰淇淋,哈尔滨的就成了物价上涨的代表,而迪士尼的却成了可爱的消费体验呢?

对于哈尔滨来说,这种批评似乎不仅是家丑的外扬,更带有一丝“明显见不得哈尔滨好”的意味。

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其所传递的每一分信息都应当经得起推敲,而在这场关于哈尔滨旅游物价的争议中,新闻晨报的立场和角度,不禁让人对其背后的动机产生了深思。

性价比之争及媒体偏见

性价比之争在这片白雪皑皑的土地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哈尔滨的烟囱冰淇淋,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份文化的体现。

以其特有的造型和丰富的口味,成为了冬日里游客手中的暖意。

它的40元标价,虽高于普通冰淇淋,但若与其体积和制作成本相比,这一价格并非不合理。

然而,在上海迪士尼,45元的猫爪冰淇淋则以其品牌的魔力和独特造型征服了无数追求梦幻体验的游客。

尽管价格稍高,却依旧人气不减。

这一切似乎在告诉我们,产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内容,更在于给予消费者的情感联结和体验满足。

新闻晨报在报道中对这两种冰淇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种对比鲜明的双重标准,不禁让人质疑其中是否潜藏着地域偏见。

媒体应是信息传递的中立管道,但在此事件中,新闻晨报似乎忘记了在探究真相的道路上,应持之以恒地保持公正。

此外,新闻晨报的这一偏颇报道可能不仅源于地域偏见,还可能受到了其商业利益的驱动。

作为媒体,应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即不忘初心,追求远大的德行和厚道,但财经新闻的影响力往往与其商业活动密不可分。

当媒体开始过多地从商业角度出发,其报道的公正性便可能受到侵蚀,这种变化细微而深远,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公众对信息的接收和判断。

公众与媒体的信任危机

在哈尔滨,当地居民对于自家门口的冰雪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

烟囱冰淇淋不仅仅是一种甜品,更是城市名片的一部分。

居民们对这样的本土创新充满了骄傲和信。

这种信任和支持,是建立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经验和文化认同之上的。

然而,新闻晨报及徐妍斐的报道可能对这种信任造成了裂痕。

文章中未充分考虑到地方特色和感情因素,用一种近乎审判的口吻对哈尔滨的物价进行了批评,忽视了报道背后应有的深度和平衡。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高的媒体职业操守显得尤为重要。

媒体不仅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即明确自己的知识边界,更要在报道中追求真实和公正,避免误导公众。

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警觉性,对媒体报道保持必要的批判性思维,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要求媒体对待每一个话题都应保持公正和尊重。

只有当媒体与公众都能在信任与责任中找到平衡,社会的信息环境才能更加健康和和谐。

0 阅读:4
深蓝旅游

深蓝旅游

每天定时更新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