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的传统剧目,大体分为三大类,即大气戏(宫廷戏、武戏)、生旦戏(绣房戏)、丑旦戏。
高甲戏脱胎于“宋江戏”,又根据观众的审美需求,突破剧目限制,丰富演出剧目。剧目有吸取自木偶戏、京戏,也有取材自章回小说,如《三国》《说岳》《隋唐》《楚汉》《施公案》《彭公案》《粉妆楼》等传统剧目。据粗略统计,大体有600多本。由于剧目的开拓,因而在表演、音乐、武打等方面,逐渐出现全面的改革与创新。如在表演上吸取木偶戏的程式,像“傀儡打”“傀儡丑”;又汲取梨园戏旦行的指法、科步;唱腔则大量取自“弦管”。使高甲戏的艺术更臻完善,独具风格。
高甲戏大多为幕表戏(即“桶戏”)。幕表戏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幕表定型化的传统剧目,一类是幕表即兴化的新编剧目。前者经历了几十年、几代脚色长期的舞台实践,锤炼出一套符合人物性格的表演规制,形成唱、做、念、打固定的程式。主要有:《斩黄袍》《收水母》《太极楼》《两国王》《大金桥》《扯玉带》《辕门斩子》《绞胡奇庵》《双报仇》《鸳鸯扇》《秦琼倒铜旗》《郭子仪拜寿》《国母走》《宿草庵》《樱桃会》《走麦城》《屯土山》《黄鹤楼》《打黄盖》《古城会》《凤仪亭》《蒋干盗书》《失空斩》等,以及一些传统折子戏。
“绣房戏”,即才子佳人的生、旦戏,如《杏元思钗》《孟姜女》《英台山伯》等。“公案戏”即审案戏文,如《彭公案》《包公审黄菜叶》等。“宫廷戏”即属宫廷斗争的戏文,有《狸猫换太子》《逼宫》等。“丑旦戏”,都属小戏,如《管甫送》《番婆弄》《桃花搭渡》等,这类戏颇有特色,丑角表演,更是独具一格,很受欢迎。
改编戏外,也有从古典小说及民间传说编演的戏,如《说岳》《水浒》《七侠五义》。民间传说如《詹典嫂告御状》《陈庆镛过大金桥》《温陵丽史》等。有的属连台本戏,剧目达600多出,但多系幕表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