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坐过公交车了?
对于打工人来说,公交通勤已经不是最优选择:等待时间长、路程耗时不可控、高峰期的拥堵、限速……
人们的出行理念,逐步向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网约车等交通工具倾斜。
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公交是沉浸式体验城市的最佳途径,citywalk的终极版。一条条特色路线成为社交爆款。
矛盾背后,是成都公交作为城市变迁的重要标识,对成都生活原滋原味的展现。
1952年7月1日,成都公共汽车第一线从盐市口正式发车,开往4.2公里外的梁家巷,宣告成都公交时代的来临。
成都第一辆公交车出发,图源@成都公交
4分钱一张的车票并不便宜,够买一个锅盔,却丝毫阻止不了成都人探索新事物的热情,抢位的盛况不亚于如今的早高峰。
第一个月,载客量就达到了24万人。
之后,第二线、第三线,仅半年时间,共载客275万人次。一条条线路相继开通,逐渐覆盖全城,为城市输送着养料,成为普通人再寻常不过的出行选择。
50年代车型,图源@成都公交型
风云变换中,成都公交敢为人先,取得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成就。
成都公共汽车第一线就是“无人售票”:乘客先买票上车,乘客到站下车后接受站台验票。
得益于四川储量巨大的油气田,成都还诞生了烧天然气的气包车”,“随叫随停”的模式大大提升了公交出行的灵活性。车顶巨大的气包,成为流动的城市符号。
1958年,成都制造了中国第一辆双层公共汽车“火炬号”,形似航天飞机的头部,极具设计感。在成都市民看来,如同“会飞的洋房子”。
火炬号
自此,成都与双层巴士结下不解之缘。
1988年,成都与香港合作引入一批二手英制双层公共汽车,专跑一环路,还开创了车身广告的商业模式;
1995年,成都第一条双层公共汽车专线成型;
新千年后,约租双层观光公共汽车做婚庆彩车成了成都时尚。
时过境迁,“国内双层巴士第一城”名号,依然回响在历史深处。
就在双层巴士诞生的第二年,中国第一辆三联式公共汽车——锦江号登场了,由三节独立车厢组成,还设有广播室,乘坐公交还能顺便听时事新闻。
成都在公交创新的路上一往无前,全国第一辆球铰式通道公共汽车、第一辆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无轨电车相继诞生。
成都旧公交,图源@野人
成都公交建设的成功经验,成为了全国的学习对象。上海公交曾专门派人来成都学习组装技术。八十年代,成都电车公司为郑州、洛阳等电车公司输送了许多驾驶员。
成都辉煌的公交史,也是跌宕起伏的城市发展史。许多人通过整理公交的过去,串起成都发展的碎片。
几位B站up主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代公交车型的更迭、与下线和报废的车辆道别。
集卡爱好者胥思广收藏了上万张天府通卡,在这些发烧友看来,每一章卡片都藏着城市的历史与情怀。
胥思广收集的天府通卡片
是的,公共交通是一座城市的镜子。
从宏观角度看,交通推动生产要素流动、改变产业格局、促进人口迁移、推动经济发展。对于城市里每一个居民来说,就是生活本身。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哪一刻你觉得自己融入了成都?”
公交能给出最形象的答案。
在八十年代,是花样繁多的月票;20年前,是到红旗连锁充次数卡;现在,是注册了天府通账号。
这意味着你下定决心在这座城市久留。
无纸化的支付形式固然方便,依然有人想念那一张张凭证,那是生活存在过的痕迹。
但不管是薄薄的纸片还是二维码,都能带着你发现这座城市的每一面。
公交也见证着人们在不同阶段对成都的印象。
第一次来成都走亲戚,从一环驶入郊区时,感受到“折叠城市”的不同向面。
来成都旅游,公交车窗外的一切风景都很稀奇,看着人们从后门上车,将一张张IC卡接力传递,感叹成都真是个包容的城市。
到成都上大学,发现校园卡附带的乘坐公交功能,兴致勃勃地探索城市的每个角落,最爱的是藏在小巷的苍蝇馆子。
第一份实习,6点半起床等候的第一班公交已经载满了乘客,跟着大部队抢占后门位置,每一次关门,都是对司机技术和乘客肉身耐久度的考验。加班到7点以后,拿出800米考试的爆发力追赶最后一班公交。
成为蓉漂的第N年,依旧没有习惯上班,但习惯把公交当成上班前的缓冲地带、归家的渡轮,隔着窗户观察川流不息的车群和办公大楼闪烁的灯,看着车厢内或疲惫或神采奕奕的面孔,与城市同频共振。
丰富的细节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公交回忆。
一到夏天就蒸桑拿的1元公交车、坐起来硌人的木头椅子、抱着红色售票箱的售票阿姨、“滴~xio生卡”的播报、铰接车绞合处随着车辆前行而上下摆动的节奏……
公交线路拼成了生活线索:56路,农家乐一日游;898,上班族绞肉机,154路,苍蝇馆子一路收藏。
在通勤迎来地铁时代时,公交正以全新的面貌回归。
在社交平台上,乘公交成了最local的标志。
时髦精们挖掘出了公交的100种用途:“空中疗愈”“扫街专线”“时空穿越”“懒人必备”“环海观光”,网红词汇吸引着年轻人前去打卡。
昔日的双层巴士回归变身大型娱乐综合体,吃火锅只是点缀,放声K歌不算稀奇,沉浸式飙戏才能把体验感拉满。
成都公交也在努力跟上时代的浪潮。
成都公交也顺应出行需求推出了机场公交专线、“铃停巴士”、通学专线、园区公交等100余条特色线路。
三星堆直通车
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巴士换乘站”出现在了桥下空间、轨道站点等城市“金角银边”。
车型在向着绿色环保高效的方向进化,大运会期间,2300多台新能源汽车在街头氢装运行。
在乘车舒适度上,成都的公交则向动车看齐。
部分车辆换上了可调节斜度皮质座椅座椅,小桌板、杯架、USB接口。还设置专门的轮椅区、母婴座、行李架。
图源@成都交通运输
至于人们最关心的拥堵问题,成都以极高的公交车道设置率和BRT系统保证了公交出行速度。去过东安湖的演唱会爱好者,都把BRT当作了出行救星。
黑科技的使用是大势所趋,全国首个5G智慧公交枢纽综合体在成都金沙公交站率先建成。
成都公交采用的BOCC系统用大量的实时出行数据分析、精准的客流画像、30秒生成的自动排班计划……为等公交生成“最优解”
在成都公交发布的未来规划中,“立体车库”“社区服务”“公交+park”关键词,勾勒出智慧出行美好图景。公交文创产业园、公交天空森林体育公园等新鲜模式,助力城市着有机更新。
华为公交场站,意境图
总结起来,成都公交正朝着潮流、智能、多元、绿色、便民的方向不断前进。
未来,成都公交将会深入到城市道路的各个角落,继续为城市输送着养料,载着身处其间的每个人到达生活的另一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