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溺游客”的哈尔滨,又被反咬一口

金错刀 2024-12-24 16:07:29

关于中国南北方冬季寒冷程度的讨论,网上的争议从未停歇。

然而,对于南北方居民谁更能承受寒冷,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已经不言而喻。

12月21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迎来了第二十六届的盛大开园。尽管开园时间定在上午10点,但一些游客为了能在第一时间体验,甚至在凌晨3点就裹着被子开始排队,当时哈尔滨的气温低至零下22摄氏度。

为了体验园内的网红大滑梯,南方的游客不惜在严寒中排队等待数小时,这种坚持让北方的居民也不得不佩服。

园区的提示并未能阻止游客的热情。

但长时间的排队等待最终导致一些游客高呼“退票”,这一呼声甚至登上了热搜。

网络上还出现了一些批评哈尔滨的帖子,如“14人点了4个菜却没吃饱”和“无人帮忙拿行李”,这些抱怨让哈尔滨显得不太实惠和热情。

对于哈尔滨居民和大多数网友来说,这些批评声音颇为刺耳。毕竟,今年的哈尔滨在服务上已经超越了往年。例如,去年只是简单地切片冻梨,而今年则将其切成了玫瑰花形状。

在人潮涌动的地方,负面声音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但作为网红城市的哈尔滨,为了大局考虑,即使受到委屈,也只能默默承受。

尔滨的真心,再次不被领情

哈尔滨的火爆背后,是多方面的忍耐和宽容。

上届冰雪大世界开园后,一些未能体验到网红项目的游客要求退票。尽管这些要求退票的游客中有些已经在园内玩了大半天,但哈尔滨并未计较,不仅慷慨退票,还迅速完成了监督、整改和道歉等一系列行动。

当地人的“忍耐和宽容”更加具体化,进一步推动了哈尔滨的知名度。

工作人员在卸下游客行李时小心翼翼,仿佛在处理易碎的鸡蛋。

为了防止游客在逛街时受冻,特别在街边搭建了“温暖驿站”。

中央大街铺设了地毯,索菲亚大教堂安装了人造月亮,还邀请了鄂伦春族在中央大街表演驯鹿……这些前所未有的贴心服务让当地人感到惊讶,以至于当时流传着一句话:不需要向本地人询问攻略,因为哈尔滨的有趣之处和项目,他们自己也没体验过,甚至没听说过。

当地人只能带着一丝委屈地说:“哈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这种陌生让我有些难过。”

尽管如此,去年的哈尔滨还是受到了一些批评,包括室内不够温暖、旅游项目与预期不符、排队体验差等。

哈尔滨吸取了教训,今年全面提升了对游客的关怀。

去年中央大街只是铺设了防滑地毯,今年在此基础上,还为扶手裹上了红色绒布,并覆盖了免费Wi-Fi。

去年哈尔滨的火爆是突如其来的,游客的到来也是突然的,当地人的热情还没来得及完全释放,今年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有人提前准备了暖手贴、手套、棉袜等保暖物品以及冰箱贴等纪念品,免费赠送给游客。还有许多人上街进行大扫除,将街边的石墩、台阶、路灯彻底擦洗,连垃圾桶也被擦得闪闪发光。

更夸张的是,不久前黑龙江一家企业发布通知,要求员工暂时停止访问冰雪大世界,以便将机会让给游客,违反者将被取消年度优秀员工评选和年终福利领取资格。

此外,餐馆的服务升级无疑更能打动游客的心。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许多经典菜品推出了小份菜,有的餐馆将锅包肉切成小块,油炸冰棍和雪绵豆沙也从按盘卖变为按个卖;哈尔滨的老厨家餐馆更新了菜单,每道菜都标注了主料的重量;有的烧烤店为了让游客品尝到各种口味,将5种玉米串在一起烤……

游客再次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体验,而当地人则再次感受到了“家庭冷暴力”。

然而,无论准备多么充分,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

史诗级整活之后,依旧入不敷出?

对于网红城市来说,有人不满意并不可怕。

如何处理投诉和冲突才是最关键的。如果处理得当,往往更能展现诚意,吸引人们转变成粉丝。

这个月,知乎上有人提问:“又到冬天了,哈尔滨还会复制去年的火爆吗?”200多个回答几乎都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其中不少高赞回答提到了一个例子:不久前有导游强迫游客购物,这种事在全国范围内并不罕见,但罕见的是哈尔滨的处理方式——不仅吊销了导游证、罚款,还以强迫交易罪判处黑导游有期徒刑七个月。

一名知乎网友评价:“开创全国先例,就凭这份决心,哈尔滨也会再次火遍全国。”

作为哈尔滨最受欢迎的景点,冰雪大世界也是最能体现哈尔滨诚意的地方。

2023年~2024年冬季,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运营61天,累计接待游客271万人次,人数众多。在大滑梯等网红项目上,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也是被吐槽最严重的地方。

针对过去的不足,本届冰雪大世界的改进力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人数过多?那就扩大场地。

今年的冰雪大世界,面积从上个冰雪季的81万平方米扩展到100万平方米,是历届最大规模。

等候时间过长?他们采取了双重措施。

首先,将大滑梯的滑道从上届的14条增加到24条,并在排队处临时搭建了300多米长的防风暖棚。看到游客依旧排长队后,冰雪大世界迅速做出调整:体验大滑梯必须线上预约。

其次,进行分流。例如,本届融入了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元素,整个园区选择了亚奥理事会42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核心景观来打造,景观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届,绝对让游客大饱眼福。

尽管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这可能仍然是一个入不敷出的亏本生意。

虽然冰雪大世界还未开业时,起拍价100万元的糖葫芦摊位拍卖让人看到了它强大的吸金能力,但实际上,它的吞金能力一直更为惊人。

冰雪大世界只能存在几个月,但其工程量和投资不亚于任何大型工程。

仅参与冰建的工人就多达上万名。其中不少是经验丰富、做过冰建的人,普通工人的日工资有数百元,有些工种的日工资可以达到数千元。之所以倾向于招聘熟练工,是因为天气太冷,不喝酒工人受不了。在这种情况下,熟练工更不容易出事故。

总的来看,一届冰雪大世界的总投入高达二三十亿元。

即便入不敷出,冰雪大世界的存在依旧具有非凡的意义。

11月29日,哈尔滨市国资委旗下的太阳岛集团,斥资10.21亿元接手了融创持有的冰雪大世界公司46.67%的股权。

他们看重的不是门票收入和周边收入,而是冰雪大世界这个爆款IP。

在这个时代,爆款IP的流量价值通常是其首要价值。

“大唐不夜城半年仅赚23.53万元”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但盈利水平聊胜于无的大唐不夜城,却为西安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人流量。

“村超”IP的带动作用更是显而易见。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榕江县,在今年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38.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4亿元。

冰雪大世界对哈尔滨的作用同样如此。

按照互联网思维的解释,这是将爆款IP的流量转化为其他方面的生产力,最终整体获利,也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

做文旅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赚钱或亏钱,而是有没有人来、有没有人想再次光顾。

卖力的哈尔滨,揭开东北的大手笔

谈到哈尔滨的走红,很容易与振兴东北的话题联系起来。

哈尔滨曾是仅次于上海的亚洲第二大都市,但近年来却逐渐衰落: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有近90%在非东北地区就业;2020年,哈尔滨失去了东北唯一千万人口城市的头衔;2022年,哈尔滨经济发展位列倒数,GDP仅为另一座网红城市西安的一半。

走红之后,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旅游收入的激增。

2023年~2024年冬季,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874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48.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但留住人才、重振雄风的重任,不能仅靠旅游业来承担,而是要落在一个更有前景的产业上。

比如,冰雪经济。

数据显示,中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900亿元,2024年达到9700亿元,并预计将在202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河北的崇礼,曾经的农业小县,如今每逢冰雪季能接待数百万人次的游客;新疆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今年也人山人海;滑雪品牌迪桑特也成了网红品牌,去年收入首次突破50亿,直接打破了历史记录。

东北也是最有资格在冰雪经济大潮中分一杯羹的地区之一。

以吉林为例,哈尔滨有冰雪大世界,长春有规模更大的冰雪新天地,今年总占地面积达到156万平方米,光滑梯就有70条,其中还有破世界纪录的520米超长滑梯。

吉林还有许多公认的滑雪胜地,目前国内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的26个雪场中,吉林独占5个。

除了滑雪资源,东部的林海雪原、中部的雾凇、西部的冬捕渔猎,各类元素应有尽有,所以吉林提出了“冰雪+”的概念,将冰雪与体育、文旅、温泉、电影、非遗民俗等结合起来。

能把大姨妈冻成冰沙、同时北方人打破脑洞也想不明白的“雾凇漂流”,也是在吉林。

总体来看,相较于其他地区以体验式滑雪为主的冰雪经济,东北在滑雪、冰雪文化、装备、旅游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更为丰富和成熟的消费结构与产业链。

东北的真正雄心在于将冰雪产业打造成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结语:

当哈尔滨开始走红之际,知乎上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东北有那么多城市,为何偏偏是哈尔滨火了?”

这个问题隐含着地域间的争议,但东北的网友们很快就识破了这一点。

他们给出了一致的回应:“哈尔滨的成功意味着黑龙江的成功,也就是整个东北的成功。”“在东北,唯一能引发争论的只有锅包肉的做法,以及黑吉辽和辽吉黑的顺序。”

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东北总是被一同提及。

如今,哈尔滨已经为东北的复兴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东北需要创造更多的冰雪奇迹和哈尔滨式的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02

金错刀

简介:爆品战略理论提出者,科技商业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