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让我们了解历史,体会先辈经历的艰苦年代,很多战争年代的真实事件被拍摄成影视剧展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当前正在热映的《长津湖》等战争电影,更是将先辈们面对生死不皱眉的英雄气概体现的淋漓尽致。炮火遍地,子弹漫天的情形远远是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所无法体会到的,战争是残酷的,亦是疯狂的,子弹打在身上的伤痛只有亲历者才能明白。可是,如今的有些影视剧中,人被子弹击中后依然能继续若无其事的进行战斗,这种情形是否合理呢?
我们都知道,随着工业革命结束,杀伤力巨大的热武器已经成为了战争的主流,战场基本都是子弹如雨点,就算全神贯注进行躲避,也很可能被流弹击中,由于子弹的杀伤力比较大,人被子弹击中后,必然会被重创,即便没有打到要害,也会对行动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影视剧中被子弹击中后还能若无其事的作战这种情形是很不合理的,哪怕是威力比较小的手枪子弹,也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的,相关专家也对此进行过解释。
在过去,战场最常见的枪支是步枪,而步枪子弹远比手枪威力大,再加上士兵基本都是进行过训练的,因此,一旦被步枪射出的子弹击中,非死即残,哪怕被击中部位避过了要害,但若没有受到及时救治,持续流血也会严重威胁到士兵的生命。
除此之外,子弹经过击发,在飞行过程中会进行高速旋转,并且经过与空气的摩擦,子弹表面的温度也会升高,在击中人体后,子弹并不会立刻停止旋转,这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创伤,通常情况下,被子弹击中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子弹留在体内,一种是透体而出,这主要与子弹射击距离,枪支类型,射击角度等都有关系,具体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但不管怎么说,留在体内还好,在战场通过及时的救治或许可以保住性命,若是透体而出,则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致命几率会大幅度上升。
最后,子弹的冲击力对人体的伤害也是十分巨大的,士兵中弹后,若是侥幸没死,子弹的冲击力带来的伤痛也会令人很痛苦,身体的行动会受到严重影响,士兵甚至可能会因疼痛而晕厥。能站起来继续作战的几乎没有,哪怕有,也是极少数意志力和忍耐力超强的人,但是被子弹击中忍痛依旧继续作战,往往使伤口继续恶化,被救治生还的几率会变得更渺茫。因此,影视剧中很多士兵被击中仍然站起来继续战斗的情形并不合理,我们可以缅怀其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但不能被这种情况所误导。
拎壶冲
能忍住不大喊大叫的待在原地不动的都是真汉子了[捂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