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抑郁症》:这本30分钟就能看完的书,也许可以给深陷抑郁症的你,莫大的支持

鸵鸟心理 2020-05-11 11:52:26

这不是一本讲述关于抑郁症理论和成因的书,也不是一本让你看完就可以痊愈的书,甚至有可能你看完它,都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但你却可以因为翻看了一遍这本书,而感到深深的被理解和支持,会感到内心无比的安宁。@鸵鸟说话

《我的抑郁症》出版于2007年,它的作者是伊丽莎白·斯瓦多,一位来自美国的著名作曲家、剧作家和导演。她以实验音乐剧《逃亡者》闻名于纽约前卫戏剧的舞台。很遗憾网络上几乎没有她的照片,我搜罗了很多网页,甚至关于她的介绍也都不过是寥寥几句。虽然简单,却也能体现出她的成就:三次获得奥比奖,五次获得托尼奖,获美国国家基金会艺术终生成就奖,当然,她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我的抑郁症》译者王安忆,就是2000年以《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王安忆,后来这部长篇小说被关锦鹏改编成了电影,在各电影节上获多项提名;那个个性十足,自小就叛逆,在写作初期连母亲都不想帮她改稿的王安忆,这部小说也是王安忆第一次翻译的作品。

这部书在豆瓣上评分7.6,也许因为这是一部以图画为主的书,文字的部分稍显单薄,有很多人看完觉得没有太大收获,不够深入。大概是人们寄予了它太多的希望,或是有一部分看这本书的人本身并没有抑郁倾向,不能完全理解。

在我看来 ,它完全配得上更高的评分。作者以30年抗争抑郁症的心路历程为背景,使用图画来宣泄内心的压抑,如果不是一位同病相怜的抑郁症患者,也许真的无法理解这样一本书。它能够给乌云遮盖下的抑郁者以无穷的力量,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者的真实外在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它几乎不和你谈理论,却充满了一位战胜抑郁症的女士,满满的真诚。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和你分享这本书中作者和抑郁症抗争的经过,如果你深陷抑郁不能自拔,那希望能够共情到你,如果你心情还不错,也可以对抑郁症有更深入的一点了解。

当抑郁症降临,犹如失去了全世界

作曲、写书、编剧、养狗,并且有忠诚可爱的朋友以及值得敬重的同仁,这是作者在罹患抑郁症前的生活状态。如大多数人一样,他们在病发之前都有正常规律或是还不错的生活。但当抑郁症降临,顿时会觉得一切都没有了,似乎失去了全世界。

在作者的一生中,多次走进抑郁症,又走出来,也许未来还会反复。当季节更替,或是被他人拒绝、羞辱,以及收到退稿信或是负面的剧评,都会让作者感到世界被压在了身上。但有时似乎没有什么理由,也会陷入到抑郁状态中,用作者话来说,每个罹患抑郁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标记,而对作者而言,抑郁症是一片乌云。

当那片乌云悬在自己头上的时候,留在自己世界里的情绪只剩了悲哀,为一出音乐戏剧作曲,却谱出了哀伤的歌,自己的音乐不再动听,写出的文字荒诞晦涩,开始泄气,当别人评价自己的时候变得异常敏感。同时,自己的注意范围开始变得狭窄且钻牛角尖,注意不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只看到那些负面的东西。与此同时,脾气也变得很坏,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向他们恶毒挑衅。

这部分非常客观地描绘了自己陷入抑郁症前后的不同,看到这些,就犹如看到了自己在抑郁状态里的表现,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深深地被理解。疗愈的开始,不就是理解吗?在这个世界上有另一个人和你有同样的遭遇,让读者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孤单的,那种共情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因抑郁症而失去生命的名人,多数都是不堪重负,得不到他人的共情,张国荣如此,海明威如此,玛莉莲梦露也是如此。

抑郁症向来不会光明正大的来,而是在暗处一点一点吞噬你

抑郁症的发病,往往是不知不觉中的,照常工作、生活、饮食起居,但不一定从什么时候起,一切就逐渐变得不太一样了。

01、逃避与自毁,因为自己即将耗竭

情感耗竭,说的是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它不仅让人在情感活力上有耗尽的感觉,也会让人感到才能耗尽、资源透支、工作无助和情感倦怠的,在这种状态下非常容易体验到抑郁状态。

“我避开朋友们,托辞我如何成功,如何繁忙“”事实上,想到工作我就感到害怕“等等,这些都是作者在陷入抑郁状态后所体会到的。而长期的抑郁状态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消耗。犹如电池耗尽,没有力气进行社交,没有动力去工作。

同时,在极度耗竭的状态下,作者开始出现一些自毁行为,或是有心,或是无意。例如,会滚下楼梯,会让自己的信用卡一直处于透支状态,一连拨错三次电话,钱会从口袋里掉出来。记忆力减退,经常想不起别人的名字,找不到东西,甚至把本来该做的工作给忘记了。

这些症状通常不会蜂拥而至,而是循序渐进,从轻微发展到严重。其实,抑郁症在起初也是有一些可见线索的,比如心情没有原因的低落,躯体反应比如失眠、食欲变化等等。但由于每个人的情绪都有起伏,而且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出现一些负面情绪也很正常,就不太愿意往心里去,但如果不及时做好调整任由其发展,那就很有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02、从焦躁到暴怒,我已无法控制我自己

抑郁的乌云逐渐长大,作者开始连基本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起床变得困难,丧失对生活的乐趣,无法打扫房间、倒垃圾甚至洗澡都做不到了。更严重的是,对身边的人开始产生攻击性,会曲解别人的意思,会害怕别人说话是在议论自己,甚至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对身边的人大发雷霆。

同时,作者还伴随一定程度的强迫症状,担心自己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发疯,怕自己在电影院尖叫出声。这是因为对各种未知的恐惧聚合在一起,就会逐渐在思维上产生强迫性的想法,而这种强迫又会加重焦虑情绪,焦虑得不到缓解,将会加深抑郁的程度,这似乎是一个死循环。所以,作者陷入了无法控制自己的境地。

在很多人看来,抑郁症似乎和暴怒扯不上关系,但实际上抑郁症是非常多的情绪混在一起的状态,抑郁者通常会体验到多样化的负面情绪,比如上文提到的低落、恐惧、焦虑, 也会有痛苦、轻蔑、羞愧,还包含愤怒、厌恶等等。而厌恶、轻蔑和愤怒这三种情绪混在一块儿,就形成了抑郁症表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分——敌意。

因此,当一个抑郁症患者在你面前变得脾气不好,容易和你吵架,真的不要惊讶,他们真的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自己无法摆脱抑郁症,你还可以寻求帮助

01、抗争,独自面对抑郁症的侵蚀

作者在求医之前自己也做过很多的努力。因为长期的抑郁症让她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好在她仍然希望自己活下去,没有实施。虽然她列出了一系列结束生命的方法,但每种方法可能带来的痛苦让她望而却步。她希望自己能够强大起来,战胜抑郁症。她开始做冥想训练、草药治疗、运动、针灸、团体治疗等等,但是最终都是无济于事。

“临到最后,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接受专业的帮助。经过数年抗争,我接受了。“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必不可少,作者也妥协了。在一系列的药物治疗下,她的抑郁症状逐渐好转。“药物帮助了很多人,但不是在所有的时间,对所有人都有用。有时候也有副作用。”就像一直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的Lady gaga,在分享自己与抑郁症抗争的经历时也说到,精神健康类药物不适合所有人,但她的服药是她自我照顾的一部分,她不感到羞愧。

但不管怎样,在经历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之后,她还是找到了有效的方法,迈出了疗愈的一大步。实际上药物治疗的必不可少,主要是针对生理上的问题。抑郁者体内的神经递质会减少,让人无法兴奋起来,药物的使命就是在生理上恢复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它对抑郁症状的改善都是正向的,就像吃任何药物都会有副作用一样,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但相对抑郁症状,这些都还是次要的。

02、疗愈,每次挺过一点点

“如果你假装态度积极,没准就会弄假成真,谁知道呢?“

药物有效,但即使是最好的药物,也不能阻止生活中的事件发生。那些存在于你人生中的生活事件,从来都没有远离过。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从自己的心理上提高对生活事件、负性情绪的“抗击打”能力。

在我看来,认知行为疗法之所以对抑郁症疗愈有很大作用,就是在于它一直在帮助人们调整心中那些奇怪、诡异甚至荒诞的不合理信念。我们如何接受自己抑郁的事实,如何积极面对它,远比沉浸在抑郁中不能自拔要重要得多。

“每次你都挺过一点点,渐渐地,小小的行动变成中等程度的行动,然后发展成更大的行动。“而行动,当然是达到所有目标的第一准则。

看到本书的最后,不禁被人们的坚强所打动。这位在30多年中间一直与抑郁症抗争的女士,通过自己和外力的共同努力,每次挺过一点点,终于疗愈了自己。

总结

《我的抑郁症》这本书现在已经是第二版了,在第一版译本出版时,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那位,向世人公布自己患上抑郁症的主持人,曾经为这本书写过序,就和你们分享一些这部分的内容吧:

抑郁症离我很近,近得像亲兄弟,书上描绘的大部分病症我都具备了,还有即兴发挥的部分。差不多有四五年的时间,我抑郁并活着。虽然国家GDP每年都增加,可我就是高兴不起来,满脑子都是极限运动。抑郁症病人有多苦,不说也罢。

我的优点是热爱科学,包括医学科学。所以,我去医院看医生,我一五一十地说,医生一把一把地开药,我一天三顿三顿地吃。坚持了两年,太阳又从东边升起。

0 阅读:2
鸵鸟心理

鸵鸟心理

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践行者,分享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