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惯子如杀子”,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对孩子好就是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可实际上,过度的宠溺往往会害了孩子。以下这些行为,家长们一定要及时禁止,不然等孩子长大了,后悔都来不及。
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现在不少孩子过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生活,吃饭要家长喂,衣服要家长帮着穿,甚至连书包都要家长整理。长期这样下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会严重缺失。等他们离开家去学校住宿或者独自生活时,就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做,连基本的洗衣、做饭都成问题。家长要明白,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自己穿衣、收拾房间等,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二、乱发脾气,撒泼打滚
有的孩子只要一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甚至在公共场合撒泼打滚。而很多家长为了息事宁人,往往会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做其实是在告诉孩子,只要发脾气就能达到目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用情绪控制他人的习惯,在社交和未来的工作中,也很难与他人和谐相处。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应该冷静地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等他们情绪稳定后,再和他们讲道理。
三、沉迷电子设备,难以自拔
如今电子产品普及,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沉迷其中。长时间玩手机、平板、电脑,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还会让他们变得不爱运动、注意力不集中。更严重的是,虚拟世界的诱惑可能会让孩子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多带他们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其他兴趣爱好。
四、自私自利,不懂分享
有些孩子在家里是独生子女,被全家人宠着,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在和小伙伴相处时,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什么都要自己独占。这样的孩子很难交到真心的朋友,也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分享,告诉他们分享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美德。
五、做事没耐心,半途而废
现在的孩子大多缺乏耐心,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比如学画画,画了几笔觉得难就不学了;学乐器,练了几天觉得累就不练了。家长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就会养成做事半途而废的习惯,以后无论做什么都很难成功。当孩子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家长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帮助他们一起克服困难,让他们体会到坚持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宝,但爱孩子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及时禁止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才是真正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别让溺爱变成伤害,别等孩子长大了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