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精力好,发财上限就高。我深表赞同。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括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四个方面。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走路带风、做事麻利的成功人士,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你看农夫山泉的钟睒睒,60多岁还能带队徒步勘探水源地;万科创始人王石52岁登顶珠峰,66岁还在玩赛艇……他们的共同点不是时间管理,而是永远沸腾的生命力。
这其实和原始部落的生存法则,是一脉相承的。
远古能带回最多猎物的男人,必然是心肺功能强到追着羚羊跑三座山,判断力能精准到预判猎物轨迹,肾上腺素飙升时手还稳得住标枪的狠角色。
到了现代社会,猎物变成了商业合同、流量红利和IPO机会,但赢家配置还是那老三样:高续航体能、敢于冒险的精神,还有打不垮的逆商。
想把你家儿子培养成这样一个自由生猛而且很会赚钱的人吗?那么请在他长大成人之前,经常对他说下面四句话,要知道,一个人只有由内而外都富足了,他才能接得住好运。
1.“想试就去试,搞砸了我给你兜底!”
养过儿子的就知道,男孩会很多恨不得揍他几顿的“作死”行为,爬树、翻围墙、拆家电是日常操作,还有一点就是特别喜欢反驳别人。
男孩的睾酮水平天生就比较高,大脑杏仁核也比较敏感,这些都驱动着他通过竞争来获得价值感,驱使着他想在每一点都赢得竞争,超过对手,证明自己。
小狼崽在狼群守护下练习捕猎,当孩子跃跃欲试时,对他说这句话,相当于给娃套了一件“安全绳”,既给到他探索的勇气,又传递了“无论怎么,我依然爱你”的无条件接纳。
那些从小被允许“合理作死”的男孩,长大反而最懂分寸。你看大厂里抢着接新项目的,多半是学生时代创过业的“幸存者”。
商业世界就是个巨型游乐场,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捞到别人够不着的红利。就像拼多多黄峥当年放弃微软高薪回国创业,赌对了下沉市场,现在回头看,哪次成功不是从“试试看”开始的?
2.“输给昨天的自己,也是赢家”
男孩天生自带强烈的好胜心,但是死磕对手会激活压力激素,而超越自我会触发成就快感。
这句话能帮孩子把人生赛道从横向PK(他人)改成纵向打怪升级(自我),既满足睾酮驱动的征服欲,又避免被嫉妒心反噬。
就像猎豹妈妈教幼崽追逐移动的光斑而非固定猎物,这种成长型思维的植入,能让男孩不断地迭代自己。
要知道,“快速迭代”这种生存本能,在商业战场里,叫做“认知红利”。当你能够持续不断地迭代认知,就能走在时代的前端,更早地拿到别人拿不到的资源,看不到的“信息差”。
3.“选蓝色袜子还是黑色袜子?今天你来当家。”
真正的强者不是预知未来,而是能够掌控人生的走向。命运就藏在每个岔路口的选择里。
别小看穿什么袜子的决定权,男孩的自信就是从这些小事里长出来的。研究发现,每天让孩子做高频低风险的决策训练,能强化前额叶,这种“决策肌肉”恰恰是商业战场中最硬核的装备。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在《原则》中强调:掌控选择的本质,是在预演资源分配。巴菲特90%收益来自10次关键决策,所谓的商业嗅觉,不过是无数小选择“喂”出来的直觉。
为此,从男孩三四岁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创造情境,提出A/B选项(建议别超过3项),锻炼他的决策能力了。
4.“难受就摔两下枕头,生气完咱们再聊。”
或许你也发现了,能干大事的人,内核都非常稳,这些顶级玩家不是没情绪,而是能快速重启。
男孩的情感脑发育比女孩晚1.5-2年,语言表达天然滞后,强行讲道理就像往野火里泼汽油,只会越烧越旺。
这句充满同理心的话,巧妙地把生理发泄(摔枕头)和认知调节(事后沟通)打包处理,既尊重男孩神经系统的发育节奏,又训练了前额叶的情绪调节功能。
再往深里说,当情绪风暴刮起时,你说出这句话就相当于给孩子设置了安全泄洪区,慢慢地,他能够真正而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感受、情绪和需求,继而明智行事。
所谓“生猛”,不过是披着狼性的生命力——敢试错、能扛事、会做主。当男孩在“我敢闯”的安全感、“我能选”的掌控感中长大,他接住的不是运气,而是与财富相匹配的心态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