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战轰基地升蘑菇云,大批“核辐射”检测车进入,泽连斯基惹大祸

無極 2025-03-26 19:20:37

根据俄国防部事后通报,当晚共有132架乌克兰无人机来袭,其中54架在萨拉托夫州被击落。

但开源情报分析师通过卫星图像发现,至少有12架携带高爆弹头的无人机成功突破防线。

这些造价仅1.2万美元的“海妖-5”型自杀无人机,像蝗虫般扑向基地东侧的弹药库。

被引爆的Kh-101隐身巡航导弹瞬间引发二次殉爆,62%的弹药储备化为灰烬,13%的设施严重受损。

距离爆炸点三十公里外,当地居民拍到的蘑菇云视频在“电报”平台上疯传,评论区不断有人追问:“俄罗斯的核弹头是不是被炸了?”

这次袭击的技术细节令人细思极恐。

恩格斯基地可不是普通军事据点,这里驻扎着俄军18架战略轰炸机,承担着对乌克兰腹地实施远程打击的核心任务。

想要让无人机跨越600公里精准命中目标,光靠乌克兰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

路透社曝光的内部消息显示,北约不仅提供了实时卫星坐标,还教会乌军把无人机伪装成民用航模。

更绝的是,乌军先用电子战无人机引诱俄军雷达开机,再让后续攻击群顺着防空盲区钻进去。

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简直像是把《使命召唤》的游戏策略搬进了现实战场。

泽连斯基政府这次算是捅了马蜂窝。

虽然乌军发言人坚称打击的是“纯军事目标”,但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核辐射检测车画面引发了更大恐慌。

要知道,图-160战略轰炸机可是能携带核弹头的“空中死神”,谁也不敢保证弹药库里有没有藏着“特殊装备”。

尽管俄官方始终没承认发生核泄漏,但第二天早上恩格斯市的防辐射用品就被抢购一空。

有军事博主分析,就算没碰到核武器,那些燃烧的导弹燃料也足够产生“脏弹效应”。

这种玩火行为让原本态度克制的普京再也坐不住了,三天后的深夜,基辅连续响起七次剧烈爆炸,俄军的报复性空袭直接把泽连斯基官邸附近的街道炸成了废墟。

但这场博弈的水远比表面看起来更深。

当全世界都在关注蘑菇云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北约技术团队早在两周前就入驻了利雅得谈判会场。

美国特使威特科夫嘴上说着“全力促成停火”,背地里却在和英国军情六处策划无人机突袭方案。

这种两面手法在华盛顿高层早已不是秘密,既要给国内选民展示“和平缔造者”的形象,又要通过乌克兰给俄罗斯持续放血。

最讽刺的是,袭击发生前48小时,特朗普刚和普京通完电话吹嘘“停火进展顺利”,转头就被自家小弟拆了台。

欧洲国家在这场棋局里同样心怀鬼胎。

法国总统马克龙嘴上喊着“绝不让俄罗斯赢”,私底下却把自家生产的无人机导航芯片成箱运往基辅。

英国更绝,直接派特种部队教官手把手教乌军操作新型无人机。

这些动作表面是挺乌,实则是想抢在美国之前拿到谈判桌上的发言权。

毕竟谁都知道,等真到了分蛋糕的时候,手里没点硬筹码连汤都喝不上。

所以当俄军报复的导弹落到敖德萨港时,欧洲议会反而加快了审议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流程,这招“打一巴掌给颗糖”玩得那叫一个溜。

要说最惨的还是乌克兰老百姓。

哈尔科夫的地下防空洞里,四十岁的电工安德烈一边刷着手机上的战报,一边苦笑着对记者说:“我们的无人机越先进,俄罗斯的导弹就来得越勤快。”

他可能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三天前刚被俄军无人机炸毁了变电站,而袭击用的技术正是伊朗提供给俄罗斯的“见证者-136”改进型。

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循环,把整场战争变成了军火商的狂欢节。

数据显示,开战三年多来,全球无人机销售额暴涨470%,连非洲小国卢旺达都开始出口自杀式无人机了。

现在摆在各方面前的是个死结:俄罗斯不可能吐出吃进嘴的乌东四州,乌克兰也绝不会在领土问题上松口。

美俄在利雅得谈了28小时,结果联合声明都憋不出来,俄方说重点讨论黑海运粮,美方嚷嚷着要先停火,乌克兰代表干脆躲着俄罗斯人走。

这种“酒店穿梭外交”看似热闹,实则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

更魔幻的是,谈判期间俄军还在猛攻阿夫杰耶夫卡,而乌军特种部队已经摸到了别尔哥罗德的油库边上。

这种“边打边谈”的套路,让人想起那句老话: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拿到。

眼看着四月下旬的停火期限越来越近,各方的小动作反而越来越频繁。

有消息说五角大楼正在秘密研发能拦截自杀无人机的高能激光器,克里姆林宫则忙着把战略轰炸机分散到西伯利亚的备用基地。

至于泽连斯基,最新流出的视频显示他在基辅地铁站里录制演讲,背景音里还能隐约听到防空警报,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某部末日题材电影的拍摄现场。

这场战争早已超出了常规冲突的范畴,变成了一场混合着高科技武器、信息战和地缘政治算计的“综合格斗”。

0 阅读:260
無極

無極

分享最新的国际资讯和科技趋势,让你了解科技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