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晨,我赶着大清早来的公交车,家里老头说要去镇上买化肥。
我一路上都在考虑,要不要早点跟他说明,我实在是受不了他的说话风格,每次都能把事情搞得特别尴尬。
天气寒冷,买化肥的经历下车的时候,寒风阵阵,气温也低得让人受不了。
我没有穿棉服,好在老头替我带了一件棉衣,穿上后暖和了不少。
镇上的人还没怎么开始活动,只有几家商店开门。
我们买好了化肥,也顺便去找塑料薄膜,打算几天后盖棉花用。
老头挑了半天,还是挑剔,找了好久才找到一家合适的商店。
寻找合适的塑料薄膜到了公销合作社,门口摆着两卷塑料薄膜,一卷五斤的,一卷十斤的。
老头嫌弃店里的塑料薄膜不正规,就问了下大嫂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大嫂说有更好的在里面储存着,就是价格贵点。
老头也不在乎,就一口答应要贵的。
大嫂拿出那个六十元一个的薄膜,是正规的名牌产品。
她耐心地介绍产品的各种特点,说薄膜对比五十的薄膜更加适合我们盖棉花。
我们也算是种了一辈子地,能看出好坏,但也感谢她的详细说明。
老头的说话风格惹怒店主就在我专心听大嫂的介绍时,事情突然就不妙了。
大嫂突然变脸,开始责怪老头不会说话,一边气愤地问他:“我有那么老吗?你这人怎么这么不会说话!”我一时也没反应过来,老头赶紧赔不是,说都是自己不会说话,真是让人额头发冷。
我拉着老头赶紧走,怕弄出更大麻烦。
上了路,我有点气不过,问他到底怎么惹着人家了。
老头一脸无辜地说,就是问门口那妇女怎么没见你妈呢。
原来他以为那是她儿媳妇,结果搞错了,难怪大嫂那么生气。
尴尬局面的后续反思一路上,我心里不停地念叨,老头真是不会说话,这种情况下看起来实在大不敬。
我跟他说:你也不熟悉人家,怎么能随随便便安排人家的亲戚关系。
老头一脸茫然,但也不好意思分辩,嘴里还念叨着以后不这样说话了。
经过这件事,我困惑,老头有没有真正反思自己以后说话的方式。
他总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一贯风格,碰到这些“刺头”事情,让他吃亏不少。
文章总结,不禁让我感慨说话的分寸。
从此以后,对老头更要认真提醒他,先观察后说话,避免麻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方式,细细体会才能看透其中的道理。
能避免一些尴尬场景,也许是我们长期生活里必须要修炼的一部分吧。
希望老头真正能长记性,不再把人家的生活搞得那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