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向后退了半步,2020年京东系展开一系列资本运作。空气中,弥漫着钱的味道。
有消息称,京东健康正筹备赴香港上市,募资金额10亿美元。对此,京东集团方面不予置评。这是京东系今年的第三次上市消息。
今年6月,京东集团在香港完成二次上市,其招股书中提到,会继续探索不同业务的持续融资需求,可能在三年内考虑将一项或多项相关业务于港交所分拆上市。
同时,7月1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五矿证券和华菁证券与京东数科签署上市辅导协议,京东数科将在科创板上市。
财新援引一名京东数科A轮投资人的话说,当时京东数科给投资人明确的退出路径是:2017年冲击战略新兴板;如果不能A股上市,则选择海外;如果五年内无法上市,京东兜底回购。2020年即是京东数科需上市的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尚未减弱,同时美国大选在即,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此时京东系密集上市是否是一个好时机?
“新冠病毒疫情造成各国经济严重下挫,为对抗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各国央行为市场注入了极大的流动性。但是因为实体经济不振,大宗商品也缺乏实体经济支撑而缺乏投资价值,这正是科技创新类企业低成本募集资金的窗口期,此时上市较容易获得市场青睐,得到较高的估值。”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蓝洞商业」。
此外,京东系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资本动作。
5月,京东旗下子公司京东工业品完成A轮2.3亿美元融资,估值超过20亿美元,本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机构跟投。京东工业品成为京东数科、京东物流、京东健康之后,京东集团孵化的第四只“独角兽”。
6月5日,本地即时零售与配送平台达达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前京东持有达达47.4%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
一条线是分拆、融资,另一条线则是对外投资。
5月28日晚间,京东集团宣布战略投资国美零售,以1亿美元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境外可转债。从金额上看,这算不上什么大交易,但此前拼多多先于京东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2亿美元可转债,三个竞争对手的交易引发诸多关注与猜想。
从资本层面,或许可以找到另一个京东。
他还坐在那里京东特意把二次上市的时间选在了618当天。
外界稍感意外的是,刘强东并没有出现,而是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与6名京东员工、客户一起,在北京敲响上市的锣声。同时,京东集团战略执行委员会(SEC)成员首次集体亮相,这一阵容包括徐雷与京东物流CEO王振辉、京东数科CEO陈生强等人。
目前,刘强东退居幕后,活跃在前台的是徐雷、陈生强与王振辉等所谓的京东“三巨头”。甚至在几个月前,刘强东不再担任京东数科董事长,然而京东数科上市消息传出前夕,刘强东回归京东数科董事长的位子。
显然,刘强东还坐在那里,顶多加了一层“垂帘”。
本次香港二次上市,京东共发行1.33亿股,发售价226港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为297.71亿港元。这一数字超过此前网易香港二次上市的筹资总额。
在招股书中,京东称资金将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可应用于京东的关键业务运营,包括零售、物流及客户参与度。
在柏文喜看来,京东二次上市可以提升京东股票流动性,对于下一步融资以及市值维护会更为有利。同时,也可以为未来中概股面临的风险提供一个避险备份。
目前,京东市值维持在1000亿美元上下,稍低于拼多多。不过,如果算上即将上市的京东数科、京东健康,乃至未来亦极有可能登陆资本市场的京东物流等,京东系的盘子则更大。
有消息称,京东数科与京东健康的估值均在1000亿~2000亿元之间,京东物流的规模也不相上下。
一位接近京东战投的人士向「蓝洞商业」分析,京东将一些业务分拆出去,比在内部发展的好、增速更快,而且有独立上市的机会,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说,这就是1+1>2的概念。
京东首席战略官廖建文也是SEC成员,他将京东业务分拆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某些业务背后的相关产业很大,其商业模式与京东主站中心化电商不同,所以进行分拆,包括京东数科、京东物流与京东健康。比如,京东健康背后是医疗大健康产业,同时也面临处方、线下医疗、合规等一系列问题。
“当商业模式到一个程度,需要给它独立的空间,让它长的更大,在大树底下把这个树挪出来,会有更大的商业空间,是这么一个逻辑。”廖建文解释。
另一类是一些业务离京东中心化能力稍微远,京东在业内物色一个类似强者,进行业务重组,实现强强联合。比如此前京东到家与达达的合并,京东旗下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拍拍与爱回收的合并。据廖建文透露,京东工业品也是这一逻辑,将京东工业品团队与另一个团队合并,独立融资,变成中国最大的MRO平台。
一位参与过京东多次资本运作的投行人士认为,到了互联网下半场,巨头体量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多元化,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效率下降、内部臃肿、官僚化,很多业务发展的活力下降。过去几年京东的分拆,比较好地体现了其整个体系的演进与进化,几块最主要的业务重新激发了活力。
“京东阵营中这些子公司、小子辈们逐渐成长起来,而且正进入一个成长的快车道,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整个京东体系接下来几年会有另外一波新的爆发依托。”该投行人士说。
以“货”为逻辑对融资相对应的是投资、并购。
在中国互联网圈,阿里与腾讯战投出手多、规模大,甚至腾讯被外界贴上了“投行化”的标签。
以至于腾讯总裁刘炽平不得不出来辟谣,直言投行化的质疑不专业,通过投资,腾讯和合作伙伴形成一个有机的互补。“投资让我们能更专注地做好我们的平台和业务,而当我们的平台和业务做得越强的时候,又能为合作伙伴和被投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刘炽平说。
接近京东战投的人士看来,京东战投的风格与策略也非常明显,与阿里、腾讯相比,盘子没那么大,手头的钱也没那么多,基本是围绕主业,以“货”为逻辑与导向,谁能帮助搞到更好的货、独特的货,就有独特的战略价值。
过往,京东对于易车、途牛、永辉超市、唯品会等战略投资,分别对应的是便是京东在汽车、旅游、生鲜、服饰等领域布局。很多时候还有腾讯一同出手,然而,这些战略投资大多并未显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
2014年京东首次入股途牛,后一度成为其最大股东,途牛获得京东旅行-度假频道网站和移动端的5年免佣金独家经营权。近几年,途牛持续亏损,2020年6月将途牛股权全部转让给凯撒旅游。
2015年京东入股永辉,当时京东的意图是想借助永辉的生鲜供应链赋能京东生鲜。
操作起来却不容易。京东战略投资部一位投资总监曾告诉我,投的时候想象空间很大,想过在整个生鲜品类上进行大合作,同时布局线下商超。但在具体合作中却发现,无论是线上的消费品还是生鲜品类,双方的规格、需求都不一致,线上需要更标准化一些,线下店则更灵活。“永辉地采的生鲜供应链比较强,但怎么磨合需要花时间。所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实都没有找到协同的点,一个核心的原因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在走。”
廖建文称,“与永辉会再做一些深度的战略协同,战略协同有很多,不是说一夜之间的解决方案,肯定会有一些东西出来的。”
其实在生鲜领域,京东还投资过天天果园,同样没能起到战略作用。此前,天天果园的一位前高管向我透露,这笔投资是京东投资部极力促成的,后来业务部门并不看好,天天果园创始人王伟要保持独立性,最后就成了各怀心思。
接近京东战投的人士认为,之前京东战略投资很多无法实现战略协同,与其商业模式有关,投资时以“货”为逻辑,投资伙伴同样卖货,在供应链环节很难分钱,甚至是互斥的。
2019年9月,来自鼎晖投资的胡宁峰成为京东战略投资负责人,向廖建文汇报。
上任后不久,胡宁峰告诉媒体,从未来主要还是两件事情。一个是做战略大布局,如果是在核心发展的主业上的重大的赋能、业态创新、能力建设,就不会只看两年三年,甚至是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看。
另外还有一些投资,要更坚决,不要夸大战略的价值,战略有协同,尤其是少数股权投资,不要总觉得投了钱,这个公司就是我的了,就能配合这个那个事情。“少数股权投资,就永远想清楚赋能,我把能力交给你,但是我不能对这个事情有路径依赖性。”
一个插曲京东战投也在发生变化。
“总体的工作方式应该没有变化,老板层面的决策、想法和方向变化了,投资的绝对数量变少了,偏重大项目和战略意义上有协同的项目。”接近京东战投的人士说。
京东战投与业务部门联系紧密,在具体行业如果相互配合融洽,投资部的人还会深入业务,帮助做战略规划,有点类似Business partner的关系。
胡宁峰说,历史上更多的投资项目是业务部门发起,未来是一半一半。一方面,业务部门在业务过程当中触手特别长,有很多切实需求。另一方面,未来希望战投部有更多机会去寻找与创造机会,某些时候在布局层面需要更前瞻。
“如果说(投资)优先级的话,也许是我们不同板块的优先级上稍微有一点差异。比如,我们的低线市场应该会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以及包括部分的供应链、物流、产业带,这几个核心能力的打造,都会是我们未来非常重要的事情。”胡宁峰说。
去年以来,针对下沉市场,京东先后投资五星电器、迪信通、港股上市公司彩生活、国美等。7月21日,京东宣布已完成对江苏五星电器剩余54%股权的收购,已全资持有。
最受关注的还是投资国美,其中还有一个插曲。
多个信源向「蓝洞商业」证实,京东比拼多多更早接触国美,甚至已经到了谈文件的阶段。拼多多虽然进入时间较晚,但更积极主动,效率也更高,负责谈判的两个人专程从上海赶到北京,熬了个通宵,基本敲定下来。仅用了十天时间,双方完成交割,战投资金到账。
对此,刘强东盛怒。
甚至,这给当时京东同步进行的其他资本项目在节奏上也带来影响,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板上钉钉的项目被撬掉”,一些执行团队被要求项目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签约。
之后,京东与国美再次接触,交易达成。
廖建文将京东在下沉市场的投资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京东更关注未来线上线下供应链的协同、C2M的协同。“这代表着我们对核心品类的一个大的战略布局,如何提升我们的护城河,如何去加深我们对这个反馈的增长,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面,我们有更多的胸怀去拥抱,也许过去我们有过竞争关系的变成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
业务依托资本,资本流向反应业务变化,刘强东正在加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