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患病常年吃药,七旬老人打工十年租房住,挣钱资助儿子家庭

祺瑞说情感 2024-06-07 07:30:30

毛敏华老人在紫原县城民建路一间民房里,已经度过10个春秋。一条废弃的沙发,一床破旧的棉絮,几个简易的炊具和一些没有来得及处理的塑料瓶和纸盒,就是老人的全部家产。前些天,民建路这些民房要全部拆除,老人不得不搬离此“风水宝地”,何处安身,老人有些为难了。

毛敏华老人已76岁了,原本住在紫原县白沙村,她生育了三个子女,最大的儿子8岁时不幸溺水夭折,她和丈夫好不容易把一对儿女拉扯大,丈夫还没有来得及享福便因病去世。

毛敏华的女儿周慧娟在外打工期间,认识了一个四川人,后来就远嫁到了四川,在外省安了家。小儿子周明全在当地县城的一家工厂工作,娶的妻子也是本厂的一名工人,叫刘丽丽。

周明全娶妻生子后,将毛敏华从乡下的农村接到城里,与他们住在一起,周明全和妻子平日上班,毛敏华就帮忙买菜做饭带孙儿。

他们住的房子虽然只有60平米,但是一家四口住在一起,倒也是过得安逸,其乐融融,这让老人感到非常的满足。

然而这种平静安逸的日子没有持续几年,儿媳妇刘丽丽所在工厂因为效益不行,工人被纷纷被裁员,身体不好的刘丽丽在第一次裁员中就下岗了。没过两年,刘丽丽的病情不断加重,几次住院,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后来为了给儿媳妇治病,毛敏华老人不得不变卖了乡下的房子,给儿媳妇支付医疗费用。儿媳妇因为身体弱,几乎不能从事体力活,还要长期吃药,一家人仅仅靠着周明全一人挣钱,家里变得拮据起来。

而且,随着孙子越来越大了,儿媳妇又怕惊扰,60平米的房子,显然也不够一家四口住,老人就打算从儿子的家中搬出来。

女儿周慧娟知道后,就给周明全打电话,让母亲毛敏华去他们家住。毛敏华老人就去了女儿家住了一段时间,她发现女儿家里的情况也不怎么好,女婿、女儿工资不高,还要赡养两个老人,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负担也重,她哪里好意思留在女儿家里白吃白喝?于是,在女儿家里住了不到半年,就再次回到了紫原县城。

毛敏华老人这一次回去,准备租房子住,找了好几家,都觉得房租加上水电费太贵了,就在外面露宿,最初靠捡废品挣钱。老人露宿过街头,也住过公路下面的人行通道,平时偶尔有热心市民给老人捐钱捐物,同时也遭到一些人投诉,老人就不得不经常换地方。

社区工作人员发现老人露宿在外面,便送她回儿子家或者联系儿子来接人,但送回去没几天,工作人员又看到老人在街头露宿。老人知道待在儿子家只能成为儿子家的负担,而且她还需要靠打工挣钱来帮助贫困拮据的儿子。

其实老人的要求不高,只想找个遮风避雨的地方,终于一家好心人知道老人家里状况后,把自己闲置的房子,租给了毛敏华老人住,每个月象征性的手100块钱的房租,位置虽然相对偏僻一些,好在价格便宜,她就安静地住了下来,最初给别人当保姆,后来年龄大了,只能在餐馆里干点儿洗碗洗盘子的事情。

老人每个月打工的收入不高,最初当保姆的时候一个月能挣3000到4000块钱,后来在餐馆里洗碗,一个月只能挣2000块钱。而且老人发现,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能够找到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老人虽然不怕累也不怕苦,毕竟年龄大了,岗位的竞争也是越发激烈的。

为了能找到一份工作,她把自己的工薪标准一降再降,后来每月老板给1500块钱他都干。

老人每个月打工挣的钱,除了100块钱的房租外,也只给自己留100元作为基本生活费,其他的钱都给了儿子,用于儿媳妇治病吃药和孙儿读书。孙儿学习成绩不错,先是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大学,学费还都是老人打工帮忙挣的。

孙儿和毛敏华很亲,以前每个周末他都会过来看看奶奶,陪奶奶说说话,有时候也陪老人一起吃顿饭,帮奶奶做一些家务。

因为老母亲一直打工贴补自己家的事情,作为儿子的周明全其实也挺伤心和内疚的,觉得对不起母亲,母亲一大把年龄,还在为他们家操劳,所以,有时候周明全给妻子炖鸡汤或者排骨的时候,他们也会把老人接到家中,同老人一起吃顿饭。

老人已经76岁了,她是个乐观的人,精神状态也不错,身体也很好,平日也没有什么大病。因为不够低保条件,白沙村村委会还是想办法给老人每个月一些补贴,虽然不多,但也让她感到很满足。

这次民建路要进行改造,老人住了10年的“家”即将被拆除,儿子周明全就趁机劝老人回家住,毕竟孙儿已经读大学了,家里有地方住。老人却说儿媳妇的身体不好,她回去住着也不安心。周明全知道母亲怕打搅妻子刘丽丽,这也是个现实问题,妻子身体不好,睡眠质量差,平日都是靠吃安定的药物维持睡眠,周明全平日在家里,都是轻手轻脚,生怕影响了妻子,这种状况一时半载根本不可能好转,老人回家自然也变得遥遥无期。

母亲体谅他们的难处,周明全只好帮母亲再次寻找安身之处。原本想送母亲回乡下住,可是母亲说她还要在城里打工挣钱,寻找了一个星期,终于再次遇到了一个好心人,每个月只要100块钱的租金,租了一间房子。这里离自己的家更远了,周明全心里不好受,与母亲分别时,还狠狠的哭了一场。

毛敏华老人反倒安慰儿子,要超前看,他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周明全如今只期待他的儿子能够快点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挣钱,那样老人就不用再在外面打工了。

毛敏华的老人用尽毕生的精力,将一对儿女抚养成人,然而随着她的老伴因病去世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儿子周明全娶妻生子后,将老人接到了城里居住,尽管一家四口挤在仅有 60 平米的小房子里,但他们过着安逸且其乐融融的生活。毛敏华老人帮忙照看孙儿,买菜做饭,为这个小家庭默默奉献着。

然而,生活的波澜总是不期而至,儿媳失业后身体状况逐渐变差,家庭的经济压力也随之增大。为了给儿媳治病,毛敏华老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以贴补儿子的家庭,她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担,毫无怨言。

随着孙儿的长大,儿媳怕吵,老人只好租住在外面最便宜的房子里。这一住就是 10 年,老人在这期间吃了很多苦。她省吃俭用,只为了能给儿子的家庭多一份支持。可是,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老人的安身之处突然被拆除,她再次变得无处可住。儿子周明全让她回家住,但她担心惊扰到体弱多病的儿媳,内心十分纠结。

如今,周明全唯一的期待就是自己的儿子能够尽快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挣钱,那样老人就不用再在外面辛苦打工了。这个小小的期待,成为了老人坚持下去的动力。

毛敏华老人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她为了子女,甘愿付出一切,即使生活艰难,也从不抱怨,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她的坚持和奉献,不仅是对家庭的责任,更是对亲情的执着,也是一位母亲为子女付出的直接体现。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物质和利益所驱动,而忽略了最珍贵的情感。毛敏华老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多么的不容易,亲情始终是最坚实的支撑和后盾。她的付出和牺牲,让世人明白了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毛敏华老人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关怀和保障,还是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老人在为家庭付出了一生之后,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也应该得到一定的救助,不让她过于辛苦。社会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老年人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不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无处可归,也不要再出现这样年近八旬的老人,还在为儿子的事情操劳。

周明全的期待,也是无数父母的心声,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独立生活,这种期待中蕴含着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和祝福,也希望他的儿子能够早日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毛敏华老人的经历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例子,她的坚守和奉献精神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尤其那些还在家啃老的年轻人,还有那些拈轻怕重不好好工作的人们,珍惜大好的青春,珍惜拥有的工作,别让父母为你们操心。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

祺瑞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