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畜种,在高寒山区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牦牛种公牛选育是一项对牦牛种群繁衍和高寒山区牦牛养殖产业发展极为重要的工作。
先说说牦牛的特点,在高寒山区,牦牛适应能力很强。比如说冷,它身上厚厚的毛就像自带了一件保暖大衣。牦牛的蹄子也很独特,像这次提到的四岁牦牛的蹄甲就有一定的标准。在养殖过程中,蹄部的健康直接影响牦牛的行动能力和寿命。
说到牦牛养殖,尤其是高寒山区的牦牛养殖,有不少痛点。就像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家在高寒山区散养牦牛的经历。他说牦牛在高寒地区,食物有时候很单一,这就容易导致牦牛营养不均衡。而且牦牛的活动范围虽然大,但有时候因为地形复杂,像有些地方坡度太陡,牦牛容易受伤,尤其是蹄部。
还有南北地域差异带来的问题。北方干冷环境下的牦牛养殖,冬季的水源容易结冰,牦牛饮水困难,这就影响牦牛的消化和健康。而南方湿热地区,如果有牦牛引进养殖(虽然相对较少),湿热的环境很容易让牦牛滋生细菌,感染疾病。
从牦牛种公牛选育来看,四岁的牦牛在养殖中是比较关键的阶段。它这个时候身体的各项机能基本发育成熟,蹄部的角质层状况能反映出它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程度。比如说在甘肃甘南草原这边的牦牛养殖,有一户养殖户老王,他养牦牛有些年头了。他给我讲过他选种公牛的经历。他在选四岁的牦牛做种公牛的时候,会对蹄部角质层进行检测。因为好的蹄部角质层意味着牦牛走山路不容易摔倒受伤,而且也说明牦牛营养比较均衡。如果蹄部角质层脆弱,可能这头牦牛就容易在复杂的地形中受伤,影响后续繁衍后代的能力。
有一年,邻居家养了一批牦牛,有一头种公牛看起来精神头还不错,但是蹄部角质层有细小的裂纹。这户人家当时没太在意,在一次转场的过程中,这头牦牛在一个陡坡上摔倒了,还伤到了腿,从此就再也不能作为种公牛使用了。这就告诉我们,牦牛种公牛在四岁的时候,蹄部角质层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再看养殖场景,如果在养殖场养殖牦牛,空间相对固定,饲料投喂比较规律,那么在牦牛健康管理方面就比较好控制。比如在四川阿坝州的某个牦牛养殖场,他们在牦牛四岁的时候,每隔3个月就会对牦牛的蹄部进行一次检查。他们还会根据牦牛不同的生长阶段,补充不同的营养。像牦牛生长的前期,会给牦牛多喂一些优质的干草和少量的精饲料来促进牦牛的生长,就像人小时候不能光吃粗粮一样。到了牦牛生长的关键时期,像四岁左右准备作为种公牛或者种母牛培养的时候,除了干草和精饲料,还会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
而在散养的情况下,牦牛自由采食的范围广,但是也容易面临一些危险。比如说青海有些山区的牦牛,有时候会吃到一些有毒的野草。有一次我在那里考察养殖情况,看到一个牧民家的牦牛,在吃了山上一种不知名的野草后,出现了中毒的症状。幸好发现得早,及时进行了治疗。
现在说说牦牛的饲料。高寒山区牦牛能吃到的草种其实有限。像紫花针茅这种在高寒地区比较常见的草,营养成分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全面。而像燕麦草这种在某些地区种植作为饲料的草,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但是如果长期单一喂牦牛,也不太好。还有苜蓿,不同品种的苜蓿营养成分有差异。紫花苜蓿比较适合在气候相对温和一点的地方种植,它富含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对牦牛生长有好处。杂种苜蓿呢,适应能力比较强,在一些气候条件差一点的高寒山区也能生长。还有黑麦草,口感比较好,牦牛比较爱吃,但是它的产量相对低一些。
在高寒山区养殖牦牛,牦牛的日常活动也很重要。就像我之前认识的一个养牦牛的大哥,他在西藏阿里地区养牦牛。他告诉我,他每天都会赶着牦牛到不同的地方去吃草,让牦牛多走动,这样牦牛的蹄子会更健康。而如果牦牛一直待在一个地方,蹄子得不到很好的磨砺,就容易出现变形等问题。
还有牦牛养殖的周期,一般来说,从犊牛养到四岁的种公牛,需要四年的时间。这四年里,养殖户要操心的事情很多。要关注天气的变化,像遇到大雪的时候,要及时把牦牛带到避风的地方。有一次我在甘肃的一个高寒山区看到,一场大雪过后,有养殖户的牦牛被埋在了雪下面,损失惨重。所以养殖牦牛,不仅要有养的技术,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
在牦牛的选育方面,除了关注蹄部的情况,身体其他的健康指标也不能忽视。比如说牦牛的毛色,光亮的毛色说明牦牛比较健康,营养充足。还有牦牛的耳朵,如果耳朵耷拉着,可能是牦牛生病了。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案例,有个养殖户以为自己家的牦牛只是累了,结果过了几天,牦牛就开始发烧,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去给牦牛治疗。
牦牛在高寒山区的养殖,也和当地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说在一些藏族聚居区,牦牛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当地的牧民养殖牦牛,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更是一种传承和生活方式的延续。
说到牦牛养殖的时间元素,我们以2个月为一个阶段来看牦牛的生长变化。在第一个2个月,牦牛可能会因为季节的变化,食物从冬季的干草过渡到春季的新草,这个时候牦牛的食欲会增强,生长发育也比较快。到了4 - 6个月,天气逐渐变暖,牦牛可以活动的地方更多了,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增加牦牛的活动范围。再看1年这个时间段,牦牛的体重和身体各项机能都会有一些明显的变化。如果是4岁这个阶段,就像我们前面说的,是选育种公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牦牛已经经过了多年的生长,身体各方面都趋于稳定,但也容易出现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
从地域差异来说,北方的牦牛养殖地区,像是青海、西藏北部,冬季漫长寒冷,牦牛要做好防寒措施。我听说过一个事情,在青海的一个养殖场,冬天没有给牦牛准备好足够的干草和保暖的棚舍,结果牦牛冻伤了不少,第二年繁殖能力都受到了影响。而南方的牦牛养殖地区,虽然气候相对温和,但是湿度大,要做好防潮的措施,像给牦牛的棚舍做好通风等。
在高寒山区养殖牦牛,水源的管理也很重要。比如说在新疆一些高海拔山区,水源比较分散,冬季的时候,要保证牦牛能喝到干净的水就更难了。有些养殖户就会在冬天来临之前,修好储水的水窖,把干净的水储存在里面。
牦牛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也很关键。像在云南高寒山区的一些养殖户,他们会定期给牦牛打疫苗,预防口蹄疫等疾病。但是有时候因为地形复杂,运输疫苗比较困难,也会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
还有一个现象,在一些牦牛养殖场,他们会尝试引入一些新的养殖技术。比如有个养殖场尝试使用智能化设备来监测牦牛的健康状况,包括牦牛的活动量、体温等。但是因为当地网络信号不好,这个设备有时候会出现数据传输不及时的情况。
牦牛养殖在饲料的种植方面也有很多学问。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种草,还有箭筈豌豆这种冷门牧草。箭筈豌豆比较耐寒,在高寒山区种植有一定优势。它和其他牧草混播的话,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还有岩黄芪,它的根系比较发达,在一些贫瘠的高寒土地上也能生长,不过它的产量比较低,需要合理规划种植面积。紫云英一般更适合在南方种植,但是在高寒山区经过特殊培育也能生长,不过它主要是作为绿肥使用,对牦牛的营养补充有限。
在高寒山区养殖牦牛,牦牛的群体管理也很重要。如果牦牛群的密度太大,容易引发疾病的传播。就像在我了解的一个内蒙古高寒地区的小型牧场,之前牦牛群密度太大,结果牛群爆发了一场传染病,不少牦牛都生病了。后来牧场老板及时采取措施,隔离患病牦牛,对驼峰草等进行消毒处理,才把疫情控制住。
牦牛养殖的未来发展,也要结合当地的发展规划。比如在一些旅游景区附近的高寒山区,牦牛养殖可以和旅游结合起来。游客可以体验挤牦牛奶,品尝牦牛肉等特色项目。我曾经看到一个地方,在四川的一个高寒山区景区,当地牧民把牦牛养殖和游客体验相结合,收入比单纯养殖牦牛增加了不少。
从牦牛的生长环境和养殖经验积累来看,一些老养殖户有着宝贵的经验。比如在西藏林芝地区的一些老养殖户,他们知道什么时候牦牛该剪毛,剪多少合适。他们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牦牛养殖方法。
在高寒山区养殖牦牛,不同年龄段的牦牛管理也有区别。对于1 - 2岁的牦牛,重点是要让它健康成长,打好基础。而4岁的牦牛就要考虑它在种群中的作用,无论是作为种公牛还是种母牛。像有个养殖户在辽宁那边的一个寒冷地区养殖牦牛(引进品种在高寒地区的养殖情况也存在差异),他发现2岁的牦牛如果在冬季饲料营养不足,第二年的生长就会滞后。
牦牛养殖中的繁殖管理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高寒山区,牦牛的繁殖受季节和环境的影响很大。在春季的时候,是牦牛繁殖的高峰期。这个时候养殖户要密切关注母牦牛的发情情况。有个养殖户在陕西(有高寒山区的情况)养牦牛的时候,因为没有准确判断母牦牛的发情时间,错过了最佳的配种时间,导致母牦牛空怀了很久。
在牦牛养殖中,还有牦牛的转场问题。在高寒山区,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牦牛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转场。像在新疆高寒山区,春季转场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路线,保证牦牛安全到达新的牧场。我听说有个养殖场在转场的时候,因为没有考虑好路线,牦牛走了一条崎岖的山路,不少牦牛都受伤了。
那大家觉得,在高寒山区牦牛养殖中,是先解决饲料营养问题重要,还是先完善养殖基础设施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