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游来到平果市与大化县交界的榜圩镇,对于榜圩的了解是民国时期平治县县城所在地,还有就是解放后成为武鸣专区区属驻地。翻开榜圩镇的历史,要是停留在平治县那就有点看不起榜圩镇,原来榜圩镇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的恩城州,本文就写一写历史悠久的榜圩镇。
榜圩镇位于平果市北部,距离市区75公里,镇域面积15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万余人。榜圩镇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设置的羁縻恩城土州,明朝时期的恩城州是岑氏土司的领地,明朝嘉靖年间恩城州岑氏土司跟思恩府土知府作乱,被明军平息后作废。恩城州尽管作废,但州城还在,因此思恩州的州城则成为街圩。
榜圩的老地名叫坡敦,坡敦是恩城州外围提供来往客商售卖货物,周边村民赶集的地方。州府为方便外地来做买卖的商人,便在坡敦搭棚设圩,起初起名坡敦圩,因州府的榜文都在坡敦圩张贴,因此人们将此地称之为榜圩。民国初期上林土县和下旺巡检司改流后合并设思林县,榜圩则属思林县。
民国初期榜圩是乡公所所在地,不过并没有榜圩乡而是敦厚乡,敦厚乡的乡公所驻地则在榜圩街。敦厚乡是个行政单位,榜圩街则是一个圩场,两者是上下级关系。民国23年(1934)思林县更名平治县,县城则从思林街迁至榜圩街。榜圩街是平治县县城所在地,同时也是敦厚乡的乡公所所在地,平治管全县,敦厚管全乡,榜圩街则是县和乡的窝,三者看似互不相干,但三者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平治县是全广西最早解放的县城,解放平治县的则是当地成立的红色武装,平治县解放一个月后解放大军才进入广西。解放初期榜圩仍旧是平治县的县城,同时也是敦厚区区公所所在地。平治县解放后成立武鸣专区,区公署驻地则在榜圩街,武鸣专区辖有平治、果德、那马、隆山、都安、武鸣等县。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武鸣专区所辖的几个县,历史上则是思恩府的辖地。
1951年平治县与果德县合并设平果县,县治置于码头乡,敦厚区则改为平果县第七区。平果县第七区区公所在榜圩街,第七区辖有乐育、百强、常星、春德、福吉、紫塘、百旺、敦厚等乡。1958年敦厚乡改为公社,榜圩街则成为敦厚公社的一个大队,为迎合当时的社会氛围还更名为五一公社,分单干后公社改为镇,此时没有敦厚什么事而是起名榜圩镇。
榜圩从公社直接改为镇,中间绕过乡这一环节,足见榜圩街的工商业和历史底蕴多么的浑厚。榜圩街历史上曾是恩城州州府所在地,民国时期又是平治县额县城所在地,解放后又是武鸣专区区署所在地,拥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底蕴,榜圩成为平果县的副中心都觉得不过分。无奈县城被码头乡抢走,看来榜圩镇还是吃了交通便利的亏。
榜圩镇户籍人口为4万余人,不过常住人口仅为1.6万余人,流动人口竟然多达2.4万,看来榜圩镇还真留不住人。榜圩镇曾是县城所在地,更有地市级单位短暂的逗留过,以户籍人口来算是甲等镇,但以常住人口来算还不如乙级二等乡的人口规模。榜圩镇历史上曾经是个大地方,但仅凭历史底蕴还真带不动榜圩镇的发展,实在不应该。
头天晚上在旧城镇住宿,问起明天是哪里赶集,旅馆的老板说明天是榜圩赶集。听到老板说明天榜圩赶集内心非常的高兴,但老板补充说榜圩赶集不如旧城的热闹,感觉就是有点不可思议。榜圩镇比旧城镇要大,户籍人口比旧城镇多,怎么赶集就不如旧城镇热闹,内心问号打不停。第二天走凤梧乡的堆圩,没能到榜圩赶集感到遗憾,往后有时间再去榜圩凑热闹。
街上看到摆卖的大罐子,小时候看见有人用这种罐子腌酸菜、腌辣椒、腌酸梅、腌柠檬,听人家说罐子颜色越鲜艳,腌制出来的酸嘢越好吃,不知是不是真的。前段时间去马山爬山,看到山洞里也有颜色淡红的罐子,想来应该是附近村民借用山洞的阴凉环境腌制酸嘢。山洞里存放的酸嘢非常的好吃,也只是听说过,出于个人的道德修养,没打开山洞里的罐子吃不到山洞的酸嘢感到遗憾,希望下次爬山洞时胆子大点就能吃到酸嘢。本文是茶后文,看过就好,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