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就收到壶友的消息,看到有人在卖大红泥(即所谓的大红袍)紫砂壶,发了几张图片给我,问我这个靠不靠谱?
我回复他:像这种极其稀缺的泥料,就算真有一点矿,都是留着做标本,还得用玻璃罩起来,什么时候聊到了,就拿出来秀一下。如果真拿来炼制成了泥,也多是留着不卖自己用,或者圈子内就分享掉了,茶盘上放这么一把壶,喝茶的时候装一下多体面!我要是有这泥料,是不舍得卖的!
我本意是告诉他,这基本不可能是真正的大红袍,你就当红泥或者朱泥就行了。
结果壶友又转了聊天记录,有原矿,还是手工炼的泥,而且“没什么量,总共就十几捆!”
我佛了!都2020年了,还有手工炼制的原矿大红袍泥料,而且库存有十几捆这么多!
这就好比你去4S店买辆家用车,结果卖车的说,来,看这车,用的是全手工打造的布加迪W型16缸发动机,4个涡轮增压器,拥有1001匹的马力,零百加速2.5秒,世界最顶级的发动机,质优价廉,库存充足,今天你正好赶上了...
紫砂泥是五色土的一个统称,常见的有紫泥、朱泥、红泥、段泥、绿泥这五种。
紫泥紫泥好几个品种,根据其粘性、纯度、硬度、成色等加以区分。比如紫泥中的清水泥,丁山做壶的都叫他“普泥”,属于纯种紫泥矿,烧成颜色红中透紫,“良者稀而贵,劣者多而廉”。
现在最火的“底槽清”,它也是清水泥的一个种类。它是黄龙山紫砂泥矿中最底层的深井下的泥,存量较小,极难开采,它比较硬,比重大,所以在练泥过程中需长期露天风化后,方能用石磨磨练。由于质地较硬,它的可塑性就差些。在几十年前它并不是最好的紫泥,比起更优质的嫩紫泥,底槽清的性质却要硬一些杂一些,没有那么纯净。以前好的紫泥是需要嫩紫泥和底槽清这类的矿料相拼配而成,这样的泥料无论从粘性、塑性和质感层次等方面来看都更加优越,比如紫砂厂的代表“一厂紫泥”。
后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也就越来越无法讲究,更何况很好的嫩紫泥现在已经见不到了。这样一来,底槽清也就成了最好的泥料品种之一。当然,不管何种紫色泥矿料,都是可以单一成泥使用的。
底槽清真伪辨识经验
(1)观察矿料的颜色。“底槽清”的颜色较暗,每块矿中都有1%左右的类似于玻璃弹珠大小的黄色泥斑,俗称“鸡眼”;“底槽清”的矿料上有铁锈,成片状,俗称“泥锅巴”(在制泥选料的时候必须手工去掉“泥锅巴”,这些东西烧成后便是铁点和釉疤。
(2)观察成品壶的颜色。因底槽清的成品壶给人的感觉是颗粒明显、质感强、气孔多,所以可以从观察颗粒着手:它的颗粒有两种颜色,较少的是一种黄色颗粒,但它又区别于段泥砂的颗粒,它的颗粒比段泥要鲜亮平滑,如有条件可放大观察,会有玉质感。
红泥和朱泥红泥是宜兴紫砂陶土另一主要的泥料之一。它是由小红泥(黄色泥性块状)加大红泥(砂性硬块状)组成的泥料,是紫砂五色土中最热烈,鲜艳的颜色,分普通红泥和朱泥二类,在紫砂厂期间,并没有朱泥一说,朱泥红泥都混在一起炼制,后来因为矿料的细分,才逐渐从红泥中脱离单独成为一类。更具体地讲,朱泥是更精细的红泥,它比红泥的含铁量更高,大约在18%左右。明清时期,朱泥一直是制作小品壶的最佳材料。鲜艳欲滴的朱泥小品生动可爱,倍受玩壶人士的青睐。
朱泥与红泥的不同:
1.两者的原矿不一样:红泥是“五色土”里面普通的泥料,而纯朱泥的原矿是黄石黄。
2.两者的收缩比不一样:红泥的收缩比是14%左右,而纯朱泥的收缩比是18%-22%左右。
3.两者的窑温不一样:红泥的窑温是1100度,而纯朱泥的窑温是1080度。
4.两者的色泽、质感不一样:红泥:光洁明亮红中略带一点橙色,而纯朱泥:朱红略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很好。
小红泥传炉朱泥仿古5.两者的成型工艺不一样: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以做。纯朱泥:成型工艺较困难,大的壶型没办法做,多为小壶型。
段泥或团泥宜兴方言“团”和“段”同音,所以两者说的其实是一种泥,可能因为共生矿的缘故,所以写团泥更贴切一些。比如紫泥和绿泥长在一起,绿泥和红泥长在一起,还有紫泥和红泥长在一起。
所以团泥相对要比紫泥和朱泥复杂一些,铁质比较多,颗粒结构的特征是“骨多肉少”,砂感强烈,表面质感十分丰富。在高温还原焰的条件,会使铁元素呈现青黑色调。从低温到高温,段泥的呈色规律一般是从土黄色变成青灰色,但不是所有的段泥都能烧到高温。
团泥中最常见的是天然的紫泥和绿泥共生矿料,具体来说如果紫泥偏多,颜色就偏红,高温下偏青,偏灰,相反绿泥成分高,烧成颜色偏黄,高温下就偏灰白。
团泥壶“吐黑”
紫砂壶经过一定时间的泡养,壶体局部或整体变深,就是我们常说的“吐黑”。“吐黑”有时是比较均匀的,分布在紫砂壶的整体表面,有时是呈带状分布,有时会集中在紫砂壶的局部地区(比较常见的地方是壶盖的盖沿和壶底沿)。而团泥壶因为颜色较浅,尤为明显,故有团泥壶必吐黑一说!
紫砂壶“吐黑”的原因是由于坯体烧结温度不足(欠火),造成了泥料收缩没有完全到位,壶身气孔密度过松、过大,致使茶汁的叶绿素中的铁离子跑进气孔中沉淀下去。久而久之,“吐黑”也就形成了。
理论上说,只要是紫砂壶,就一定会“吐黑”,任何一种泥料用久了,都会出现一定情况的吐黑,只不过颜色越深的泥料(如紫泥)吐黑不明显,浅色的泥料(如团泥)吐黑相对比较明显。
另外不同的茶叶也会让茶壶“吐黑”的效果不一样,简单的说,茶汤颜色浅,“吐黑”浅,茶汤颜色深,“吐黑”深。所以,一般情况下,团泥比较适合泡铁观音而避免泡普洱茶。
所以选购团泥壶时,应选择质地坚密的团泥,只要做工到位,烧结度合适,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此问题。
绿泥本山、独指黄龙山,顾名思义,本山绿泥是独产于黄龙山的绿色矿泥。通常紫砂泥的分布是一层泥,一层石这样夹杂排列。本山绿泥的矿藏位置,就在紫泥或段泥夹层之中,与石排夹缝之内。如带状,分布无定向,存量比底槽青还少,且底槽青若发现就是厚厚一片,而本山绿泥即使遇见,也只是薄薄一层。具体有多稀少,以黄龙山四号矿井为例,据统计1972年至1987年间,共开采紫泥2671吨,而绿泥只有区区9吨。
本山绿泥被称为“段泥中的极品”,是“五色土”中最漂亮和珍贵的泥料。本山绿泥的原矿成青灰色带淡绿色,含铁量较小,低于3.5%,烧成后呈现为黄中透青。
纯粹用本山绿泥做的壶很少。主要原因是本山绿泥韧性不足,本来段泥的韧性强度就逊于紫泥,本山绿泥还更差,这就导致烧成时极易开裂。
这就好比建筑用的混凝土,要以大颗粒的石子、小颗粒的黄沙,以及更细的水泥,加水按比例配合,才能获得足够的支撑强度。紫泥在破碎研磨后能成大小不同颗粒,加水炼制还保持原来颗粒形态。而本山绿泥遇水则化,毫无颗粒大小,泥质又纯正不含杂质,所以黏度高,做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入窑烧制,一收缩就容易开裂。特别是出窑时,如果遇到风一吹,遇冷热急变,分分钟裂给你看。
本山绿泥真伪辨识经验
1、观感上,色泽纯正,肌理、透明度和质感等比段泥更出众。这种感觉比较难以形容,但如果能实际上手就会容易理解。
2、手感上,温润细腻,好像在摸婴儿的肌肤,虽然看起来有“油脂感”,摸上去却不粘手,肌理纯正通透,好似碧玉。
[点赞]
想造假的方法太多了,外行如果本着发财捡漏去的,那只能被人家当漏捡啦。。。
其实以前常讲的一厂特拼紫,二厂小红泥真的是泥料中的极品。
良心好文!不过,须各种纯正原矿紫砂壶实物上手才可以真正领略不同泥料的特点!文章所述内容可作为理论资料掌握。
黄龙山都封了十几年了,现在市场上什么本山绿,本山泥,底槽清,到处都是。唉,人言微轻。。。
好[点赞]
我有一个天青泥的是啥玩意
现在能玩好一个原矿紫泥的壶都不错了,千万别碰稀有泥料,天青,本山绿,大红袍等都是假的,调配出来的!
小编有没有微信
有没有微信,加一下
有没有微信
楼主是做壶的手艺人?微信给我一起聊聊人生理想[笑着哭]
作者这篇文章字字珠潤,难得一見普及泥料常识小文,只是真懂泥料壶的爱好者甚少,还有半瓶子水的,似懂非懂不在少数。这些知识能到宜兴丁蜀结合现场与样品壶结合才得法。这也不是人都做到的!最好办法找个80年代产品与现代比对是上策。
专业人士,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