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青岛各区市“两会”陆续召开,明确2025年发展重心。
2025年,各区市几乎都提出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的目标,胶州更加具体,提出“生产总值增长5.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市北增长目标最高,为5%左右,崂山增长目标为3.5%以上,市南、李沧、城阳、即墨、胶州、平度、莱西都在3%。
一般来说,各区市的目标增速基本也是全市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看,这两项增速目标的制定大有深意。
相比于2024年,各区市GDP目标增速只能说是略微提升,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速却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要知道,2024年青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339亿元,较2023年的1337.8亿元几乎是零增长。
看得出,各区市都希望2025年能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实现彻底反弹。
随着地方增长模式转变,税收收入成为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的压舱石。因此,各区市定下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很大程度要税收的增长来实现,更直白地说,要靠提升企业效益来实现。
从全市层面看,2025年,青岛明确提出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成为重中之重。
在青岛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突破发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等行动下,产业整体创新水平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也必将得到提升、发展效益将更优。
往更深层次说,企业效益低也是青岛长期存在的一大短板,青岛与宁波的差距,很大程度体现在企业效益上。
在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行动下,青岛各区市发力于创新型产业培育、提升企业效益,将助力青岛啃下最难“硬骨头”、全方位提升城市竞争力。
透过各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在2025年的工作重点中,各区市多提出了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布局。
从具体项目看,各区市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多围绕现有优势产业以及大项目做增量,进一步优链强链。
比如崂山,将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2个先导产业,加快建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两大市级专业化园区,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产业总规模突破600亿元;聚力突破固态电池、车路云协同、合成生物等细分赛道;超前谋划推动太赫兹、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产业短中期内规模实现倍数级增长。
城阳提出聚焦先进封装等赛道,推动物元半导体投产运营,加快育研半导体主体施工,集成电路产业链引进配套项目20个以上;聚焦新型储能、钙钛矿、固态电池等赛道,推动鹏辉能源项目稳产达产,集聚10家标杆企业,布局10个示范及产业化项目;
此外,与中车的合作方面,聚焦中低运量制式车辆、新能源风电产业等赛道,统筹推进总投资45亿元的12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国家铁路装备综合试验基地,实现动车组预组装、车辆零部件项目竣工投产,推进泰科轨道等7家企业扩产扩能,新引进中车超级铜等强链补链项目15个以上。
即墨集中力量打造汽车和绿色能源两个千亿级产业,其中汽车产业瞄准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发展方向,力争整车产量突破5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30%;绿色能源产业瞄准风电装备制造、海上风光氢储等赛道,主动融入省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战略,推动投资102亿元的中电建海上光伏项目一期建成并网、二期启动。
在各区市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行动中,强化区市间的协作联动同样重要。
以当前火热的固态电池为例,崂山、城阳都将其作为重点细分产业。
从全市整体布局看,崂山拥有固态电池领域的“国字号”研发平台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城阳拥有全市储能产业重点布局的青岛市储能产业园等大项目。此外,即墨、莱西和西海岸新区的新能源整车制造、低空飞行器制造、船舶海工等产业,则是固态电池理想的下游应用场景。
2024年12月19日、2025年1月6日,青岛市委书记、市长接连调研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且都来到了青岛中科源本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绿色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家公司,重点调研固态电池、钙钛矿等新型能源发展。
实际上,青岛之所以重点关注固态电池、钙钛矿,很大程度是青岛具备源头创新实力,十分契合当下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脉络。
比如,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在硫化物、聚合物两种固态电池技术方向都已取得不小的突破,位于崂山的高性能20Ah车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日前已投用。
依托青岛绿色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阳正在建设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制备与小试产线集成项目,立足突破高效率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设计、制备工艺及封装技术,形成兆瓦级成套叠层电池产线技术方案。
因此,在青岛固态电池、钙钛矿等新型能源发展中,要格外注重发挥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等科研平台的力量,以源头创新牵引产业发展、推动更多成果在青转化应用,蹚出发展新路。
青岛低空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
目前,莱西、即墨、西海岸新区在低空飞行器制造环节已形成优势,拥有万丰钻石飞机、空客H135总装、亿航智能、蔚蓝空间等项目;崂山的中科星图等企业,在上游软件系统方面具有优势;城阳以流亭机场为基础,建设低空经济核心承载区,布局打造低空试飞试验场。
更重要的是,在研发端,青岛也不乏“国字号”科研力量的加持——位于西海岸新区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主要针对吸气式发动机开展复杂多变条件下的工程热力学及循环系统、气动热力学、燃烧学、传热传质学等热物理学科及其交叉学科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
依托“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青岛已早早布局航空发动机研发集群,如中科航星致力于推进轻型航空发动机产业化,致力打造世界一流中国品牌轻型航空发动机。
但从2024年相关重点产业的项目招引来看,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好项目。最新公布的2025年山东省重大项目,青岛43个项目入选,这些项目几乎都是以往的存量项目挖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包括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几乎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反映出青岛2024年在抓产业投资方面的举步维艰,同时在更注重源头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还没有太多亮点。
2024年的青岛经济亮点,还是停留在消费和外贸层面,同时拉动了工业产值的增速提升(再加上过去几年规上工业增速一直较低的基数)。
在全力扩内需的大背景下,青岛2025年的消费仍然可以有一个好的预期,但如果消费优势没办法转化为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成长,抓源头创新的老大难问题拿不出好的办法……青岛产业附加值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等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还是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