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通讯员金娟)6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的“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先进典型记者见面会上,五位优秀工人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奋斗经历和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您21岁参加工作,27岁就成为柳钢集团最年轻的技能专家,成长特别快,能分享一下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吗?”面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的提问,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气技能专家、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周磊讲起了他“自找苦吃”的成长经历。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选择从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回到一线班组历练,当时,我们班的师傅都说,‘这个傻仔,好好的办公室不坐,非要选择回来吃苦’。”周磊说,当时单位同事都觉得他比较“轴”,但周磊做出这样选择,有他自己的想法。
周磊表示,首先他有足够的信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单独列为一部分,指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并列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成了国家战略重点,而且我国正在为技能人才探索建立“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工人的前景非常好!
“在我们广西柳州,人才新政从1.0升级到2.0版,龙城金蓝领计划,给予了产业工人最好的激励政策,让我们备受鼓舞。”他说,在柳钢集团,2016年新版员工晋升发展管理办法,使工人成为企业“三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战略、地方有政策、企业有措施,产业工人面对未来,信心十足。
周磊说他敢于“自找苦吃”的底气,还来源于他有把工作干好的自信。2014年他回到班组时,提升设备维护能力,掌握保持设备稳定的诀窍、方法,成了他花时间最多的一件事情,其间他有幸学习到宝钢的设备点检管理方法——按规范的周期、方法和标准、对设备指定部位进行检查,再进行状态的倾向分析和处置,用科学的方法预判设备隐患,这套管理方法被称之为设备的“保姆”。2015年,当他再次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时,他将当设备“保姆”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他管理的生产线卷取区域设备故障率,通过两年的努力降低了56%。
周磊还在柳钢推广这项设备点检管理方法,培养更多的设备“保姆”。在他的带动下,班组涌现出多位柳钢技术状元。2020年,周磊负责集团公司参加全国设备点检管理职业技能竞赛的培训和选拔,最终柳钢的选手在连续两届全国决赛中,获得第一名。当好设备“保姆”这件事,不仅周磊学会了,他的同事也成为佼佼者,这让他对干好工作充满自信。
“我还有咱们工人自信自强的精神。”周磊说面对未来,他有三个目标,一是努力学习补足短板,在工作中继续追寻他想要的完美;二是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三是加强交流相互借鉴,与同事们一起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中国制造高质量转型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贡献力量。
如今,一直扎根一线岗位的周磊,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一名特级技师。他结对培养了22名徒弟,培养出多名全国技术能手。周磊本人也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多项荣誉。他还带领创新工作室团队,围绕生产稳定顺行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自主研发《热轧钢卷内圈全自动贴标装置》,完成《热轧厂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探索及应用》等82项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为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担任柳钢集团工匠学校的执行副校长的周磊,希望与更多职工一起探讨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