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纠正当前五个相互矛盾的运行机制是迫切战略要务

李国魂 2024-07-07 13:02:34

股市涨跌很正常,但是,中国股市连续17年持续处在熊市之中就很不正常。特别是在全球股市接连创出历史新高的时期,我国股市却逆势下跌超过50%就更不正常。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仅次于国家银行系统的庞大资本金融市场。截止2022年,沪深股票账户数合计为 2.12 亿户,基金投资人超过7.3亿。亿万股民不仅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绝对中坚力量。他们能否从中国股市里收获投资回报,是决定这一市场到底有没有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股市与经济的联动

谁能够在中国股市盈利?除了垄断做空机制的机构和拥有转融通特别提款权的特定团体,所有的中小投资者不可能获得收益。因为,自2007年中国股市创出6124点的历史高点以来,截止目前,下跌幅度超过50%。自200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三个国九条,对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病症进行整改。但是,中国股市依然走不出困境,好像完全被一个像紧箍咒一样的3000点施了魔法,年年围着3000点打转。

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政策如此密集出台,力度不断增强,为何股市陷入熊市无法自拔?

我们一方面大力提倡长期耐心资本积极入市,一方面却不断为短线套利的投机资金创造收割长期投资者财富的各种条件和环境。金融衍生品作为舶来品,我们毫不犹豫地全盘照收,丝毫没有考虑这些水土不服的交易机制到底会给中国股市两亿多的中小投资者带来什么样的负面效应,相反,衍生品大肆蔓延,几乎失控。

名义上是丰富产品,满足不同投资人的需求,但实际上,以50万元的门槛将所有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中国股市实际常年处在拥有特殊权利手段的机构,裹挟资金信息融券对冲等各种想要就能得到的优势,对毫无避险机制保护的中小投资者围猎状态。

特别是许多深层次问题不是依靠对现有的规定打个补丁换个字眼就能够解决。具体说,存在于中国股市的转融通、量化交易、覆盖绝大多数股票市值和个股的股指期货期权,完全就是机构享有的独有特权。中国股市的走势表明,自从这些所谓活跃资本市场,满足不同需求的机制出台实施以来,中国股市就掉头向下,开始了长达17年的痛苦煎熬的路程。

一、当前的中国股市,至少存在着相互排斥难以并存的五个突出问题

一是倡导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却不断反复修改补充,以确保转融通不被废除。

二是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却又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大体量的新的减持套现的潮流。

竭力号召长线资本入市,却打开了减持套现的大门,存量资金深度套牢,增量资金不见踪影,几乎靠场内的量化交易和北向资金捣浆糊做量。左兜转右兜,来回忽悠中小散户高位接盘。

三是基金作为中国股市最大的投资机构,肩负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重要使命,却鼓励基金参与转融通,等于从政策端变相鼓励最大的投资机构大肆投机,发行高位询价,上市肆意杀跌,一切号召长期投资的号召说教不攻自破。

四是股票交易采用T+1交易,股指期货期权采用T+0交易,让同样标的股票指数割裂运行,人为增加制造做空市场的手段和利用时间错配拓展套利空间。

五是对转融通和量化交易股指期货期权形成做空市场的叠加效应毫无遏制手段,任其泛滥,久而久之,广大投资者信心决心耐心不断耗尽,失望情绪不断蔓延,炒股炒出仇恨情节,进而积累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2021年至今的上证指数走势

死搬硬套在T+1交易制度下的量化交易,充分运用拉偏架式的对冲工具,加之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杠杆优势、交易工具优势、多空通吃优势、抱团取暖优势、融资融券优势、变相T+0优势、操纵股价优势等等交织在一起,几乎形成了绞杀散户的天罗地网。

如果我们对此熟视无睹,不仅是对投资者的极度不负责任,也有负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二、对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发行机制利弊得失进行深刻总结

既然我们大力提倡耐心资本,也开始强调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就要向全体投资人把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讲明白讲透彻,听得懂,分得清,绝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越来越让投资人感到云里雾里稀里糊涂。

33年的中国股市,募集的资金总额独霸全球,也是监管者交易所最为自豪炫耀的业绩。但是,直到今天,竟然没有没有一份出自监管机构或者证券业协会做出一份关于所有上市公司募集的几十万亿资金专项使用情况的白皮书或者专项调查研究报告,甚至也没有专职机构对募集资金和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盈亏状况作出实事求是的对比分析。几乎就一句“证券市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一笔带过。实际上,对于这一最为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是监管者和证券公司职责所在。至少每一家证券公司对各自保荐承销上市的公司做出专题报告应当天经地义。

显然,这是中国股市监管者和权威部门回答投资者的必答题。当前的重中之重是由国家权威审计部门牵头,会同各方面对中国股市33年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查核实,形成实事求是的专题报告向社会公开。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

必须由国家权威部门牵头,彻底排查上市公司的经济财务运行安全,全力遏制风险外溢扩散势头。重中之重是对中国股市33年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查核实。尤其要对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的倾向实施现场核查监管。

如果我们忽略探究这一重大问题的答案,自然意味着中国股市就缺少坚定的拥护支持力量。如果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一群体的核心诉求,无异于我们远远没有认知到这个市场为全民肩负财富增值效应重托的真正意义,也是彻底扭转中国股市悲观预期的必修课。

自2008年大跌以来的17年,大量资金被跌跌不休的股市长期套牢锁定沉淀,导致众多家庭财富不断缩水。因此,最能够提振内需扩大消费效能的群体被彻底遏制。伴随高速扩容而来的“三高”、“超募”、“高管离职”、“高频破发”、“造富机器”、“违法减持”等一大堆看似相互矛盾又彼此密切关联的问题不断累积。如果放任中国股市长期萎靡不振低,将严重削弱中国经济的发展动能。

三、大力整顿券商基金机构,果断清除害群之马

三十多年的中国股市,放松投行建设、道德培育、投资能力成为最大失误。非但没有培养出一家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券商和实现超级投资收益的顶级基金管理人。券商长期处在襁褓生存和倚重政策偏饭的环境之中,这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最大软肋。

今年3月15日,证监会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出台《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等4项政策文件,第一次提出要坚决纠治拜金主义、奢靡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风气,坚决破除“例外论”“精英论”“特殊论”等错误论调。

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

围绕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强调以全面强化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引导公募基金行业更加注重投资者获得感,更加注重功能发挥,大力推进一流投资机构建设。进一步严格监管执法,强化全链条问责,督促行业机构树牢“合规创造价值”理念。要潜心修炼“内功”,着力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切实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业务本位,摒弃规模和收入导向,在市场高位时保持理性、克制的专业精神,真正把投资者的利益摆在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前面。

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到2035年,机构监管体系完备有效,行业机构治理水平全面提高,行业作为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的功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力争在战略能力、专业水平、公司治理、合规风控、人才队伍、行业文化等方面居于国际前列。

可以说,对我国公募基金充满殷切期望。但是,针对当前我国公募基金的现状,要想落实上述目标,的确面对严峻挑战。

量化交易,人和机器的博弈

34年的证券市场,为何培养不出一家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券商和公募基金巨头?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多年依靠吃偏饭、摆摊子收费养成的惰性紧密相关。几乎所有的偏食偏饭和偏移政策都毫不保留地送到手里,为何不仅不能够成为市场的保驾护航者,时时成为追涨杀跌落荒而逃的始作俑者和做空市场的罪魁祸首。严格整顿证券行业,坚决淘汰德不配位的证券公司,已经刻不容缓。

核心是强化“申报即担责”的制度建设。必须把常态化开展现场检查作为督促券商投行归位尽责、加强内控、提高执业质量的有效手段,切实发挥现场督导、投行内控等现场检查,真正实现对保荐机构督导、检查的全面覆盖,彻底扭转中介机构口是心非阳奉阴违铤而走险的态势,强化看门人的责任和担当。为此,必须制定举荐承销公司股价的破发对投资者造成损失巅峰追偿赔付制度,彻底刹住超募资金、带病上市、业绩变脸等趋势的不断扩大。

四、坚决废除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费,真正依靠业绩考核推动产业发展

不可否认,我国证券市场,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拥有绝对的充分享受制度赋予的新股发行网上申购以及网下配售双重权利。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一味仰仗守株待兔靠天吃饭的生存逻辑,绝不可能肩负起为百姓实现财富增长的历史使命。

正如证监会在对头部券商和证券基金私募机构座谈会上所讲,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资本市场发挥价值发现、资源配置和居民财富管理等功能的关键力量,要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提升专业能力,加快形成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增强大局观和宏观研判能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强化逆周期思维,以实际行动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坚持投资者利益至上。切实履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职责,关注投资者体验,有效满足多元化投资需求,以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赢得广大投资者信任。

中国经济需要超级牛市

根本是要发挥权益投资引领作用。加快核心投研能力建设,优化投研管理组织架构与人才培养机制,持之以恒坚定发展权益类产品。加强规范管理。坚持合规风控全覆盖,强化对高管及核心从业人员的管理,有效落实长期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厚植“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主动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市场参与各方全面客观理性看待经济金融形势和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共同营造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基于公募基金的惨淡业绩,通过完善与投资者回报相匹配的薪酬管理体系,推进基金的费率改革,彻底废除旱涝保收的管理费,完全和基金的效益直接挂钩,应当成为最佳抉择。废除基金摆脱摆摊子收费模式,建立健全公募基金与投资者利益绑定考核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五、落实政策端的核心任务必须以保护投资者切身利益为导向

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作为金融领域的新概念,“耐心资本”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提及,并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相结合,表明了要正确引导资本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用长期的、持续的、有耐心的资本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突破。

6月2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安排的公告》,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责调整进行部署。

根据安排,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金融消费者、投资者反映的信访、举报事项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和监管权限分别接收办理。

三部门要求,金融机构应认真落实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充分尊重和自觉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及时稳妥处理与金融消费者的争议纠纷,强化源头治理和溯源整改,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

7月4日的《经济日报》文章指出,要多措并举壮大耐心资本,让更多资本有耐心,除了看不见的“无形之手”外,“看得见的手”也要发挥带动作用。一方面创新多样化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与创业投资基金等加强对接,畅通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钱入市通道,切实解决“长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保护中小投资者

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我们绝不可继续把保护中小投资者停留在高度重视的口号上。这无济于事。只有鼓足勇气,敢于刮骨疗伤,彻底解决资本市场为民谋利的宗旨,善于脚踏实地,绝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我们就一定能够研判出中国股市的关键症结,对症下药,真正实现党的报告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目标。唯有一个健康、活跃的股市才可以有效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一个稳定的市场,才能带给投资人稳定的预期,也才能让市场各方受益,形成多赢局面。

0 阅读:4
李国魂

李国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