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发现,买水果的时候,总碰到一些名字花里胡哨的“怪咖”。
它们看似新奇,实则暗藏玄机,一不小心,钱包就会被狠狠“割韭菜”。
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玩“变装秀”的水果,看看它们背后的秘密。
千万以后买水果的时候,都能火眼金睛,不花冤枉钱!
“齁甜炸弹”金西梅,纯纯科技与狠活
远远看去,这玩意儿红里透黄,在太阳下还泛着金光,颜值确实能打,不少人都会被吸引,想着买几个尝尝鲜。
但一口咬下去,那味道简直“绝了”,除了齁甜就是齁甜,还带着一股浓郁的香精味,完全没有水果该有的清新。
印象里的西梅,明明是带着点微紫色的,这金西梅颜色这么艳,一看就很“不简单”。
后来一查才知道,这金西梅和正经西梅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它根本不是自然生长的水果,而是用没成熟的烂李子或桃子,经过一系列工业加工炮制出来的。
一个不小心,35元一斤的金西梅就能让你的钱包“大出血”。
听劝,这玩意儿真的别吃,谁知道里面加了啥,说不定还有健康风险。
“黑色神秘客”藏乌梨,白梨的“伪装大赏”。
红梨、白梨几乎人人都吃过,东北冻梨也有所耳闻,可这“藏乌梨”听说过吗?
商家打着“世界之巅、川藏特产”的旗号,把它吹得神乎其神。
什么产量稀少、富含硒元素、能抗癌,价格更是贵得离谱。
每斤7元-31元,是普通梨收购价的数十倍,逢年过节更是夸张。
那这藏乌梨是咋来的呢?央视都看不下去出来揭秘了,这些黑梨是人工处理的。
“野生噱头”猕猴桃,残次品的“冒名顶替”
现在都追求健康,一看到“野生、有机”这些词,就觉得这食物肯定干净又营养。
于是,看到商家打着十元四斤、三元一斤的“野生猕猴桃”招牌,不少消费者就蜂拥而上。
可能是疏果没疏好,或者授粉没成功,又或者是后期高温影响,导致这些猕猴桃长得小、卖相不好,被五六毛一斤收走。
然后商家在前面加个“野生”的前缀,就能以10元4斤的价格卖出去。
可别再上当了,这些“野生猕猴桃”口感和大果相差甚远,想要健康又美味的水果,可不能被这个噱头骗了!
“脱衣椰子”金沙果,编个名字继续骗?
最近在云南丽江的夜市,出现了一种叫金沙果的“新型水果”。
商家把椰子的外壳剥开,只留下内壳,还进行打磨,甚至有些为了让它看起来更有光泽,还在上面涂漆。
可这金沙果,就像坏了的椰子,口感差远了。
现在它骗不到人了,又换了个名字叫干利果。
所以,买水果的时候可得多留个心眼儿,别被这些换汤不换药的“新水果”忽悠了!
慧眼识“果”,远离智商税
水果“变装”的套路真是防不胜防!
那些花里胡哨的名字、稀奇古怪的外观,都可能是商家设下的陷阱。
以后买水果,还是优先选择应季的老牌水果,它们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口感和品质都有保障。
要是碰到没见过的水果,先别急着掏钱,多上网查查,或者问问懂行的人,别让钱包“受伤”!
如果你还知道哪些水果的“变装秘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避开这些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