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消失的金陵老街,右江边繁华的水埠为何变成无人村落

心如阳光璀 2025-02-22 10:23:17

《消逝的码头印记》"听说过金陵老街吗?""那是什么地方?"

"一个被遗忘的水埠。"夕阳西下,我站在右江岸边,望着眼前这片寂静的老街区。曾几何时,这里是南宁地区最热闹的水陆码头之一,如今却沦为了无人问津的荒芜之地。

"要找到这里可不容易。"同行的老王说道,"就连导航都标注不准确。""是啊,得从金陵镇车站出发,沿着通往宁村、大林村的公路走上两公里,在金城沙场转弯才能找到。"我补充道。

漫步在狭窄的街道上,老街的轮廓渐渐清晰。这里分为三个区域:码头街、商业街和农贸街。每一条街都不过十米宽,两侧是典型的清代民国建筑风格,青砖黛瓦,石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你看这些房子,"我指着两旁的建筑对老王说,"一楼是店铺,二楼是住家,这种商住两用的格局在当时很普遍。"

"八十年代这里最热闹。"一位老居民坐在门槛上回忆道,"那时候刚改革开放,计划经济松绑,小商贩可以自由买卖了。虽然卖的都是些普通货色,但街上人挤人,热闹得很。"

商业街上,曾经熙熙攘攘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摊贩们在店铺门前摆摊,街道更显拥挤。二楼的木质阳台上,年轻姑娘们偷偷往下张望,不时传来阵阵笑声。"码头街才是这里的心脏。"老居民继续说,"那时候陆路不发达,水运是主要交通方式。商人、官差、村民都要在这里上岸。

街上有几家酒馆,每天晚上都是醉汉摇摇晃晃的身影。"我们来到一座带有西式风格的建筑前,这是原来的税所,建于民国时期。旁边是乡公所,两栋建筑都已经空置多年。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充满历史价值的建筑在"文革"期间竟然幸存下来。

"那时候金陵还属于那龙乡。"老居民解释道,"后来那龙乡升格为镇,再并入金陵镇。门牌上写的'那龙乡金陵旧街'就是这个缘故。"

农贸街已经破败不堪,曾经热闹的猪肉摊、家禽铺子只剩下断壁残垣。但这里曾培养出许多出色的肉贩,有些人后来还在南宁市场上打出了名声。供销社的仓库里堆积着往日的记忆,油盐酱醋、布匹日用,如今只剩下蛛网灰尘。这些建筑见证了金陵老街的兴衰,却无人问津。

"现在的人都爱去杨美那样的商业古镇。"老王感叹道,"像金陵老街这样原汁原味的地方反而无人问津。""也许这就是真正的旅行意义。"我说,"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发现被遗忘的角落。"

夜幕降临,老街陷入沉寂。那些尚未倒塌的明清建筑、民国时期的老商铺,都在默默讲述着这座水埠小镇的故事。如果不能及时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终将消失在岁月长河中。时光流转,繁华落尽。金陵老街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它不仅是一条街巷,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地方志。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建筑值得我们用心保护。毕竟,一个地方的过去,就是我们共同的根脉。让我们记住这些消逝中的风景,它们是我们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