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微笑,一次次双手紧握的嘱托,搭建起医护患相互信任的桥梁;一句感谢,一面面承载喜悦和感激的锦旗,字里行间,仿佛跃动着一个个温暖如初春阳光的医患故事,每一个温暖的瞬间,见证着医护患的双向奔赴,它们诉说着,信任与关怀的悄然绽放……
近日,会昌县人民医院各科室接连收到6面锦旗,它们如春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心。
重症医学科:与死神赛跑

没有征兆,晚饭后,陪护的家属们还在闲聊,病房里监护仪器突然响起尖锐的警报,打破了祥和的画面,76岁的老董病情突然变化,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断崖式下跌,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
“考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病情危重!马上转ICU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看着抢救车推进重症监护室,老董的家人慌了神,在门外来回踱步。见状,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和家属解释了治疗的情况,安抚他们的情绪。监护室内,重症医学科团队早已待命,默契配合,全力抢救,老董的情况终于有所好转,从死神手中逃过一劫。接下来的10多天里,他的病情反复,医护人员轮番值守,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老董成功转危为安,转入普通病房。
在医护人员悉心的治疗和护理下,老董顺利康复出院。再次回到医院,他激动地把一面锦旗递给重症监护室主治医生钟泉,回忆住院时惊险的历程,他一度红了眼眶……
急诊医学科的生死时速


患者刘先生因喉梗阻、急性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急诊入院。在生死一线间,急诊医学科副主任王振华运用娴熟的技术,与团队的默契配合下,以最快的速度,一次性成功为患者置入了气管插导管,解除了气道梗阻,稳定了患者的生命体征。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抢救,患者的指脉氧饱和度逐渐回升,意识逐渐恢复,患者经过后续治疗康复出院。
患者欧阳先生因糖尿病合并肠梗阻导致腹痛腹胀呕吐,保守治疗无法缓解,后又出现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急诊重症监护室团队联合介入导管室,通过肠梗阻导管为患者解决肠梗阻问题,将导管经鼻腔、咽喉、食管,缓缓送入肠道,最终准确到达梗阻部位附近,开启肠道通畅的大门,将肠道内的积压物排出,帮助患者渡过难关,恢复出院。


微创介入治疗的创新发展,打开挽救生命的新通道。介入导管室里,一道道生命线正在延伸。张女士因子宫肌瘤长期失血,入院治疗时,她的血红蛋白仅剩73g/L(正常指标为105-150g/L),介入导管室主任黄永生创新采用局麻下经桡动脉子宫动脉栓塞介入,避免常规需要全麻或腰麻下切除子宫或肌瘤剔除的诸多不便,避免了患者外科手术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2-3天的住院时间和快速的康复,精准微创的治疗、快速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
另一台手术中,患者杨女士因车祸导致脾破裂大出血休克,常规需要开腹切脾止血,情况紧急,时间紧迫,介入导管室主任黄永生争分夺秒为其实施了局麻下经桡动脉脾动脉栓塞止血介入治疗,很快用栓塞材料封住了破裂的血管,止血效果立竿见影,保脾成功,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和造血储血器官,对患者今后的生活意义重大。
一根细长的导丝几乎可以抵达身体的各个部位,一双灵活的妙手在体外精准操纵,对身体进行查漏补缺、解除隐患,让一个个生命在这样精密操作下焕发新生.....两位女士送来的锦旗,不仅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感谢,还彰显了对医院创新应用微创介入技术的肯定。
呼吸内科的守护者

每一次耐心诊断和温情护理都值得被铭记于心,邓先生因慢性阻塞性肺炎多次住院治疗,病情反复让他身心俱疲,住院期间,他苦笑道笑称自己为呼吸内科的“常客”。主管医生陈少辉总是耐心地安抚他,认真评估每一次的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传授居家健康管理的方法,让他和家人十分感激。再次入院治疗时,值班医生许焰明察觉到邓先生因病情反复产生了焦虑、沮丧的情绪,并与陈少辉探讨了患者的情况。为了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他们常常与患者交流谈心,关注他的身体情况。出院时,邓先生的家人送来写着“白衣执甲驱病痛,仁心守护暖人心”字样的锦旗,感谢道:“你们不仅一次次帮他战胜疾病,还给帮助我们重新建立了好好生活的信心……”
六面锦旗静静悬挂在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候诊区……在白墙上投下浅金色的影子,像一枚枚与病魔交战时淬炼的勋章。锦旗不是终点,而是医患携手的温暖路标。今后,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将始终坚守初心,以专业、负责、仁爱的态度坚守岗位,全心全意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文:钟亮、刘洁
图: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