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抓实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石城县大由乡坚持党建引领,以“三关聚力”为抓手,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创新“立体化”服务机制,推动早稻生产工作提质增效,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谋篇布局抓统筹,把稳“责任落实关”。该乡坚持高位统筹,制定《2025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将种植任务细化至村组,构建“主要领导包片、驻村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田”的三级责任网格。创新“1+1+N”示范引领模式,即每个行政村由驻村领导牵头建设1个百亩连片示范基地,村党支部书记领种5亩以上责任田,带动全乡涌现种植大户30余户。针对耕地资源紧张问题,乡党委成立耕地恢复专班,通过图斑核查、实地测绘等方式,完成200余亩撂荒地复垦,并依托烟草育苗大棚资源,建成智能化育秧中心2处,实现20天快速育秧,保障2300亩大田用苗需求。

政策服务双驱动,筑牢“生产保障关”。推行“线上+线下”立体宣传,通过屋场会、政策集市等接地气形式解读惠农政策,在9个行政村建立“春耕服务驿站”,发放优质稻种2.4万斤、消毒液2389包,协调农机具100余台套。创新“三色清单”管理机制即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农资运输,黄色预警跟踪水利设施维护,红色督办落实技术指导,累计修复灌溉水渠8公里,解决农户急难问题30件。针对劳动力短缺痛点,组建“党员助耕队”“退伍军人突击队”等志愿队伍,在关键农时开展集中攻坚,3月动员100余人次协助早稻育秧,确保打好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

一线指导强效能,严把“作风效能关”。建立“双线指导”体系,由乡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专项指导组,采取“无人机航拍+实地核验”方式,对9个行政村早稻种植情况实行“常态化”指导。将粮食生产纳入村级综合考核,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一部分奖励资金,与早稻种植情况挂钩,体现奖励差额,2025年预计奖励10万余元。对进度滞后村实施“红黄牌”预警,约谈提醒干部3人次。创新“阳光公示”制度,在村务公开栏动态更新种植进度、补贴发放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同步开展“田间课堂”6场,组织农技专家现场指导病虫害防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早稻增产增收。(文图:熊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