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37b94cace91482291187ffeaa35330.jpg)
天还未亮透,青石阶上的露水沾湿了张至顺的布鞋。
他摸着黑将扁担架在肩上,两个木桶随着步伐轻晃,磕在石板上发出闷响。
山风掠过道观飞檐下的铜铃,惊起林间栖鸟扑棱棱的振翅声。
"师父总说挑水也是修行。"
张至顺望着蜿蜒的山路自言自语。
晨雾从山谷升腾而起,将他的灰布道袍染成深色。
道观后山那口古井不知滋养了多少代修道者,井沿青苔在熹微晨光中泛着翡翠般的光泽。
正弯腰打水时,忽听得身后传来踩碎枯枝的响动。
少年道士转身便见大师兄广明提着竹篮站在古松下,鬓角还沾着草屑。
"又抢我的活计!"
广明将竹篮往井台一搁,夺过师弟手中的麻绳,
"昨日劈柴就让你占了先,今早这山泉水该我挑。"
张至顺笑着退后半步,看师兄将木桶沉入井中:
"师兄莫恼,昨日玄微真人讲《南华经》,我替你记了半卷,夜里说与你听。"
"当真?"
广明手上动作一顿,桶中清水溅出几点。
他赧然低头,麻绳在掌心勒出红痕:
"我总记不住那些虚头巴脑的'坐忘''心斋'......"
"慢慢来。"
张至顺接过晃荡的木桶,水面映出他清瘦的面庞,
"师父不是常说么?砍柴时砍柴,挑水时挑水,便是真修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a86dfc2c5bafcf2074031dd1be58b1.jpg)
晨光渐亮,道观厨房升起袅袅炊烟。
张至顺蹲在灶前添柴,火光将他额角的汗珠映成琥珀色。
铁锅里的小米粥咕嘟作响,蒸笼里杂粮馍馍的香气混着松木燃烧的焦香。
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云游至此的玉阳子道长在灶台边烤火时说的话。
"小友可知,这灶膛火候最见功夫?"
老道长当时用火钳拨弄炭块,火星子噼啪炸开,
"文火慢熬如筑基养气,武火猛催似破关冲穴。你日日守着这口灶,可比读千卷丹经。"
柴火噼啪声将回忆打断。张至顺用布巾垫着掀开蒸笼,热气腾起模糊了墙上三清画像。
他忽然听见正殿传来师父与人对话的声音,隐约夹杂着陌生的关中口音。
"福生无量天尊,道友远来辛苦。"
师父的嗓音带着久咳未愈的沙哑,
"贫道惭愧,观中弟子皆未开蒙,还望道长不吝赐教。"
张至顺擦净双手往正殿去,见一位风尘仆仆的游方道士正在解背后经匣。
那人道袍下摆沾满泥点,眉宇间却透着书卷清气,正是半月前在华山论道时见过的至真子。
"师父,弟子备了素面。"
张至顺稽首行礼,瞥见至真子经匣里露出的《黄庭经》绢帛一角。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11c975b511f52214c077ad67b8569e.jpg)
那抹月白色让他想起去年中秋,自己对着满月背诵《清静经》的情景。
当时月光洒在院中古柏上,叶片泛着银光,仿佛每片叶子都写着经文。
至真子接过粗陶茶碗时,手指在张至顺掌心稍作停留:
"小道友指节粗粝,倒是合了'大道至简'的意趣。"
他转向老道长叹道:
"贵观虽无经书,却有活经书啊。"
正午阳光穿过窗棂,在青砖地上烙下菱格花纹。
张至顺跪坐在蒲团上研磨松烟墨,看至真子执狼毫在黄表纸上书写。
墨香混着殿内沉水香,笔锋游走如鹤舞云端。
"这是《坐忘论》精要。"
至真子搁笔揉腕,
"贫道念一句,诸位复诵一句。"
张至顺盯着纸上"收心离境"四字,忽然想起清晨挑水时踩碎的露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8c42d3b7a0fada9255b03e4d12a0e89.jpg)
那些晶莹水珠从草叶滚落,不正像妄念从心头滑脱?他
跟着众人诵经,声音清朗如泉水击石。
至真子赞许的目光扫来时,广明师兄正在偷偷揉捏发麻的膝盖。
暮色四合,张至顺蹲在菜园里摘茄子。
紫亮亮的茄子坠在秧苗间,让他想起去年冬天为师父煎药时,砂锅里浮沉的枸杞。
蝉鸣渐歇,山风送来晚课钟声,惊起菜叶上的粉蝶。
"师弟!"
广明提着灯笼寻来,暖黄光晕里飞蛾乱舞,
"师父说今日有贵客,让你下十碗素面。"
灶间重燃的柴火照亮墙角蛛网,张至顺揉着面团看水汽升腾。
案板上的面粉被月光染成霜白,他忽然明白至真子说的"活经书"
——揉面时的劲道,不正是《道德经》里"柔弱胜刚强"?
擀面杖滚动的节奏,暗合着呼吸吐纳的法门。
亥时的梆子声传来时,张至顺终于能盘坐在通铺炕头。
月光透过窗纸洒在师兄们静坐的身影上,像给每个人披了层素纱。
他听着山涧潺潺,忽然觉得白日的炊烟、夜里的月光都是香炉里升起的篆烟,而自己便是那炉中静静燃烧的沉香。
我提供能量反应
生活处处皆是修行[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