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胡宗南去世,死前高举左手,大叫数声,其子:他常恨没早死

不辞遍唱阳春 2024-12-24 15:12:03

1962年的某一个平常的下午,胡宗南,那可是曾经被叫做“西北王”的国民党大将呢,就那么让人想不明白地突然死了。

他把左手高高举起,连着惊叫了好几声,然后就再也没醒过来了。

胡宗南那可是蒋介石挺信任的一个将领呢,不过在国共战争里,他老是吃败仗,算得上是屡次溃败的典型人物了。

他那离奇的死状,晚景特别凄凉,再加上他儿子说的“他常恨自己没早死”这句话,使得这个名字又引起了好多人的猜测。

那,这个曾经在一方称霸的将领咋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呢?他儿子说的“他常恨自己没早点死”,这里面又有啥样的事儿呢?

【“西北王”的起落】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胡宗南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啦,之后呢,他就被蒋介石给一手提拔,成了将领。

在北伐战争的时候,他靠着自己的胆量和果断开始崭露头角,后来呢,在抗日战争的防御作战里,他又表现出了特别强的组织能力。

特别是在抗战的后期,蒋介石把大西北战略区让胡宗南来管,给胡宗南凑了几十万的精锐部队。

他这下可成了实实在在的“西北王”,在那一块儿称霸,把敌人吓得不行。

不过呢,就在胡宗南觉得自己牛气哄哄的时候,历史的大趋势开始慢慢地发生变化了。

解放战争一开始,胡宗南就瞅上了陕甘宁那块红色的根据地。

他想通过一场快速的战斗,把共产党一下子打垮,好能在蒋介石那儿再把威望给找回来。

那理想是挺美好的,可现实却相当残酷。在一场场战斗里,共产党的军队靠着灵活的游击战打法,还有精细的战略安排,一次又一次地把胡宗南的部队带进了圈套里。

要说最有代表性的,那得是1947年的延安战役。

他的队伍一进到陕北那地儿,就掉进了共产党部队弄好的一个又一个陷阱里头。

从青化砭再到羊马河,解放军那灵活的游击打法,把胡宗南的部队给整惨了,好几万的精锐都损失掉了,伤亡特别惨重。

在彭德怀的带领下,咱解放军把陕北那崎岖不平的地形给充分利用起来了,用声东击西、引敌人往里头钻这样的战术,不停地让胡宗南的部队陷入被动的境地。

胡宗南老是中别人的计,都有人把他调侃成“靠瞎猜来打仗的指挥官”了。

这些评论啊,对于胡宗南来讲,那肯定是个特别沉重的打击。

实际上,胡宗南陷入困境,这不单单是他个人能力不行,更反映出国民党军事体系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在国民党的军队里,派系之间的争斗和互相牵制的情况到处都是。

胡宗南手底下虽说有二十多万的兵,可这里面有好多部队是靠着马步芳、马鸿逵这些地方军阀的杂牌队伍。

对这些军阀来说,保住自己的那片地盘,可比配合胡宗南去完成重要任务要有吸引力多了。

所以啊,在打仗的时候,胡宗南老是调兵遣将没啥效果,甚至还碰到那种表面上答应,背地里不照做的情况,这就让他在战术实施的时候,没办法像他想的那样去调配兵力了。

特别讽刺的是,胡宗南老是打败仗,蒋介石呢,既没真心去帮他一把,也没干脆把他给撤了。

蒋挺看重胡宗南的,可心里又防着他点儿。蒋觉得胡宗南本事虽说一般般,但好在对自己够忠心,靠得住。

所以啊,胡宗南只得在权力和责任严重不对等的状况下去指挥作战。

他不光得对付战场上的那些难题,还得忍受国民党内部各种各样的怀疑和指责。

他遭到了双重夹击,这让他没办法把心思都放在战事上,结果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吃了败仗。

那胡宗南的失败啊,跟他自己的性子可有很大关系呢,这人呐,特别特别想证明自己。

在抗日战争那时候,他没能够把控住主要战场,所以就被当成了后备人员,立下的战功也没啥力度。

所以啊,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他特别着急想用在军事上打胜仗这个办法,来改变大家对他不好的看法。

他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他做决策的时候不够沉稳,也没好好深思一番。

不管是延安战役,还是后面的围攻榆林、援救宜川,他都轻易相信了那些表面上的情况,然后就冒冒失失地开始行动了。

结果呢,不但没把战局给扭转过来,还让部队陷入了更糟糕的被动局面里。

因为在陕北战场上接二连三地吃败仗,胡宗南在国民党里头的名声一下子就不行了。

他原本是备受尊敬的“西北王”,可后来却慢慢变成了遭人耻笑的“丢地大王”。

有人居然嘲笑他说“智商也就团长那个水平”,觉得他压根没资格掌控全局。

这一堆流言蜚语,把胡宗南心里头的压力给整到最大了,可就算失败的阴影在那摆着,胡宗南也没撂挑子不干。

他还想着能东山再起呢,打算通过战斗把名声给挣回来。但就好比一艘快沉的船,不管这船长咋使劲儿,想改变船要沉的结局,那可太难了。

胡宗南的打仗,不单单是跟共产党军队对着干,也是在和自己的本事、国民党内部的争斗以及历史的大趋势较劲儿呢。

那这场抗争的结局,其实早就明确了——失败就是他这辈子都没法躲开的命。

【晚年悲凉】

1950年,胡宗南没办法,只得离开西南,坐上飞机去了台湾。

曾经那掌控着好几十万大军、占据着西北大片土地的将领,这会儿就剩下了一小拨残兵剩将,匆忙又慌张地跑到了一个陌生的孤岛上。

到了台湾,他没等到庆功宴,等来的却是潮水般的指责和弹劾。

国民党里头对他的批评那是一个接一个,都觉得他不光在军事上是个失败者,而且还是把西北和西南给弄丢了的大罪人。

有人甚至暗暗表示,胡宗南说不定有是“共谍”或者“通共”的嫌疑呢。

这种舆论啊,就好像一下子把胡宗南从权力的巅峰给狠狠拽到了谷底。

这么多年,他就因为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所以很受蒋介石待见。哪怕他老是打败仗,却一直也没被狠狠惩罚。

蒋介石的态度有了点儿细微的改变,胡宗南察觉到,自己不再是那个被蒋介石特别看重的亲信了。

不管是对弹劾案不怎么搭理,还是慢慢减少他的军事职务,蒋介石都没帮他。

胡宗南晚年在花莲生活,那地方风景挺美,空气也挺新鲜,可对他而言,这儿就好似一个看不见的牢房。

每天呀,他没啥别的消遣方式,要么就是陪着家里人,要么就是自己一个人到海边溜达溜达。

胡宗南的儿子胡为善说,他的家人对他晚年的苦苦挣扎印象特别深。

小时候,我爸老往山顶上爬,到了那还扯着嗓子声嘶力竭地喊。那时候我觉着他像疯了似的,我都觉得特没面子。等我长大了,我才搞清楚,他那是在把心里的苦往外倒呢——他老是恨自己没在战场上死了,反倒这样勉强活着。

胡宗南心里挺难受的,一方面是因为外边的人瞧不上他、不搭理他,另一方面是他自己也觉着自己不行。

他有好几次都表现出不想活了的想法。

有一回,他在海边溜达的时候,冷不丁跟身边的人讲:“咱要不干脆直接跳下去得了?咋着也比在这世上活受罪好啊。”

虽说这些话没真的去做啥,但这毫无疑问地把他心里的脆弱跟无助给暴露出来了。

这股子悲凉可不单单是在情感方面哟。

胡宗南的政治地位慢慢就不行了,彻底被挤到边儿上去了。他呢,被安排当了个“总统府战略顾问”,这头衔听着倒是挺好听,可实际上没啥权力。

很多时候,他就像个摆设似的,在一些没啥要紧的场合出现,这只会让他多添一份被人忽视的耻辱感。

胡宗南心里头纠结得很,到了晚年,他就变得特别不爱说话了。

他不再搭理外界那些非议,也不想给自己辩解啥,老是跟家里人讲:“事实能证明我是清白的,我没必要向谁去证明啥东西。”

【离奇离世】

1962年2月14号那天,家里人都记得,他比平常还要焦躁些。

午后时分,胡宗南一个人在屋里呆着。他老婆想给他送杯茶,顺便说说话,就去敲门,可敲了半天,也没听见胡宗南吭声。

没一会儿,那房间里猛地传出一声像是要把啥撕裂了似的惊叫。

家里人听到动静就冲了进去,一瞧,胡宗南站在书桌边上,左手举得老高,那表情好像特别害怕似的。

都没等大家回过神来呢,他就身子一歪,重重地摔倒在地,这辈子就这么坎坷地结束了。

到现在为止,他到底是咋死的,还没有个确切的说法呢。

有些医生觉得,他没准是高血压引发了突发性脑溢血,然后就没了;还有些人猜呢,他可能是受到了特别大的精神刺激,结果心脏一下子就停跳了。

打那以后,有关他去世的一些细节,老是让人觉得疑团重重。

胡宗南去世的消息一传开,好多人都为此感叹不已。

有人用一种看笑话的口气说道:“这个啥都不行的人总算结束了他那糟糕的人生。”

有人觉得他挺可惜的,虽说他在战场上老是吃败仗,可一直对蒋介石忠心耿耿,能算是个忠臣呢。

蒋介石听说胡宗南死了以后,没公开说啥,不过给安排了一个规格不算高的葬礼,也算是对他最后那么一点儿肯定吧。

【结语】

胡宗南这一生啊,那可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同时呢,也表明了他这个将领的悲剧性。

他曾是“西北王”,站在巅峰之上,可后来却落得满身败绩,走至末路。在战场上,他历经了无数的腥风血雨,到了晚年,更是饱尝孤独和凄凉的滋味。

他死的方式挺奇怪,也挺让人琢磨不透的,就好像命运到最后了都不肯放过这个没成功的人。

他儿子说的“他常恨自己没早死”,这话就好像是一种特别强烈的指责,既指责命运,也指责他自己。

今天咱回过头来看看胡宗南的一辈子,他是成功还是失败,是荣耀还是耻辱,这些其实都已经没那么要紧了。

关键是,他的事儿给咱提了个醒,那些被时代弄到舞台上的人,不管咋折腾,最后也都得跟着历史的大流,慢慢没声儿了。

光明网在 2015 年 4 月 18 日,有个关于《胡宗南的最后 12 年》的报道

0 阅读:4

不辞遍唱阳春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