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我国历史上历时两千多年之久的封建王朝以帝王皇权最为至尊,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阶级一般都为男性,这便导致了古代封建社会男权为上、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境况。
而每每男权衰亡,虚伪的统治阶级便会将罪名归结到毫无话语权的女性群体身上,这便是“红颜祸水”的由来。
纵观封建社会时期,诸如获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姿的古代四大美女均没得美满结局;有着“羞花”之貌的贵妃杨玉环虽曾宠冠六宫,最终却难逃魂断马嵬的下场,而后来贵妃墓葬出土却似揭开千年前贵妃之死的“骗局”。
杨玉环出生于宦门世家,祖上皆为朝堂高官,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曾在玉环童年时期担任过蜀州司户,因此玉环幼时随父成长于川蜀之地。
到玉环长至十岁时,杨父去世,丧父孤女玉环被迫投奔任河南府士曹的叔父杨玄璬,在洛阳度过了她的少女时期。
杨玉环从小便俨然是一副标志的美人胚子,随着时间的流逝,玉环越长大其绰约的姿容越显露出来,白居易一句“天生丽质”足以诠释玉环的羞花之貌。
再加上无论是跟随亲生父亲还是叔父生活,杨氏一族都是富裕的官宦大户,衣食无忧的杨玉环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仅能歌善舞,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
此外,玉环还在世族大家的熏陶与教养之下养成了知书达理的性格,通身萦绕着一股落落大方的不俗气质,恰恰是这些优点为玉环后来命运的转变奠定了个人基础。
很快,初次改变杨玉环命运的那人便出现了,他便是玄宗第十八子李瑁,二人相识于玄宗之女咸宜公主的婚礼上,身为官宦女眷的杨玉环应邀参加,席间寿王李瑁对玉环一见钟情,随即便请求册立她为寿王妃。
寿王之母为当时最受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在寿王李琩之前,武惠妃所生育的男嗣均早夭,所以武惠妃对于这个得来不易的儿子十分疼爱,几乎是有求必应。
古人最重视的无外乎多子多福,因此武惠妃对于儿子主动求娶的要求自是欣然应允,直接去向玄宗求来了册封诏书。迅速闪婚后的寿王与玉环二人正值青春年华,少年夫妻分外恩爱缠绵。
但好景不长,几年后,武惠妃病逝,哀痛欲绝的玄宗整日沉浸在丧妃的低谷中无法自拔,宫廷中人为了使皇帝早日振作起来便趁机向玄宗进言寿王妃杨氏姿质天挺,宜充掖廷。
杨玉环的命运再次发生转变,她被玄宗下令假借为窦太后祈福的名义出家为女道士,五年后将杨玉环立为贵妃;自此,官宦家庭女子杨玉环从寿王妃摇身一变成了杨贵妃,并且宠贯六宫,将六宫粉黛衬得颜色尽失。
皇权颓,内乱起,贵妃魂断马嵬坡尽管杨贵妃与唐玄宗先是隔着一辈的儿媳与公公的关系,且二人之间年龄相差三十四岁,但这丝毫不影响杨贵妃位居晚年玄宗后宫中得宠之最;当时杨贵妃虽未被封后,但地位与恩宠堪比皇后,是后宫之中最为显赫尊贵的存在。
杨玉环本身容色倾城,而且擅长歌舞音律,恰逢晚年的玄宗年迈昏聩,渐渐对政事愈发懈怠,因此同样喜爱舞乐的玄宗常与能歌善舞的贵妃一起寻欢作乐,沉湎于温柔乡之中不愿面对现实。
然而,若是身为一国之君者不能勤勉于政,那么皇帝之下的统治阶级见最高统治者皇帝作为如此,便自上而下地腐败懈怠起来,这样一来国家发展从停滞不前到逐渐颓败,势必会有新生势力兴起将之推翻。
后来主导安史之乱的地方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便是如此,他们眼见皇帝昏庸享乐,便拥兵自重企图动乱谋反取而代之;当叛军长驱直逼长安城时,眼看都城即将沦陷,于是玄宗无奈之下只得在护卫掩护下弃城而逃,暂保性命。
在逃亡蜀地的过程中,祸乱朝政已久的杨国忠被早就不满杨氏一族的随驾禁军乱刀砍死,以陈玄礼为首的护卫军又要求处死迷惑君王的贵妃,以肃清君侧。
世人皆知杨贵妃身为后宫一介女流之辈,并未有祸国乱政之举,但是在充斥着尊君爱国一味愚忠思想的古代封建社会,臣子不可能指出统治者的错处,也只能拉帝王身边人来替罪来达到杀鸡儆猴之效,以警醒君王。
亲手处死心爱的女子,玄宗虽不情愿,但若不是如此,一旦禁卫军叛乱自己也难以善终;于是这位至尊帝王在生死关头仍然做出了保全自己与江山而弃美人的抉择,风华绝代的贵妃就此魂断马嵬坡。
后世考古,似揭开千年的“骗局”千年之后,待到后人将杨贵妃的墓葬掘开时,出土的贵妃墓室中却不见尸首,只有几件衣物,这一考古发现一时间震惊了学术界,不禁使人浮想联翩,是否贵妃当年并未被赐死,难道说贵妃之死是历时千年的“骗局”?
按理来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若是杨贵妃如正史所记载的那般是被赐死在了马嵬坡,那么尸身必然会被葬入棺椁中一同下葬,出土的墓葬却空无一人,这在民间流传开了多种说法。
有说贵妃尸身在行军逃亡途中丢失,也有说贵妃是死于战乱之中,身首异处。还有说当年贵妃可能压根没死或者说是诈死掩人耳目,后来风波消退在蜀地乃至被送往海外安度余生。
也有希望玄宗与贵妃的凄美爱情故事得到圆满美好结局的人,认为是后来劫后余生的杨贵妃回宫与玄宗团聚,二人白头偕老。但无论是何种猜想也只是后人寄托美好夙愿罢了,真实历史只怕不似想象中的圆满。
杨贵妃的墓葬出土时墓室空余衣物而不见贵妃尸身,无论千年前的魂断马嵬是否骗局,根据残存的古迹已经很难挖掘真相了。
但可以确定的是,封建社会男权当道,身为女子的杨贵妃纵使才貌双全,却也没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得以保全,一生坎坷多磨,英年早逝,后世以不见尸身猜想贵妃当年没死也只是对这位红颜薄命的可怜女子的一份悲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