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约公元前 45 年 - 公元 23 年 10 月 6 日),字巨君,是西汉末年外戚权臣、改革家,新朝开国皇帝。
王莽出身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也有说法称其祖籍为山东济南东平陵(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他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兄王曼次子,王氏家族在元帝、成帝时期是盛极一时的外戚家族,先后共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但王莽父亲王曼、兄长王永早死,未曾封侯。
王莽少年时孤贫,但他折节恭俭,拜沛郡人陈参为师学习《礼记》,结交贤士,对内孝敬长辈,声名远播。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 22 年),王莽的大伯父大将军王凤病重,王莽在病榻前殷勤侍奉,王凤临终前将他托付给王政君和成帝,王莽遂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
此后,王莽不断升迁,永始元年(公元前 16 年)被封新都侯,后升为骑都尉兼光禄大夫加侍中。他广施恩惠、结交宾客,名声超过了他的叔伯。汉哀帝去世后,王莽扶立汉平帝,进一步培植势力。他打压朝中异己,提拔依附自己的官员,如堂弟王舜、从弟王邑等都成为他的心腹。
元始元年(公元 1 年),王莽用塞外蛮夷进献的白毛雉鸡进献宗庙,借此祥瑞邀功请赏,接受了太傅和安汉公的封号。元始四年(公元 4 年),王莽的女儿被立为汉平帝皇后。元始五年(公元 5 年),朝廷加赐王莽 “九锡”,王莽基本成为朝廷的掌权者。
元始五年(公元 6 年),汉平帝死,王莽选择了年仅 2 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 “孺子”,自己称 “假皇帝”。初始元年(公元 8 年),王莽废皇太子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 “新”,年号为 “始建国”。
王莽政权将更名天下田为 “王田”,奴婢改称为 “私属”,皆不得买卖。一户人家中男丁少于八人而田地超过九百亩的,需将多出来的田地分给邻里乡党,原本没有田地的人可按此制度获得田地。但由于官僚贵族反对,诏令实施不彻底,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宣布废除。
币制改革频繁,居摄二年(公元 7 年)改铸货币,始建国元年(公元 9 年)废除错刀、契刀及五铢钱,更改为金、银、龟、贝、钱、布等 “宝货”,天凤元年(公元 14 年)又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币制改革不仅没有稳定经济,反而因币种过多、混乱等问题,带有掠夺剥削的色彩,激化了社会矛盾。
实行五均赊贷六筦法,五均司市师设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成都等城市,五均官负责掌控市场物价以及赊贷,国家对盐铁、山泽税和五均赊贷进行垄断,但因执行不力、官商勾结等问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加重了百姓负担。
列土分封,始建国四年(公元 12 年)和天凤四年(公元 17 年)进行两次列土分封,但以 “图簿未定” 为借口,没有向诸侯授予国邑,使诸侯生活困窘,新莽政权失去公卿贵族的支持。
官制改革,王莽政权参照《周礼》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制进行改革,废除王号,恢复公侯伯子男五爵;在中央设置四辅、四将等官职,地方上令郡太守为大尹、县令长为宰,并频改地名,造成冗官现象频发、民众生活不便,引起贵族官僚和百姓的不满。
民族关系方面,始建国元年(公元 9 年),王莽以 “新匈奴单于章” 代替 “匈奴单于玺”,将匈奴与天子的平等关系变为匈奴附庸于新莽政权;始建国二年(公元 10 年),将匈奴单于的名称改为 “降奴服于”,引起匈奴的不满,导致北方地区局势动荡。还征调高句丽军队攻打匈奴等,使边疆地区不稳定。
王莽的改制未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引发了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王莽军在昆阳之战中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
王莽在历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 “正统” 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 “巨奸”,但近代帝制结束后,也有一些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的社会改革者。不过,无论如何评价,王莽改制的失败以及新朝的短命都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客居乡村
文中配图源于网络,诚望您关注我的文章,品鉴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