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新了一档新综艺,《青年π计划》。
一部年轻音乐人的竞演节目,但跟前两年流行的偶像选秀节目,画风完全不同。
看看他们的装扮:
千奇百怪,谁跟谁长得都不一样。打眼看去,仿佛进入了什么怪咖观察室。有人是暗黑芭比;
有人是千禧辣妹;有人在线崩溃,一整个大破防;看上去最正常的小伙子,戴的帽子,比肩膀宽两倍。生怕别人不拿他当怪咖看似的。他的自我介绍:“我本来要去伯克利的,但我没去。去不去都一样,我都是艺术家。”
不光打扮得稀奇古怪,看上去精神状态还都不是很稳定的样子。甚至有人口出狂言:“我们来拯救华语乐坛”。
这要搁前几年,准得被骂上热搜。但这次非但没挨骂,还因为敢想、敢说,而被一片好评。可能年轻人随着社会情绪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
已经不是前两年的谨言慎行,求稳定。
大家对着空气狂挥一套拳,要在各种焦虑、迷茫、无意义中,找自己的存在感,才是最重要的事。
他们不再比谁乖,而是比谁先锋、直率、有野心。
更活泛,不怕争议,让沉闷已久的内娱,有趣了起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女孩:
李浩宇,02年生,北京人,现在伯克利念书。
她的自我介绍短片,就是现在最流行的发疯文体。自拍下每一个神神叨叨的瞬间。
上课前迷迷瞪瞪,下课后痛哭流涕。
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摄像头,高倍速抡胳膊。短卷毛抡成了一团乱麻,挡住眼睛,好像又怕你看她,又怕你不看。我好喜欢看她这些迷惑行为,可能因为我也不是什么正常人。
现代都市,人人都有病。
顶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高压力,高到早超过临界值,每天心里狂风暴雨刮过,面上还得强装风平浪静,美其名曰“情绪稳定”。
看00后疯疯癫癫,不是为了围观人类多样性,不是猎奇。是因为她们掏出了我不敢掏的真感情。
现在人们总喜欢把年轻和不年轻的人对立起来,营造一种白天不懂夜的黑的割裂感。其实大错特错。
年轻人不是另外一种人,他们只是对当下社会集体情绪,反应最直接、最真实的一群人。
上一波年轻人,追捧五好青年式爱豆,喜欢谨小慎微,服从规则的明星,是因为大环境氛围就是那样。
这最新一波,流行起发疯文体,原因也一样。
大伙儿的情绪流向哪里,年轻人就往哪里去,还冲在第一线。因为他们不装,至少装不像。
这个叫李浩宇的女孩,在自荐短片里,喊了好几遍,我愤怒、不满、不高兴。
上了台,空身穿芭比粉假皮草,浑身戴满金属配饰。一副又凶又犟,惹不起的样子。
没想到几分钟后就破功。PK输了,后台痛哭,背对镜头,弯着腰,仿佛老了好十好几岁。对跟拍她的导演姐姐,好一通呜呜呜,“我接受不了,我怎么这样”。又拿到复活名额,又要上台致谢。吸溜吸溜鼻涕,给自己打气,我不能哭了,我是个成年人。然后又吓得缩回去,“不行,我不敢。”前一秒“老子天下无敌”,下一秒“我怎么谁都不如”。
前一秒“我浑身都是成熟魅力”,下一秒,“不行,再让我怂最后一次”。
这不就是最真实的青春难题。每一代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而且越爱武装成生人勿进的选手,越爱哭唧唧。
这个走暗黑系的女孩,叫周君怡,唱的歌叫《坏女孩》,歌里主打各种“我虎故我在”的概念。
评委何炅还特别夸她的演出服有创意,戴了一身铠甲,象征她真是勇敢大女孩。
结果比输了,也哭成泪人,戴多少斤铁,也掩盖不住,还是个不会隐藏情绪的半大小孩。拿年轻人做文章的影剧综那么多,像《青年π计划》这么准确的,却很少。不仅真实反应他们的个性,还让个人自由发挥,写他们想写的曲,唱他们想唱的词。
这才让我们看到,反应当下年轻人最真实心声的创作。
能明显看到和前辈们截然不同的理念。
以前总说好歌要有画面感,越是具象写实,越引人入胜。
现在变了。
听完第一期,发现他们大多都在唱虚无缥缈的情绪。
李浩宇的歌叫《街子》。似乎是她和她自己的对话:
“想要问问你,有多少面或许我可以再见见你,有多少个爱你,我爱你……”
有个叫沈川绮的选手,把自己打扮成森林里的暗黑公主,用缥缈的歌声和阴森森的妆造,外化内心的恐惧或慌乱:“保证万无一失,保证不被什么撕咬,啊哈 啊啊 啊啊 啊啊
富丽堂皇的荒唐,慌慌张张,什么东西在乱撞……”
他们的创作,常常没有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没有具体场景。都很抽象,很私人,也有点形而上。
不一定会成为短视频神曲,被全网刷屏,或在KTV传唱。
但和他们的发疯或忐忑一样,都是真实的。
00后是被互联网看着长大的一代人,虚拟世界就是他们的真实世界。
交友、买卖,上学、上班,什么都能通过大数据做完。活在线上,就是真实的生活。
他们又和社交媒体一起长大,从会做方程式开始,就会把私人情绪拍成图片或视频放上网,寻求最大规模的关注和认同。不仅不会隐藏自己,还越外露越快乐。
当他们开始做音乐,最唾手可得的素材,自然就是“我疯故我在”了。
他们唱自恋、唱概念,唱幻想,唱未来,唱各种奇思妙想。这大概是新一届年轻人发起的,最新的流行音乐大趋势。节目组非常准确地捕捉到这点。
不强行让他们唱人生况味,关怀天地万物什么的。
给了他们足够大的空间,用专业舞美和妆造,帮这群年轻人,把唱一首歌,升级成了个体情绪的多媒体表演。
也帮他们实现各种不着边际、天马行空。
内娱走入流量时代这几年,音乐竞演节目办了一茬又一茬。
选出了不少偶像团体,但都大同小异。
无非让年轻人穿一样的制服,跳一样的舞,唱同一首歌。
不能争强好胜,要当社恐小李、小张,扮乖囡乖仔。要听话、服管,不惹事。
导致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年轻人怎么死气沉沉,甚至说他们是保守、社恐的一代。
已经多年不见《青年π计划》这样的节目了。
从妆造,到采访,再到表演,都张牙舞爪,极尽抓马的。
像是跟超女、快男那一代,实现了某种意义的隔辈亲。国产综艺,真是永远需要这种年轻人的竞演节目。
不管更迭多少代,这类节目都能及时呈现当时最真实的青年群像。
年轻人就是我们所有人。节目中,每个选手对自己的作品、表现和未来都充满自信,就像已经成功一样。
这也是当今时代的另一个特征:没有大明星,人人都是自己世界里的小明星。
焦点不只在一个人身上,每个人都可以自成一个发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