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玉将军说,师参谋长要带上我才有今天,他牺牲18年后家人方知

此刻尽是空虚 2024-12-09 18:29:11

曾思玉将军说,师参谋长要带上我才有今天,他牺牲18年后家人方知

1935年8月,在四川毛儿盖的一个清晨,29岁的红一军团二师参谋长李棠萼倒在了长征路上。18年后,他的家人才得知这位离家参加革命的游子,已成为红军高级将领并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李棠萼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中,他与年仅18岁的下属曾思玉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正是李棠萼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关键决定——拒绝以八块钱将病重的曾思玉留在当地,而是坚持用担架将其带在身边,成就了后来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曾思玉。这份恩情,伴随着曾思玉度过了他漫长的百年人生。

英雄少年南征北战铸军魂

在重庆九龙坡区玉清寺的马厂,李克全经营着一家皮毛生意。他家中田产颇丰,生活殷实,膝下有子李肇棣,后改字棠萼。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棠萼进入了声名远播的广益中学。求学期间,他接触到大量进步思想,革命的火种在年轻人心中悄然萌芽。

1924年,瞒着家人,李棠萼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他投身革命洪流,参加了广州起义。

随后,他转战韶关,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不久,他又参与了湘南起义,追随革命队伍上了井冈山。

在井冈山时期,李棠萼参加了赣南、闽西地区的游击战争。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他逐步晋升为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

之后,他又担任第二师五团参谋长,最终成为第二师参谋长。在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中,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家人,李棠萼改名换姓,与家中断绝联系。这一别,就是数十载音讯全无。

在红军队伍中,他遇到了年轻的曾思玉。这位18岁的江西信丰青年,后来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

曾思玉所在的信丰,是红军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重要战场。凭借对当地地形的熟悉,他为李棠萼提供了宝贵的战场情报。

在湘江战役等重大战事中,李棠萼和曾思玉配合默契。这位黄埔六期的高材生,不断将自己的军事知识传授给年轻的下属。

当时的革命形势异常严峻,李棠萼的父亲一直在寻找离家的儿子。直到临终,老人仍念念不忘要找到自己的孩子。

解放后,李棠萼的兄长多方打听弟弟的下落。直到1953年,组织才正式告知家人真相:这位离家的游子,已经成为了红军高级将领,并在18年前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千里征途八角跌宕救战友

长征途中,曾思玉身患重病,部队行军至八角楼地区时已经无法继续前进。当地一户农家愿意收留病重的曾思玉,只需要八块大洋。

面对这个提议,师参谋长李棠萼断然拒绝。他坚持让战士们轮流用担架抬着曾思玉继续前进。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决定显得极为不易。部队正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每一分力气都十分宝贵。

担架队每天都要在崎岖山路上前行,有时还要躲避敌人的追击。李棠萼亲自带领担架队,确保曾思玉的安全。

在行军途中,李棠萼经常派人为曾思玉找寻草药。他还把自己的干粮分给病重的战友。

这段艰难的跋涉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李棠萼始终坚持不放弃任何一名战友。

到达毛儿盖地区时,曾思玉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然而,命运弄人,李棠萼却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那是1935年8月的一个早晨,29岁的李棠萼倒在了长征路上。临终前,他还在关心曾思玉的病情。

李棠萼的牺牲,给曾思玉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正是这位师参谋长的坚持,让他躲过了生死考验。

后来的战争年代里,曾思玉经常向战友们讲述这段往事。他说,如果不是李棠萼坚持把他带上,就不会有后来的曾思玉。

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思玉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他继承了李棠萼的革命精神,对待部下始终如兄如弟。

抗美援朝战场上,曾思玉指挥部队取得了辉煌战绩。每当有记者采访他的成长历程,他都会提到李棠萼这个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曾思玉被授予中将军衔。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始终铭记着那段被担架抬着前行的经历。

1953年,李棠萼的家人终于得知了他的消息。曾思玉亲自前往重庆,向李棠萼的家人讲述了这段历史。

在李棠萼牺牲的地方,如今已经建起了纪念碑。每年都有许多人来此缅怀这位年轻的革命先烈。

曾思玉晚年时常说,红军的战友情是用生命铸就的。李棠萼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友谊。

十八载寻亲终知将军陨落

1935年李棠萼牺牲后,他的家人依然在苦苦寻找这个离家参军的游子。在重庆九龙坡的老家,李棠萼的父亲始终保持着每天早起遥望远方的习惯。

老人守着这份期盼,一直到1949年离世。临终前,他仍在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李棠萼的兄长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四处打听弟弟的消息。解放后,他多次向政府机关提交查询申请。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多革命者为了保护家人而改名换姓。李棠萼也不例外,这让寻亲的过程更加困难。

1953年春天,组织上终于确认了李棠萼的身份。一位工作人员带着相关档案来到了重庆李家。

当打开那份泛黄的档案时,李家人才知道,这位离家的游子已经成为了红军高级将领。档案记载了他在革命战争中的赫赫功勋。

更让家人震惊的是,他们苦苦寻找的亲人,早在18年前就已经为革命牺牲。档案中详细记载了他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的经过。

在得知真相的那天,李家的院子里挤满了前来悼念的邻居。他们这才明白,当年那个考入黄埔军校的青年,已经成为了一位革命英雄。

随后,曾思玉专程从北京赶到重庆,向李家人讲述了李棠萼生前的故事。他带来了一些珍贵的老照片和文物。

在那些泛黄的照片中,年轻的李棠萼身着军装,英姿勃发。这些都成为了李家最为珍贵的遗物。

组织上为李棠萼的家人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庄重的追思会。参加追思会的还有他曾经的战友和部下。

在追思会上,战友们轮流讲述着与李棠萼并肩作战的往事。每个故事都让李家人为之动容。

1954年,李棠萼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被刻在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上。

李家人常常去纪念碑前祭奠,为这位英勇牺牲的革命者献上鲜花。他们以拥有这样一位英雄家人为荣。

几十年过去了,李棠萼的故事仍在重庆九龙坡地区广为流传。当地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他的事迹展览。

这个普通的重庆家庭,为革命事业献出了一位优秀的儿子。他们用18年的等待,换来了一个令人自豪的答案。

百岁将军不忘恩情寻遗址

2009年,已经92岁高龄的曾思玉将军专程前往四川毛儿盖。他要寻找74年前李棠萼牺牲的确切地点。

在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帮助下,老将军终于找到了当年战斗发生的地方。他在这里驻足良久,向着大地深深鞠躬。

随行的工作人员为这个场景拍下了珍贵的照片。照片中的老将军,身形略显佝偻,但军人的气质依然挺拔。

曾思玉将军向当地政府提议修建纪念设施。他说,李棠萼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更是一位富有人性光辉的革命者。

在曾思玉将军的推动下,当地政府在毛儿盖修建了李棠萼烈士纪念园。纪念园内详细记载了这段革命历史。

纪念园的展览中,重点展示了李棠萼在长征途中坚持救治曾思玉的感人故事。这成为了革命友情的典范。

每年清明节,曾思玉都会派家人前往纪念园祭奠。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份情谊将永远传承下去。

2010年,95岁的曾思玉将军再次来到纪念园。这一次,他带来了自己整理的回忆资料。

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李棠萼的革命生涯,特别是他在长征途中的点点滴滴。资料被永久保存在纪念园的档案室。

2015年,在李棠萼牺牲80周年之际,纪念园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已近百岁的曾思玉将军特意题写了纪念词。

纪念词中写道:"八块大洋换来了我的生命,却换不来战友情谊。这份恩情,我记了一辈子。"

在曾思玉将军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经常向探望的人讲述这段往事。每次说起,他都会情真意切。

2016年,纪念园增设了互动展区。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段感人至深的革命历史。

曾思玉将军在102岁时去世,他始终念念不忘李棠萼的救命之恩。这段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战友情,感动了无数人。

如今,每年都有数万人前来纪念园参观。他们在这里感受革命友情的伟大,传承红色精神的力量。

这个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成为了革命史上一段永不褪色的篇章。它告诉后人,什么是真正的战友情谊。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