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磊通讯员张霖
图/主办方供图
6月21日,“穗艺青评”系列活动之《南风如歌》系列丛书分享研讨会在南沙图书馆举行。
广东省文联创研部主任、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梁少锋,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冰等领导嘉宾以及丛书作者出席了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由广州市文联指导,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广州市南沙区作家协会协办。
为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南沙区作协组织《南风如歌》系列丛书作者,以客观的态度和开阔的视野,通过不一样的笔触,表达生活在大湾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该套丛书于2022年12月在花城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罗铭恩的《潮声》、何霖的《海边的守望》、黄小霞的《六月荼》、李淑萍的《雪泥鸿爪》、李漫的《漫溯清河》。
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何霖是《海边的守望》的作者,也是本套丛书的主编。
他详细介绍了《南风如歌》系列丛书的出版过程,并以《活在湾区中的样子》为主题,讲述创作背景。“出版《海边的守望》是文字的表意,也是源于内心的需要,让人看清我活在湾区中的样子。”
梁少锋表示:“虽然五卷丛书的风格迥异,手法不尽相同,但每卷的篇章、每个作品,都充满生活的气息,满载着正能量,也体现了作者美好的精神追求和刚健的审美意趣。”
广东散文诗学会会长陈惠琼是南沙的常客,南沙于她而言,是熟悉的,也是充满感情的。谈到黄小霞的《六月荼》时,她说:“这本书有触动,有惊喜。她的写作是以自己的生命经历寻找一种心灵触动的写作。”
广州市南沙区政协原主席熊文辉是一位诗人。他指出,《南风如歌》丛书的出版是南沙文化建设上的一件盛事,它表明南沙人对文化的一种认知,南沙既是一片可以创造历史的、开发建设的热土,也是一个可以写诗的地方。
江冰强调,作家们在创作的时候要注重富有质感的细节。南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之所以成为今天大湾区的“心脏”,源于它一鸣惊人的厚积薄发。
南沙区作家协会主席陈志江表示,《南风如歌》系列丛书的五位作者中,有四位是南沙作协的主力,本土作家写本土,抒发自己对南沙这片热土的热爱,字里行间流露出真心。“南沙是个滨海新城,是个美丽的地方。”陈志江说。
研讨会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罗丽主持。
她认为,散文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个人情感表达,它更多是一个人说话的方式、言说的态度,也是一个人观察世界、理解生命的一种视角,从《南风如歌》丛书里五位作者的作品中都能看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