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爆雷!涉案超500亿,掌门人卷款跑路,“投资帝国”彻底凉了

前线花絮 2025-02-20 09:53:16

有“金融投资帝国”之称的金恪集团,突发暴雷!

一夜之间,集团大门紧锁,掌门人王建峰也不知所踪。

2024年12月21日,上海浦东警方发布通报,针对金恪集团非法融资展开正式调查。

据媒体报道,此次金恪集团案牵扯人员过万,涉案金额高达500亿元。更令人痛心的是,其中大多数受害者均为老人。

他们原本指望通过投资过上更好的生活,结果不仅一分红利未见,还硬生生搭上了自己的棺材本。

那么,金恪集团究竟是家什么样的企业,为何如此多的老人挤破头也要投资上车?

1999年,刚成立的金恪集团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主要靠经营文旅起步。

随着几年的发展,金恪集团不断壮大。然而,旅游业的红利期早已过去,身处其中的金恪集团利润也肉眼可见地在缩水。

恰逢2014年,P2P模式在国内迅速兴起,无数网贷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

此时,金恪集团掌门人王建峰从中看到商机,决定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又去澳大利亚修过会计专业的王建峰心里清楚,这类虚拟投资背后风险巨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爆雷。

可为了利益最大化,王建峰还是选择铤而走险。

很快,王建峰就斥资买下一栋办公楼,将“金恪集团”四个大字高高挂起,并用野心构筑起投资帝国的基石。

紧接着,王建峰便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不断宣传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企业蓝图。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王建峰与贵州山区各县展开山桐子产业合作,还投资超亿元来建立山桐子榨油厂等产业链。

随后,王建峰继续深入农产品领域。

于是,金恪集团后来不光涉足茶叶种植和采摘,还远赴新疆建立葡萄酒酒庄。

为了提升个人和企业形象,王建峰不仅天天到现场查看葡萄长势,还贴心关怀基层职工的身体状况,并和林业局达成合作,出资兴建生态湿地公园。

几年下来,在金恪集团煞费苦心地经营下,葡萄酒庄园“华丽转身",不仅成为当地热门的旅游景点,还被政府评为4A级景区。

2017年,王建峰被授予“企业公民特别贡献奖”,还登上林业报封面,一时间风头无两。

与此同时,赚得盆满钵满的王建峰,开始在全国布局酒店和康养业务。

在长三角地区,金恪集团就分别在江苏太仓,浙江杭州和安徽黄山等地建起连锁度假酒店。

而曾在优酷热播的《刘老根4》,取景地就来自金恪的辽阳孔雀岭康养小镇。

眼看造势到位,王建峰决定染指养老行业。

自此,金恪集团正式迈进康养领域,而一个针对养老的骗局正徐徐展开。

在金恪集团的宣传中,企业旗下的农业及度假项目可以为养老提供资金支持,而养老带来的品牌效应又能推动农产品和度假园区的良性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打消老人顾虑,王建峰还自诩采用“云经营”模式,告诉投资人可以对企业旗下的农田和加工厂投资,并随时能前往线下查看投资情况。

而王建峰也深谙老人渴望被关爱的心理,派遣的业务员不仅殷勤地低头哈腰自称“管家”,逢年过节还会带小礼品上门慰问老人。

在和老人熟络后,业务员便会趁机推销公司的投资产品,并承诺支付给老人超高的利息。

相比一般企业通常不到4%的年化率,金恪集团的年化(投资一年内的收益率)竟高达7%,最高的甚至能达到25%。

如此高回报率的香饽饽,很难不让老人们眼红。

加上王建峰之前挖空心思打造出的正面形象,经过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和地方政府背书,使得金恪集团看上去格外靠谱。

最后,王建峰还祭出杀手锏,声称只要投资到一定金额,就能免费享受对应的会员福利:比如可以直接拎包入驻旗下酒店和度假村,参加跟团游且旅游积分还能兑换价值不菲的礼品。

因此,不少老人纷纷将毕生积蓄投入金恪集团的资金盘里。他们中少则投资50到500万,多的甚至超过1000万。

起初,王建峰经常去视察旅游和农业项目,让老人们吃了颗定心丸,而定期到手的利润也使投资者逐渐放松了警惕。

眼看资金盘子不断做大,王建峰开始准备"收网"。

根据警方曝料,早在2022年,王建峰就开始有预谋地转移资产。

至于金恪集团的运作,那时的他早已无暇顾及。

令人咂舌的是,在暴雷前三个月,金恪还获得国内权威信用评级机构给出的3A评级,并连续5年蝉联AA+主体信用评级。

最终,王建峰在将企业交给副总裁王鹏后,自己便携款潜逃,只留下一地鸡毛和无数陷入困境的投资老人。

事实证明,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

2024年10月21日,金恪旗下的酒店、旅社和小型生鲜店因资金问题,开始陆续停业。

5天后,金恪集团对外发布公告,称因内部运营和财务状况导致兑付方案还没确定,决定推迟召开投资人大会。

而原本该按期到账的利息,如今也迟迟入不了账。

心急如焚的投资者纷纷上门讨要说法,才惊讶地发现金恪集团总部早就人去楼空,不仅门口贴满了各种水电费催款单,就连电梯的楼层指引也被撤下。

于是,恍然大悟受骗的投资人,立马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鉴于案情牵连人员众多并且金额巨大,11月下旬公安机关正式对金恪集团立案调查。

而金恪暴雷后,这些本息全无的投资老人,彻底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一位上海网友指出,自己带着妈妈去公安局填写报案信息,却看见一群同病相怜的老人们在孤独地核对信息表。

其中一位70多岁的阿姨,投资额超过1000万,报案时捏着速效救心丸的手还颤抖不止。

还有网友痛心疾首地说,本来就患有脑梗和心梗的父亲因受金恪事件刺激,当天就陷入昏迷且多器官衰竭,随后被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而更多被骗光了积蓄的老人,哪怕一病不起,家里也再没条件医治。一个月内竟有十几位老人相继离世。

更讽刺的是,4年前王建峰在接受采访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这40万庞大的投资群体不仅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还是金恪医养板块的天然载体,必须让他们成为更热爱生活的“活力老人”。

当然,金恪集团非法集资的背后,也暴露出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一系列漏洞和短板。

尤其是模糊的监管职责划分,让跨界经营的金恪集团有效钻了各部门职权空白和交叉地带的空子。

加上信用评级制度的不完善和评估流程的不严苛,导致金恪能连续多年拿到AA+的高评级,使防范意识差的老人直接掉入金融陷阱中。

12月18日,上海警方重拳出击,出动了整整40辆警车,逮捕并拘留了近30多位金恪涉案人员。

为了帮投资者尽可能地追回损失,检察院已经冻结掉金恪集团的资产,并正式进入清算阶段。

金恪事件再次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当你眼馋别人的高利息时,别人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你的本金。

盲目且倾家荡产的投资,最终会落得人财两空的境地。

希望所有在逃人员都能受到法律严惩,更希望受害老人都能追回损失,让老人们安心地享受晚年生活。

0 阅读:44
前线花絮

前线花絮

喜欢的关注一下哦,每天更新你感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