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意为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刃指刀锋。
结合影片故事,片名《彷徨之刃》就是不再徘徊,将自己化为利器,插入恶人心脏。
而《彷徨之刃》所讲述的就是这种转变,犯罪与尺度只是它的外壳,内核探讨的是谁让这种转变发生了。
一是未成年人肆意妄为,因为法律拿他们没办法,他们以自己是未成年而无所忌惮,不把人命当回事。
若没有杀一儆百就会无恶不作,那以暴制暴便成为人之共识,这是极其可怕的趋势,为何会有这种共识?因为那群未成年。
可阿如那他们又是怎么变成这样的?父母的缺失与纵容。
阿如那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的教育就交给了姥姥,但姥姥忙于赚钱也无暇顾及,没人看管,阿如那尝试放纵并迷上张狂。
他的好朋友谢宇家里有钱,从小就是坏孩子,父母也是溺爱,儿子犯了错,拿钱私了,但错不在儿子,一定是他人的原因。
这种畸形又偏执的爱让他们早早辍学进入社会,又没有在正常环境中成长,霍霍了不少少女,以此炫耀取乐,三观十分不正,犯罪便如影随形。
还有法律的不健全,以及法律应该有温度。
人死不能复生,可恶童却能重新来过,当巨大落差无法弥补的时候,法律就应当结合实际变一变。
片中王千源的女儿被阿如那他们虐待致死,其他少女也被玩弄拍成碟片,但他们的惩罚仅仅是坐个几年牢,受害者家属却要承受一生的伤痛。
也许这也是法律的不足之处,只保护了人们的身体,却忽略了人们的心灵,这也是导致王千源走上以暴制暴之路的主因之一。
当然,社会缺少监管也是责任之一。
未成年人从大家呵护变成谈之色变也就短短几年的时间,如同扶老人一样,唯恐避之不及。
而未成年人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之前有两个地方至关重要,一是家里,父母的言传身教,二是学校,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同学的积极相处。
所以家长与学校的教育应当告诉孩子有时要强硬,越认怂,罪恶越张狂,只有打得一拳开才能免得百拳来。
家长也得适当放放权,学校也要勇敢一点,每个环节都做到自己该做的,孩子犯了错必须管,这样才能知错就改,不然顽疾难以根治。
未成年人就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可能就会变成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坏容易学好难。
如果哪个环节出错了且没有及时改正,当时看着可能无关紧要,但水滴石穿,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是由神性和动物性组成,一旦神性被压制,动物性就会乘虚而入,心底的恶逐渐蔓延,人就不能被称之为人了。
如王景春多年前办理过不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他们刚开始都很惶恐,当得知未成年犯罪最多教育几句,今儿进去明儿就能出来,他们的胆子就变得大了。
以前还只是小打小闹,搞搞拦路要钱这样的小霸凌,时间一长觉得不够刺激就向取人性命的领域探索,殴打几十分钟致死,溜冰找冰妹,《刑法》都快让他们试完了。
可结果呢?他们确实被关进了监狱,但不到30岁就出来了,之前做过的一切被抹平,似乎偃旗息鼓,殊不知像他们这样的人依然如雨后春笋,正是这种不知所措的失望让《彷徨之刃》还算不错。
《彷徨之刃》的开始很精彩,王千源手刃阿如那。
另一名受害者父亲在重案组义愤填膺的说希望王千源不被抓住,杀尽那些未成年恶人,王景春等他说完之后才阻止了他。
王千源找到了谢宇的藏身之处,齐溪得知了他女儿的事也对他产生了同情,开始帮他隐瞒,王景春在追捕他的过程中也没有开出第二枪。
这一切都表明《彷徨之刃》将一黑到底,既然白日之下藏污纳垢,那就清浊逐流,让公道重回人心。
要么就是等王千源把所有犯罪者都除尽后再被抓,接受法律的审判,这样《彷徨之刃》也会上几个档次。
《彷徨之刃》选择了第二种的弱化版。
王千源最后还是打出了那一枪,但他也被射杀,而谢宇则只是被王千源打伤,并没有以命偿命。
虽然不够爽,依然是国产片的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的套路,但《彷徨之刃》的这种尺度在国产片里也属不易,值得肯定。
就像结尾王景春说的那样,惩处坏小孩不能一劳永逸,忘记坏小孩的坏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就得改变,每个环节都意识到改变的重要性。
国产犯罪片在尺度上向前迈了一步,这种改变喜闻乐见,既有警示作用,又能引发思考,且让此类电影不再如八股文一般,是好事,只可惜成片被剪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