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海现在不知为何,市区晚上搞的黑灯黑火。没人气、没商业,一点都不热闹。而这背后,则是市区人口的下降,以及更为严峻的问题。
市区空心化
市区空心化,不是这几天才开始的,10年前就已经很厉害了。
而这几年,正在加速空心化。
老早热闹的地段,现在跑过去,和鬼城一样,一个人都没有!
不论北面的闸北、杨浦,还是南面的黄浦、卢湾、南市,都难逃这种命运。
以往那些繁华路段,人声鼎沸的地方,现在则被水泥封堵,成为空城。
广西南路金陵东路
文庙
长乐路
杨浦的“武康大楼”临青路周家牌路
上海闲话
上海闲话也好,海派文化也好,在市区正在逐步的被压缩。
老城区,能听到上海闲话。虹口、杨浦兜一圈,还是很亲切的。
但跑到商场里,都是开国语的。
上海市区,越来越来同质化了。可能跑到一个三线城市,感觉和这边一样的。
特色弄堂拆除,特色马路消失,海派文化也找不到了。
就算老城区,居民也垂垂老矣。
一方面老龄化,一方面人口持续迁走。
运气好的,彩虹湾住住。
运气差点的,都送到郊区。
郊区虚胖
和市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郊区的兴起。
特别是各路媒体的豁胖。一会什么鱼,一会什么港,搞的好像是全世界中心。
乍看之下,似乎还不错,颇有市区的风范,但都经不起推敲。
什么五大新城,什么虾滩蟹滩,清一色的同质化建筑,同质化商场,再挖个湖,配个公园,就完成了。
但是,这些地方无一例外虚胖严重。
除了维持核心区域外,稍微走出去一点,那就原形毕露。
就像玩网络游戏,超过地图就加载不出来。附近尽是些城乡结合的怪象。
迁徙人口
如果把90年代至今的拆迁划分时代的话。
前期、后期条件都不理想。
早期的动迁,甚至要自己花钱才要能拿到动迁房。
后期的动迁,大家都有目共睹,不再赘述。
而2000年后,特别世博会期间动迁,条件相对优渥。
这就涉及到迁徙人口,也就是把市区人口,导入到郊区。
原本也是互相得利的事情,但现在越来越奇怪。
迁徙人口,也要讲原则、远期规划的。
比如造延安路高架,造南浦大桥,那确实比较重要、紧急事情。
现在倒好,人先迁走,至于这块地方派什么用场,没人能搞得清楚。
把居民迁出,送到郊区,原本繁华地段用水泥封闭,然后就空关着。似乎成为了升级改造的流程了。
而送到哪里去呢?五大新城?做梦哦!
五大新城,是拼命营销起来的,房产价格不菲。怎么可能给市区平民居住。
送去的动迁大居,既不是五大新城,也不是靠近市区的周浦、莘庄。
而是郊区也没人气的边角落。
嘉定西、松江南、奉贤齐贤,有多偏呢?本地人都不会去的。
市民优先
上海的城市发展离不开市民。
没有基层市民夯实的城市生活,犹如沙滩上沙雕艺术,毫无根基。
正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前些年,那种简单粗暴的升级改造,以及把市区送到郊区的做法,应该反思了。
城市的升级改造,应该首先想到市民的利益。
维护好市民生活基础,再谈各种规划与发展。
这样才能形成可持续、健康良性的城市发展。
而不是竭泽而渔,一枪头生意。
上海这座大都市,应该为上海市民,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