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理解地震的,航天员能量餐带你唠唠关于地震的过往

德赛科技 2023-12-22 17:31:48

公元138年1月3日,汉顺帝收到了一份急报,陇西一带发生了地震,但是收到急报之后,汉顺帝和群臣却没有一丝焦急的反应,而是都将目光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张衡。

谁也没想到,这台看起来稀奇古怪的东西,居然真的预测了到了地震。

要知道,在古代人们一直认为地震是上天对凡世降下的惩罚,要想准确感知千里之外的地震,除了神仙,凡人是没办法做到的,更不要说去搞清楚地震发生的原因了,关于地震的发生,主要有这么几种解释。

地龙翻身

在古代,有星象学家认为地震是“地龙翻身”也叫做“地牛翻身”,虽然称呼不同,但是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人们缺少仪器,也不知道什么叫板块效应,这是人们能想到的少有的合理认知了。

虽然不能准确预知地震方位到来的时间,但是古人却通过长久的观察,积累了一套关于地震来临时可能发生的预兆。

比如,群鸟会聚集在天空,或者晚间的星空下,还会看到天空出现大片异样的光芒,又或者老鼠成群地搬家,蛤蟆满大街爬.....

至于为什么地震时天空会有大片的光芒,古人是这么认为的:龙从地底下钻了上来,在天空中游走,这些光就是龙身上散发出来的。

而关于“地牛翻身”的说法,主要来自于闽南地区,在古代早些时候,闽南地区是没有牛的,后来,汉人来到之后,为了加速开垦荒地,水牛和黄牛才开始引入。

据古人的说法,每次地震之后都能在墙角下的土里挖到牛毛,牛慢慢成了原住民口中会导致地震的元凶之一.....

在闽南,很多习俗也和地牛有关,打地牛就是希望地牛安分一点,不要作乱,有一些上了年纪的的老人甚至会在地震的时候学牛叫安抚地牛。

神灵发怒

自殷代开始,历代帝王都设有史官,记录国家大事,各朝统治者也深信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上天对凡间的惩戒。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幽王二年,西周出现地震,三川皆震,当时有一位叫伯阳甫的大臣看到这种现象,叹息道:“周将亡矣”,他认为天地之间的气息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这种规律被打破,人民社稷也将生乱,阳气伏而不出,阴气被压迫不能蒸发,于是地动山摇,国家有难。

在当时的人看来,阳甫的预言特别准确,周幽王宠爱褒姒,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褒姒为阴,阴扰阳,于是国之将亡也。

后来汉朝汉成帝时期,冬季十二月某天出现了日食,当天夜里就发生了地震,地震不巧波及到了未央宫,皇帝很害怕,第二天找来贤良之人询问怎么一回事儿?

有一位叫做杜钦的,官职虽然不高,但此人谈吐与众不同,他说:“据说地震是因为阴阳不和,对于皇上您来说,您和王朝属阴,而如今国家四境都很太平,诸侯臣服,外戚没有干政,唯一的可能就是后宫紊乱。”

杜钦借此来劝谏皇帝不要沉迷女色,皇帝敬天,不敢不听,也只能无话可说。

通过研究历史记录,我们能够更多的了解到地震对于古代社会的影响,人们对于地震的认知以及应对措施,这些对于今天的防震减灾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现在地震也已经不是什么未解之谜了,在这种破坏力强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普通人只能做到预防为主,越是所处环境危险,越是需要保护好自己,食物作为灾难中的第一必需品,必须提前储备。

作为航天员的常备食物,能量餐的抗饥饿的能力毋庸置疑,有很多美食博主评测过,即便是一般的压缩饼干也足以支撑48小时;如果是航天员能量食品,在普通的压缩饼干上添加了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让人饱腹感更强。

考虑到方便和存储问题,航天员能量餐采用独立包装,取用随个人情况而定,不用担心吃不完难以保存的问题。

作为航天员的老朋友,航天员能量餐禁止添加防腐剂,除了作为应急救灾储备食品,还可以作为早餐准备着,倘若每天早上起来来不及吃早饭亦或是面对价格高昂的早餐无从下手时,就可以准备一些能量餐用来解决早餐问题。

关于地震,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讨论的吗?欢迎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

1 阅读:18

德赛科技

简介:分享有温度的人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