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雨水多,下半年柑橘脂点黄斑病就容易大爆发。前年就是个典型案例,上半年雨水多,下半年大爆发了。脂点黄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很严重了也会上果,对树势影响非常大。
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危害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叶片积累营养、果实外观等,叶片危害严重后会掉落。 叶片的发生率比较高,严重了也会上果,但是果实发病率不高。在各果园观察了解,弱树发病率高,可能是树势弱抗病能力差,也有可能是感染后树势衰退快。因为叶片感染后会影响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营养),影响叶片积累营养,所以感染了脂点黄斑病的果树,普遍树势弱。
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症状叶片:叶背先出现褪色小点,后扩展成黄色斑块,病斑上有突起小粒点,随病斑扩展和老化颜色加深,变成暗褐色或黑褐色的脂斑,同时叶片正面也会形成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
果实:果皮上先出现黄色小突粒,随病斑不断扩展,点粒颜色变深,从病部分泌的脂胶状透明物被氧化成黄褐色病斑。主要影响果皮,形成黄褐色病斑,有病斑就成了花皮果,对膨果没有直接影响。
柑橘脂点黄斑病发病规律脂点黄斑病属真菌类病害,在20~35度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发病,春、夏、秋都需要防治。根据过去几年的发病规律,上半年雨水较多,到7~9月就容易大爆发。
柑橘脂点黄斑病防治今年上半年雨水异常的多,预计接下来脂点黄斑病的发病率会增高,需要重点防治。预防从春天开始,但是春天主要下药防治其它真菌病害药剂,同时也能防治脂点黄斑病。5~6月开始针对性下药防治,7~9月持续防治。
防治参考用药:苯醚甲环唑、苯甲吡唑酯、苯甲·嘧菌酯、唑醚·氟环唑、肟菌·戊唑醇。 说明:同时也能防治白癞病、沙皮病等真菌类病害。柑橘感染脂点黄斑病后,叶片不能正常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营养),就会导致根须弱,所以树势就会弱。感染后除了喷药防治,还要加强肥水管理,可淋有机水溶肥/腐熟麸水/矿源黄腐酸钾+少量高氮/平衡肥,淋1~2次。【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