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皆电”的大趋势下,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已然是大势所趋。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和批发销量分别达到308.6万辆和354.4万辆,在整体乘用车市场中的占比已分别达到32.4%和32.0%。其中,纯电动车209.1万辆,同比增长198.8%,插电混动车99.5万辆,同比增长97.9%。插电混动车虽然销量不及纯电车,但增幅更大。
从实际效果来看,相比传统燃油车,插电混动车是更高级的产品,它带给消费者的是更强劲的动力、更好的静音、更低的油耗以及更少的碳排放。
未来几年,若成本进一步下降,插电混动车很快会替代燃油车。
说到新能源汽车,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比亚迪,然而,国内还有一个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布局也是特别早的,特别是混动技术的发展甚至早于比亚迪,他就是上汽集团的上汽荣威品牌!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插电混动技术方面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目前大家比较熟悉的DM-i混动技术,其实,上汽集团在初期的混动技术就已经涉及到了,只是,当时的市场环境和用车场景导致这条技术路线没有延续下来,那么,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上汽集团的混动技术发展里程!
一、第一代EDU混动系统,混联的尝试上汽集团属于国内最早的一批自研混动系统的主机厂,早在2008年~2009年就开始立项,2013年上汽集团发布了混动系统第一代「上汽EDU混动系统」(或称为「EDU电驱系统」)并为其申请了专利。
第一代「上汽EDU混动系统」属于我们此前介绍过的「串并联式架构」,其由一枚「发动机」和两个「电机」组成,其中一个是主要用于发电和调整「发动机」转速的「P1电机」(ISG 电机),而另一个则是主要用于驱动的「P2电机」(TM电机)。
2017年,上汽新能源EDU电驱动混动系统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同时还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可见上层对这套技术还是比较认可的。
这套系统是比较典型的混联式架构,它有两个电机+两个离合器,其中ISG小电机与发动机配合工作,发动机动力输出不足的时候,这个小电机就做一些扭矩补偿,TM大电机则起主要的电驱动作用。然后这两端输出的能量,通过一款2AMT两挡同轴变速器输出。
在这套系统中,小电机主要是用于调速,大电机则负责驱动,以及执行动能回收。既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分别断开。
但与此同时,它也能切换成串联模式。即ISG电机侧的离合器切断,不再负责动力输出,而是通过发动机驱动给动力电池发电,再输送给TM电机进行工作。
相比大多数其他车企的PHEV系统,都只是给变速箱增加一个电机输出,然后燃油系统沿用原有的一套,再增加一些混动的耦合。上汽这套系统还是有创新的,它可以实现纯电驱动、纯燃油驱动、混合驱动,以及增程式驱动。
而且和其他采用单挡变速箱的新能源车型不同,它还配了一款2挡变速箱,如果车速一直上升,它是可以升档的,从而让发动机和电机都能维持在相对高效率的运转区间。
第一代系统有不少优势,比如可以实现双电机+发动机协同工作,最大输出扭矩达到622Nm,还有增程模式,即使馈电,也能一定程度通过增程模式节油。但它的提升空间相对比较小,双离合器的结构让它的布置空间捉襟见肘,1.0T三缸机很难升级,而这款发动机如果兼顾效率,则动力输出受损,兼顾动力,则效率表现一般,失去了混动车的初衷。
二、第二代EDU,“真”10挡AMT2019年上汽推出了第二代EDU混动系统,相比第一代系统的双电机布置,第二代系统采用了单电机+单离合器的布置方案。即只在发动机端保留一个离合器,TM电机则直接与变速箱相连。
在控制思路上,第一代系统更接近本田的i-MMD系统,即把控制切割成几个不同的工况,尽可能多用电,少用油,效率自然就上去了。第二代系统的逻辑则更接近丰田的THS系统,即通过不同的组合搭配,选出其中更具效率或者动力输出最出色的组合。
不同的是丰田是通过一个E-CVT行星齿轮组控制的,这个齿轮组决定动力如何分流,E-CVT也是取的电子无级变速之意,寓意可以实现无数多种动力组合,当然实际上丰田差不多是对十几种不同的工况采用不同的逻辑控制。
而上汽的第二代EDU,则是通过一个10挡AMT变速箱控制的。这个变速箱给发动机6个不同的速比,再给电机4个不同的速比。也就是说理论上,发动机有6个不同档位的输出,电机有4个不同档位的输出。那么这套动力系统就会有“6×4=24”种动力组合,当然,根据实际工况,可能不需要那么多种动力搭配,最终用到多少种动力组合,就不得而知了。
这套系统比第一代的优势非常大,最显著的当然就是“减掉”了一个电机+一个离合器之后,为发动机留出了更大的空间,虽然全擎输出的总扭矩,由第一代的622Nm下降到了第二代的480Nm(毕竟少了一个电机),但通过动力协同逻辑的调整,新车的总体加速性能并没有下降。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套系统给人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当你拥有“6×4”种动力组合之后,剩下的就可以通过不断尝试不断优化。而且它相对简单的架构,可以单纯通过增加电池容量和增加电机效率来完成性能提升,并且1.5T发动机作为上汽的重点总成,后续肯定是会不断提高的。
三、第三代全新DM-H超级混动系统2023年上汽集团宣布,将依托“全新一代上汽星云纯电动系统化平台(以下简称全新一代星云平台)”、“全新一代DMH双电机混动技术”、“全新一袋魔方电池系统”三大全新技术底座,在纯电与混动领域全面发力,加速新能源化转型。
全新一代星云平台”、“全新一代DMH双电机混动技术”,以及“全新一代魔方电池系统”三大全新技术底座等关键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全新一代星云平台遵循“高度模块化、可扩展、可升级”的开发理念,具备超薄纯平电池模块、长轴距、主后驱的“3大专属特征”。其中,高灵活的技术延展性,可实现电池系统从44kWh~150kWh度的超宽能量矩阵,驱动系统从150kW~600kW的超宽功率范围。同时,为用户构建“全面立体、软硬结合”的超级安全,开启“千人千面、贴心灵动”的超级智能,打造“舒适静谧、灵敏自如”超级性能的“三位一体能力”。
为满足用户对电驱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上汽荣威今年将发布的全新一代DMH双电机混动技术,具备超长续航、超低油耗、超级安静三大核心优势。搭载这一全新混动技术的车型,综合续航将超过1400公里,让用户告别里程焦虑。
全新一代DMH双电机混动技术还配备了最新的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超过43%,且最优综合效率转速区间更加宽泛,实现全速域、全场景智能高效。此外,发动机与沉浸式油冷电机采用同轴结构设计,其NVH性能相比采用平行轴设计的同类产品提升10%以上,可为用户带来舒适静谧的驾乘体验。
全新一代魔方电池系统支持磷酸铁锂、三元锂等多种电化学体系。其采用高效安全的CTP技术、创新的LBS躺式电芯布局,还应用零燃技术,通过五重防护机制,为用户构筑坚固的安全防线。全新一代魔方电池系统还兼容领先的补能技术,可支持800V快充,充电5分钟,续航可增加200公里,还支持最快仅需2分30秒的极速换电。
上汽集团第三代超级混动技术下的首款重磅车型:荣威D7 DMH正式入局那对于用户而言,到底该入手什么样的插电混动汽车(PHEV)呢?
即将上市的荣威D7 DMH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稳健or优雅,满足多元化审美需求
在“颜值即正义”的当下,荣威D7 DMH同样不能落下。
作为荣威家族全新中高级超混轿车,D7 DMH延续D7 EV拥有全新的品牌新能源设计语言,整车极具未来感。
但荣威D7 DMH采用了与D7 EV不同的车头设计,区别十分明显。具体来看,荣威D7 DMH放弃了电动版的分体式大灯设计,而是采用闪电形一体式设计的前灯组,点亮后辨识度较强。此外,其在车头下方保留了通风孔,前包围的样式回归于经典造型。
在我看来,整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侧面,简约、灵动的腰线搭配溜背式车身设计,优雅且富有美感。另外,为了彰显自身与众不同的身份,荣威D7 DMH后翼子板处增加了加油口和充电口的面板。车身尺寸方面,荣威D7 DMH长宽高分别为4890/1890/1510mm,D7 EV车宽则减少了18mm,轴距都是2810mm。
车尾部分,D7 DMH尾部则延续D7 EV宽厚圆润的设计风格,两侧狭长的尾灯组设计,加上内部闪电样式的LED灯带,点亮后具有不错的辨识度,尾箱上面微微向上扬起的小鸭尾设计,加上下方大面积黑化处理的后包围,让车尾的观感更为稳健。
产品设计一直都是荣威的传统强项,无论是RX5 PLUS,还是i6 MAX、iMAX8以及i5,在视觉上给予我们很强的冲击力的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洞悉荣威对于设计的独特理念。
而此次,无论是D7 DMH,还是D7 EV,设计的品质感都让人眼前一亮。其中,D7 EV以更纯粹、优雅的设计,迎合纯电消费者对简约极致外观的偏好;而D7 DMH则引入更具力量感的一体式大灯等设计元素,满足对现代主流审美有所追求的混动消费者。通过精妙的双前脸设计,荣威完美匹配了纯电及混动两大市场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新能源B级轿车市场的更优解
插混市场增长很快,消费者的认知和需求也在同步提升,要造一辆市场竞争力强的PHEV,难度依然很高。
而荣威D7 DMH的出现,则为市场展示了何谓真正强大的插混。
荣威D7 DMH搭载全新一代DMH双电机混动技术,配备热效率大于43%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对应CLTC纯电续航里程125km,整体CLTC综合续航里程为1400km。这样的续航表现无疑击中了多数消费者的痛点,成为他们首选荣威D7 DMH的理由之一。
想想看,对于长时间短途代步的朋友来说,荣威D7 DMH纯电续航即可满足一周上下班的代步;而即便是长途出行,不管是从长沙到上海,还是上海到北京,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程不用进服务区。
在更关键的馈电油耗上,荣威D7 DMH官方数据是4.3L/100km,与同级合资PHEV相比已有明显优势。比如 雅阁e:PHEV是4.88L/100km。此外,得益于对发动机的优化设计,其NVH性能相比同类产品提升10%以上,可为用户带来舒适静谧的驾乘体验。
有了超长续航、超低油耗、超级安静这三大核心优势,我们再来对比同级别其它车型,看看荣威D7 DMH到底实力几何?
我们拿市面上已经率先站稳了脚跟的 长安深蓝SL03 增程以及即将发布的比亚迪 海豹 DM-i来对比下。
从设计上来说,比亚迪海豹与长安深蓝SL03的外观设计风格鲜明,前者偏运动,后者偏科技;而荣威D7 DMH的外观设计更为纯粹与稳健,整车用最简单的元素勾勒出最美的线条,这与海豹、深蓝SL03的设计理念截然不同,是完全两种设计风格的代表,但荣威D7 DMH在高级感的营造方面更加到位。
技术上,荣威的DMH和比亚迪海豹的DM-i同属于PHEV,而长安深蓝SL03则为EREV(增程式)。从结构上看,EREV结构简洁,增程器仅承担“充电宝”的角色;DM-i与DMH均采用双电机混动带发动机直驱的结构。
倘若是在长距离+高速的路况下,PHEV由于发动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轮,减少了能量损失,所以荣威D7 DMH和海豹DM-i的能耗表现要明显优于深蓝SL03增程。
值得一提的是,D7 DMH的混动专用发动机燃烧效率更极致,能够带来更优秀的油耗表现。
随着荣威D7 DMH以及比亚迪海豹DM-i的加入,未来这个细分市场将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款车特点鲜明,有相似之处,亦各有所长,在未来将很有可能成为中高级混动轿车市场上的“三剑客”。
总结: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车企之间的内卷也更加猛烈。
集众多产品优势于一身的荣威D7 DMH,不仅完美契合中国主流用户群体消费升级的需求,更是最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中高级混动轿车之一。随着D7 EV 和D7 DMH的面世,荣威已成为B级新能源市场中率先完成双线布局的品牌之一,充分彰显出其抢占细分市场头牌的决心与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