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最惊艳的,无外乎雪与梅。
故而冬天留给世人的美,都在这两者之中。
古人又是如何用诗来记录冬天的呢?
本文分享十首写于冬天的最好的古诗,写尽了雪的洁白,梅的傲骨,以及梅雪相映成趣、共同迎接春天成趣的美好。

【雪诗四首】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此诗以壮丽的边塞雪景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出了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风卷枯草,大雪纷飞,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而又寒冷的氛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富有浪漫色彩,既展现了雪后美景,又表达了诗人惊喜愉悦的心情。
最后一句读来余音缭绕:雪中送别,自此山高水远,隔了一重一复。山回路转,再也不见你的身影,唯有雪地上留下的一串串马蹄印。

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孤傲的心境。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雪之大、天之寒,使得千山无飞鸟,万路无人迹,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
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点出一位渔翁,在寒江之上,孤舟独钓,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渔翁的孤傲与坚韧,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与追求。

诗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雪夜归的场景,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对家的渴望。
前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出了日暮时分,苍山遥远,天气寒冷,白屋(贫寒人家)显得更加贫寒的景象。
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则以声衬静,通过柴门的犬吠声,引出风雪夜归人的形象,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起来,也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温暖与渴望。

诗句: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
这首诗从诗人的感官角度出发,细腻地描绘了夜雪的场景。
首句“已讶衾枕冷”,写出了诗人因天气寒冷而感到被子与枕头一片冰凉;次句“复见窗户明”,则通过窗户的明亮,暗示了雪光的映照。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进一步通过听觉的感受,写出了雪夜的沉寂与雪势之大,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生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夜雪的感慨与欣赏。

【梅花诗四首】
5.《梅花》——(唐·崔道融)诗句: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赏析:
此诗以梅花为载体,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坚韧精神的融合。
首联“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描绘了梅花初绽的景象,孤高的姿态难以用画笔完全描绘,体现了梅花在寒冷中绽放的坚韧。
颔联“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进一步赞美了梅花的香气和韵味,清新至极,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冬日的寒冷,这也是梅花在寒冷中傲然挺立的坚韧精神的体现。
颈联“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通过诗人自身的情感与梅花的联系,深化了诗歌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
尾联“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以祈愿的口吻结尾,希望北风不要轻易摧残梅花,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坚韧精神的赞美

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
诗人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品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绘出梅花在墙角独自绽放,不惧严寒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坚韧的精神。
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通过对比雪与梅花,以“暗香”点出梅花的独特之处,那若有若无的香气,更增添了梅花的高雅韵味。
王安石罢相后心灰意冷退居钟山,此诗以梅花自喻,暗示自己即使处于困境,依然坚持内心的高洁。
此诗语言朴素,写得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诗句: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赏析:
林逋的《山园小梅》描绘了梅花姿态美和高洁品性,借以表达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以众花的凋零对比梅花的明媚鲜妍。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暗香”对仗精妙,“横斜”“浮动”将梅花姿态与香气动态化,与“水清浅”“月黄昏”营造出清幽氛围,为千古名句。
这联诗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态,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了诗人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时,对梅花清幽香气的陶醉。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侧面烘托梅花动人。“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表明诗人愿以吟诗与梅相伴,体现高雅情趣。
全诗通过咏梅,展现了诗人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品格。

诗句: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冰雪林中著此身”,将白梅置于冰雪林中,突出其冰清玉洁和不畏严寒的特点。
“不同桃李混芳尘”,把白梅与桃李对比,桃李在春天争奇斗艳,而白梅不与它们混同,显示出白梅的高洁和脱俗。
后两句“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描绘了白梅在一夜之间绽放,清香四溢,仿佛给天地间带来了万里春光,寓意着诗人希望自己的美好品德和志向能够像白梅的清香一样,传播开来,为世间带来美好。
诗人通过赞美白梅独立风雪,怒放迎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整首诗也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梅雪相映二首】
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两首《雪梅》通过雪与梅的对比和相互映衬,将雪、梅、人糅合在一起,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9.《雪梅·其一》(宋·卢梅坡)诗句: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
首句“梅雪争春未肯降”运用拟人手法,将梅与雪赋予人的特质,生动地描绘出二者在冬日里争奇斗艳、互不相让的景象。
“骚人阁笔费评章”则借诗人难以评判梅与雪的高下,侧面烘托出梅雪各有千秋的特点。
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以简洁而精准的语言,从颜色和香气两个方面对梅雪进行比较,揭示了梅与雪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诗人通过梅雪的对比,意在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之处,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能简单地进行绝对的比较和评判,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诗句: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赏析:
“有梅无雪不精神”,强调了雪对于梅的衬托作用,没有雪的映衬,梅便少了几分神韵和风采。
“有雪无诗俗了人”则说明,雪与梅的美景需要诗人的诗句来升华,否则就会显得平淡俗气,体现了诗人对高雅情趣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描绘了在日暮时分,诗人吟成诗句,天空又飘起雪花,雪、梅与诗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最美好的春色。
这里的“十分春”并非指真正的春天,而是一种对美好境界的极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雪、梅、诗完美结合的赞赏和向往,暗示了只有当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融合,才能达到一种极致的审美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