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最后几家大型工业集团之一,霍尼韦尔(Honeywell International)于2025年2月6日宣布将分拆为三家独立公司,标志着这家拥有140年历史的工业巨头迈入战略转型的新纪元。从一家以温度调节器起家的企业,到横跨航空航天、自动化与材料的多元化帝国,霍尼韦尔的发展史不仅是工业革命的缩影,更是一部通过并购、分拆与技术创新不断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教科书。
霍尼韦尔的起源可追溯至1885年,阿尔伯特·巴茨发明了首个家用温度调节器,奠定了其在温控技术领域的先发优势。20世纪初,公司通过收购明尼阿波利斯热调节器公司(1916年)和布朗仪器公司(1934年),逐步扩展至工业控制领域。1950年代,其开发的T-86圆盘式恒温器成为美国家庭标配,标志着从工业向消费市场的渗透。
1999年,霍尼韦尔与航空航天巨头联信公司(AlliedSignal)的合并,成为其发展史上的关键转折。此次合并创造了年收入250亿美元的“超级供应商”,航空航天业务收入达105亿美元,成为波音、空客的核心供应商。然而,2001年通用电气(GE)对霍尼韦尔450亿美元的收购因反垄断审查失败,反而促使公司加速整合,形成了以航空电子、辅助动力装置(APU)和导航系统为核心的技术壁垒。
2010年后,霍尼韦尔通过“高增长、高利润”战略,将业务扩展至自动化、材料科学和能源领域。其开发的Experion PKS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成为工业自动化的标杆,应用于石油、化工和军事领域;2016年推出的Solstice®低全球变暖潜值制冷剂技术,累计减少碳排放3.26亿公吨,奠定其在可持续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这次分拆,计划拆分为3个业务集团:
航空航天公司:整合发动机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及国防技术,2024年收入150亿美元,估值达1040亿美元。其核心技术包括为F-35战斗机提供的紧凑型惯性导航系统(CNS)和下一代超音速客机推进技术。自动化公司:涵盖工业物联网(IIoT)和智能建筑技术,估值940亿美元。Experion PKS系统已部署于全球超过10万套工业设施,支持从石油炼化到军事基地的全场景控制。先进材料公司:以Solstice®制冷剂和Spectra®医用纤维为核心,估值超100亿美元,2024年营业利润率达25%,凸显高附加值特性。霍尼韦尔分拆背后的动因有两点:
资本市场的效率诉求:激进投资者Elliott Management持有50亿美元股份,指出集团结构导致“隐性折价”达30%。分拆后三家公司的合计估值或突破1980亿美元,较分拆前市值(1424亿美元)提升39%。技术迭代的压力:航空航天业务需应对电动垂直起降(eVTOL)和氢燃料发动机的竞争,而材料部门需抢占生物基化学品市场。独立运营可加速技术投资,避免集团内部资源争夺。回顾霍尼韦尔发展历程,曾取得多次重大成就,甚至一度领先:
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霸权辅助动力装置(APU):占据全球民航市场70%份额,为空客A320neo和波音787提供核心动力1。军用技术:为F-35开发的HTS900涡轴发动机,功率密度较前代提升25%,成为军用直升机的标准配置。工业自动化的革命性贡献Experion PKS系统:首个支持云计算集成的DCS,通过模块化架构实现军事与民用场景的无缝切换。其故障诊断响应时间缩短至6秒,可靠性达99.999%。HPM系列激光粒子传感器:精度±15%,寿命10年,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洁净室与城市空气质量监测,2024年销售额增长18%。可持续技术的全球标杆Solstice®系列:全球首款商用氢氟烯烃(HFO)制冷剂,替代传统氟利昂,被欧盟列为2030年碳中和计划推荐技术。碳捕捉与封存(CCUS):与空气产品公司合作开发的液化天然气(LNG)工艺技术,碳排放强度降低40%,2024年获美国政府12亿美元补贴。霍尼韦尔的拆分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对“企业集团模式”的彻底反思。通用电气(2021年分拆)、美国铝业(2015年分拆)等案例显示,资本市场更青睐业务单一的“敏捷个体”。霍尼韦尔通过“分拆+收购”组合拳,剥离非核心资产(如个人防护设备业务)的同时,斥资超100亿美元收购CAES系统公司(国防电子)和开利安防,强化技术护城河。
这一策略的底层逻辑是:在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企业需通过结构简化实现“战略敏捷性”。正如CEO柯伟茂所言:“分拆不是终点,而是让每个业务以冠军姿态参与竞争的开始。”
霍尼韦尔的百年历程揭示了一条清晰路径:技术深耕→多元化扩张→战略聚焦。其分拆计划既是对通用电气模式的借鉴,更是对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浪潮的主动回应。未来,三家独立公司或将面临以下挑战:
技术协同的丧失:原集团内跨部门研发的优势可能削弱,如航空航天材料与自动化控制的技术联动。地缘政治风险:国防业务可能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而材料部门需应对欧盟碳关税压力。然而,霍尼韦尔的转型仍为工业领域提供了关键启示:在资本效率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唯有不断自我革新,方能在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财富》杂志评价:“霍尼韦尔的分拆,不是巨人的倒下,而是新王的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