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这座被巢湖润泽的城市,湿地资源丰富得如同大地的宝藏。环巢湖十大湿地宛如一串璀璨的 “翡翠项链”,串起了城市的生态脉络。从波光粼粼的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到绿意盎然的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再到充满野趣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每一处湿地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这些湿地是大自然的 “净水器”,它们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让巢湖水愈发清澈;是生物多样性的 “摇篮”,为无数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家园;更是候鸟们的 “温馨驿站”,每年秋冬,大批候鸟如归巢的游子般纷纷落脚。
合肥对于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多年来一直在持续发力。退耕还林、湿地净化、栖息地营造等一系列举措落地生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湿地的生态功能愈发强大。这一切努力,都为小天鹅等珍稀鸟类的到来,铺垫了最美的底色。
这不,近日在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十八联圩湿地,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445 只小天鹅现身于此!这一数字瞬间刷爆了本地的生态爱好者圈子,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要知道,这可是巢湖有鸟类记录以来,一次性发现小天鹅数量最多的一次,宛如一场盛大的白色舞会在湿地奏响。
震撼登场:445 只小天鹅的奇观12 月 29 日上午,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湿地,暖阳洒在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安徽农业大学田胜尼团队一行正在此地进行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监测。行至三期工程附近,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瞬间屏住了呼吸 —— 一大群小天鹅正在悠然栖息,洁白的身影与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绝美的冬日画卷。
“好大的一群小天鹅,我们很少能一次性监测到这么多。” 团队成员惊叹道。怀着激动又严谨的心情,他们迅速架起单筒望远镜,开始一只一只认真地数了起来。时间仿佛凝固,每数一只,心中的喜悦便多一分。“445 只!破纪录了!” 团队成员虞磊数完后难掩兴奋,声音都微微颤抖,“这应该是巢湖有鸟类记录以来,发现小天鹅数量最多的一次。”
要知道,在过去,十八联圩的这一带可是很难见到小天鹅的踪影。前些年,这里的生态环境虽有一定基础,但还不足以吸引大批小天鹅驻足。而这几年,通过持续的湿地修复与保护,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这里曾经一次性发现 300 余只小天鹅,就已经让大家欣喜不已,没想到今年更是刷新了纪录,怎能不让人激动!
小天鹅:湿地生态的 “精灵”小天鹅,这如仙子般的生灵,属于雁形目鸭科天鹅属。它们体型修长,成年体长 110 - 135 厘米,体重 4510 - 7000 克,全身洁白如雪,唯有头顶至枕部微微沾染一抹棕黄色,宛如大自然精心勾勒的淡雅妆容。那黑色的喙,尖端锐利,基部的黄色区域恰似点睛之笔,与大天鹅相比,小巧而精致;深褐色的虹膜,宛如深邃的眼眸,透着灵动与机警;黑色的蹼足,有力地划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小天鹅的生活习性尽显优雅。它们主要栖息在开阔的湖面、水塘以及苔原沼泽附近,这些地方水生植物繁茂,犹如水下的森林,为它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美食。它们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及种子为主食,偶尔也会捕食少量水生昆虫、蠕虫、螺类和小鱼,进食时,细长的脖颈优雅地弯曲,宛如一位位举止娴雅的食客。
每年秋冬,小天鹅开启南迁之旅,它们或三两成群,或组成家族队伍,排成整齐的 “V” 字形队列,向着温暖的越冬地飞翔。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是它们主要的越冬天堂。小天鹅对栖息环境极为挑剔,水质要清澈纯净,水域得开阔无垠,水生植物需丰富多样,还得有浅滩供它们栖息、觅食、嬉戏,只有这样近乎完美的环境,才能入得了它们的 “法眼”。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的存在意义非凡。一方面,它们处于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中游,既食用水生植物,又控制着小型水生动物的数量,维持着生态平衡,就像生态天平上的重要砝码;另一方面,它们是生态环境的 “指示物种”,其种群数量的多寡、栖息地的变迁,直接反映着湿地生态的健康状况,如同大自然的晴雨表。保护小天鹅,实则是守护整个湿地生态家园,守护我们共有的绿水青山。
湿地变迁:从荒芜到 “天鹅家园”曾经的合肥湿地,也有着诸多的无奈与伤痛。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湿地被不断侵占、破坏。围湖造田让水域面积缩减,湿地的生态调节功能大打折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肆意排放,让原本清澈的湖水变得浑浊不堪,水生生物锐减;过度捕捞、狩猎,更是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创,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痛定思痛,合肥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湿地保护与修复征程。退耕还林,让一片片荒芜的土地重新披上绿装,为湿地涵养水源;湿地净化工程,如同给湿地安装了一台台 “净水器”,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让湖水重归清澈;栖息地营造,为鸟类搭建巢穴、种植食源植物,为它们打造温馨家园。
以十八联圩湿地为例,曾经这里是一片杂乱的鱼塘、农田,生态系统破碎。通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退养还湿,恢复了大片的浅滩、水域;种植了莲藕、芡实、芦苇等水生植物,构建起丰富的水下、水上生态空间;同时,合理调控水位,为候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这一系列的变化,让十八联圩湿地从默默无闻,逐渐成为候鸟的天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小天鹅等珍稀鸟类落脚。
全民守护:共筑生态未来这一震撼发现的背后,是无数合肥市民、志愿者以及政府部门的默默付出。如今,越来越多的合肥市民加入到湿地保护的行列中来,自觉抵制破坏湿地的行为,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宣传活动。每逢节假日,在湿地周边,总能看到市民自发组成的巡逻队,他们身着红马甲,手持垃圾袋,一边清理垃圾,一边向游客宣传湿地保护知识,用行动守护着这片净土。
众多志愿者组织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像 “合肥湿地守护者联盟”,他们定期开展湿地生态监测活动,记录鸟类的种类、数量、栖息情况,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还组织湿地科普讲座,走进社区、学校,为孩子们、居民们讲述湿地的奥秘、小天鹅的故事,在大家心中种下了爱护生态的种子。
政府部门更是不遗余力。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加大了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湿地修复、科研监测、科普教育等工作;建立了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对破坏湿地的行为 “零容忍”,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邀请专家为湿地保护出谋划策,提升保护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亲爱的朋友们,小天鹅的到访是大自然给予合肥的馈赠,也是对我们生态保护工作的肯定。让我们携手共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湿地、保护鸟类,为小天鹅等珍稀物种营造更加美好的家园,让合肥的湿地永远充满生机,让这 “天鹅湖” 畔的美景世代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