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辛弃疾到底谁是“史上第一词人”?每人5首压卷之作欣赏,都是流传千古的好词

驶向一江秋 2023-04-30 09:56:57

提到“宋词第一人”,跑不出苏轼和辛弃疾这两位的范围,两人共同特点是婉约词和豪放词兼备,均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均有众多流传千古的词中佳作,均占据了众多词牌的“压卷之作”。

相对来说,苏轼的婉约词水平要略高于辛弃疾,而辛弃疾的豪放词水平要略高于苏轼。

那苏轼和辛弃疾到底谁是“宋词第一人”?下面先看看他们两人分别占据哪几个词牌的压卷之作,然后进行投票,看看谁得票更多。

1.苏轼

苏轼的词中佳作众多,更是占据了“定风波”、“江城子”、“念奴娇”、“水调歌头”这四大词牌的压卷之作。

苏轼第1首“压卷之作”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洒脱、豁达,颇具治愈力的一首词,全词透出“一切皆是浮云”之潇洒。红尘纷杂,世事无常,当落寞、愁闷时推荐朋友们读读这首词,心情定能好转,这就是诗词的无穷魅力。

苏轼第2首“压卷之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早期的一首豪放词,当时他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首词写于他带众人外出打猎时。

全词用语豪壮,慷慨激昂,激情无限,表达出作者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读来令人精神振奋、豪气云天。

苏轼第3首“压卷之作”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豪放词的千古绝唱,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战场的凭吊和对周瑜等三国时期风流人物的追思,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但作者并不颓废,词句间暗含旷达和自我安慰之意。

全词用语豪壮、磅礴雄壮、境界阔达,景、情、史、今融为一体,作者大笔如椽,令人震撼。

苏轼第4首“压卷之作”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一出,中秋余词尽费,可见此词的水平和影响力。

此词作于1076年中秋,当时苏轼正在密州,此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的深厚感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月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纳入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蕴含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

欣赏完苏轼四大词牌的压卷之作,再来欣赏辛弃疾四大词牌的压卷之作,你能猜到分别是哪四个词牌吗?

辛弃疾第1首“压卷之作”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提到“青玉案”这个词牌,有多少朋友首先想到的是辛弃疾的这首佳作?

此词是元宵词的“压卷之作”,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意中人的情景,对比强烈,构思精妙,婉转含蓄,余味无穷。

尤其尾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颇为精彩,更是被王国维评为“人生之三境界”之第三境界,也是最高境界。

辛弃疾第2首“压卷之作”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是一首很精彩的怀古词,毫无疑问是“永遇乐”这个词牌的压卷之作。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经66岁了,他仍不服老,仍在为北伐做积极准备,可惜他始终不被朝廷重用。

辛弃疾对当时独揽朝政的韩侂胄制定的轻敌冒进政策忧心忡忡,他认为北伐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定会一败涂地。但辛弃疾的意见并没有引起当权者的重视,辛弃疾很是失意,当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忆古伤今,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了这首悲愤之作。

此词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自己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全词用典自然,豪壮悲愤,义重情深,是一首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

辛弃疾第3首“压卷之作” 《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提到“贺新郎”这个词牌,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辛弃疾的这首佳作。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左右,当时辛弃疾正被罢官闲居,这首词写出他当时的心态。

此词满含落寞与苦闷,但不减昂扬激越之气,作者轻名利狂放精神呼之欲出,直冲云天,读之令人神情激越,感慨万千。

辛弃疾第4首“压卷之作”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提到“破阵子”,很多朋友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辛弃疾的这首佳作,此词作于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之时,他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但长期得不到重用,闲居二十多年,这种壮志难酬和悲愤无奈深含于此词之中。

辛弃疾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壮大阵容和他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和无奈。

全词打破常规,别具一格,前面写得波澜壮阔、酣畅淋漓,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点明被弃用而英雄空老的主旨,创造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氛围,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苏轼和辛弃疾各自四大词牌的“压卷之作”分享完了,还有一个独特的词牌两人各有杰作,苏、辛的两首词可以并列为该词牌的“压卷之作”,大家能猜出这是哪个词牌吗?能猜出是哪两首词吗?

苏轼的《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是一首婉约词佳作,约作于1081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他的好友章质夫写了一篇咏杨花的《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苏轼写了此词唱和,谁想到此词水平和流传度远超原词,成为咏诵杨花的“压卷之作”。

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是一首豪放词佳作,联想丰富,情景交融,抒写作者渴望恢复中原故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最终无法实现的失意,满是英雄末路、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苏轼和辛弃疾一人一首《水龙吟》杰作,一首婉约词,一首豪放词,水平同样高,同样精彩,可以并称为“水龙吟”词牌的压卷之作,可见两人写词水平极其接近。

苏轼和辛弃疾各自5首好词分享完了,这些词水平极高,都是各自词牌的“压卷之作”,可见两人是当之无愧的宋词“双璧”,其他词人难以望其项背。

那苏轼和辛弃疾到底谁是“宋词第一人”?欢迎朋友们分享高见。

0 阅读:51
评论列表
  • 2023-06-04 23:59

    实话实说,文学层次苏词强于辛词,相较而言感觉辛词比苏词更耐读,若初读辛词不及苏词,苏词用典少,且极少用生僻典故,辛词擅用典且常有生僻典故,若无注解初读会感觉有些晦涩,但辛词反复咀嚼回味悠长,苏词若可咂十遍辛词可咂二十余而不厌。

驶向一江秋

简介:爱好写作,爱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