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军队就明确规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成为红军的“第一军规”,这建立在政治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后来成为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也是红军无往不胜战斗力的的力量源泉,更是红军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
在当年红军人人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有一条非常重要,被人称为“倒头条”,那就是不搜俘虏腰包,后来改成“不虐待俘虏”。对于俘虏,红军实行宽待政策,不虐待,不搜腰包,在生活上享受与红军一样的待遇,对于伤兵给予积极治疗。对于想回家的,开给路条,发给路费,想留在红军队伍的,则开欢迎大会吸收。
因此,后来很多国民党军队里的俘虏兵,被吸纳到红军队伍中,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红军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建国后有很多曾经的俘虏成为开国将军。
然而,在红军当年的一场斗中,有些国民党的军官,不了解红军的优待俘虏,导致不遵守成为俘虏的规定,不放下武器,本来可活的,结果死于非命。那就是在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时,在战争上抓捕的国民党第二十八师副师长王庆龙,就是最典型一例。
1931年5月,国民党以20万兵力形成700里弧形战阵,向中央苏区压来的第二次“围剿”,其中,以敌第二十八师最为激进,率领大军进犯苏区,短短十天时间,就往苏区腹地推进,并率队火速前进。
此时,敌人进入东固至中洞大道北侧的白云山,此地林木丛生,山高路远,小路崎岖,谁知在行进之中,突然大批红军从天而降,在一声炮响下,步枪、机关枪齐发,山鸣谷应,响彻云霄。正在行进中的部队被打乱了,有的人马被打死,有的被打伤,横倒竖卧在山路和两旁的田地上。尚未死亡的官兵乱成一团,莫知所措。
与此同时,左路的红三军团也迂回到固肢,消灭公秉藩师的兵站,并于当天夜间从侧后攻入富田。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第二十八师全部被歼。
在这场战斗中,第二十八师副师长王庆龙,看到队伍如此险峻的地方遇到猛烈攻击,从各种迹象观察,判断对方是红军的精锐部队,心想今日恐怕难逃灭顶之灾,战斗打到晌午过后,王副师长眼见大势已去,便带了六七十人的小部队,从早已观察好的观音崖右侧山下,沿着藤草覆盖的山涧小溪悄悄地撤走,安然退出了战场。
这王副师长命运不济,他率领这支小部队在山里隐伏了几个小时,下午5点多钟快要走出白云山,不料与红三军团奉命出山担任警戒的一个营相遇。一阵枪战后,小部队死伤了大半,剩下的20多人只得丢下武器当俘虏。
红军战士对这些俘虏进行逐个盘查,副师长王庆龙来不及化装,穿的是军官衣服,自然首先受到搜查,这时,两个红军战士看到敌人虽然把长枪都丢在一旁,但这个军官模样的人,怕他的身上藏匿有手枪,便令他自行解下衣服进行了检查。
谁知这王副师长对着战士一个劲地躲闪着,身体还扭来扭去,不听指挥,看这架势要逃走的迹象,其中一名战士不由地火了,用枪指着他大声斥责,随着喝骂声,枪声也响了,原来战士不慎走火,一颗子弹从王庆龙胸部穿过,把他直挺挺地击倒在地上,很快地星眸闭合,一命归西。
后来在掩埋尸体的过程中,其余的战士才发现他身上掏出一有一个小包,打开一看,是五块金砖,每块一两多重。原来王庆龙怕搜走这些黄金,身子扭来扭去的,拒绝配合,还作出要逃跑的迹象,从而引起战士不慎走火。
后来在他的身上打开证件,才知道他的身份是第二十八师副师长王庆龙,没想到的是,王副师长为了几块金砖,战场上对抗拒绝配合,导致丢了卿卿性命。而他的顶头上司师长公秉藩比他聪明多了,他知道红军优待俘虏,竟然冒充营书记官,领到红军给他发的路费——跑了。后人评曰:王副师长真的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