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意大利撕毁与中国657亿高铁合约,损失超536亿!现况如何?

小彭的灿烂 2024-12-07 07:32:50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国际合作中,信任与履约是一切的基础,但在2018年,意大利在与中国企业的高铁合作中却上演了一场出人意料的“反悔大戏”。

这条连接意大利和法国的高铁项目原本被视为促进两国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总体价值657亿人民币,却因意大利政府的单方面决定戛然而止,尤其是意大利本身还损失了超70亿欧元。

更令人疑惑的是,在多年后,意大利再次向中国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希望修复曾经的裂痕并重启项目,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国际博弈?中国又会如何回应这一复杂的局面?

【意大利的毁约之举】

2018年意大利在一片争议声中“撕毁”了与中国的高铁合作协议,这条原本计划连接都灵与法国里昂的高铁,被称为改变欧洲南部经济版图的工程。

却因为意大利政府的突然决定,按下了暂停键,面对外界的不解,意大利抛出了几个理由,民众不满,环保争议,以及一份看似专业的经济报告。

这份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建了也赔,它详细列出了高铁的高昂维护成本和可能带来的短期亏损,甚至连公路运输受到冲击的潜在损失都计算得一清二楚。

实际上,民众的不满和环保争议不过是表面现象,深层次原因另有隐情,就在几年前意大利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时,双方都充满信心。

中国的高铁技术以稳定性和高效著称,意大利则期待通过这一项目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和经济竞争力,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新一届意大利政府上台后,亲美反华的朱塞佩总理把这笔交易看作“政治毒药”,坚决叫停,与此同时,意大利国内的五星运动政党也借机发力。

将高铁项目打造成民众对抗政府浪费的典型例子,一场原本促进发展的跨国合作,就这样被政治内斗与短视思维击碎。

此举不仅让中国高铁的前期准备化为泡影,也让意大利付出了国际信誉受损的代价,法国的高铁工程仍在稳步推进,而欧盟对项目寄予的期望也丝毫未减。

但意大利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退出,这一反常的决定不仅拖延了整个项目的进程,也让自己站在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实并非如此,高铁的建设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革新,更是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环保改善的多重杠杆,通过交通网络的完善,意大利完全有机会实现工业与物流的全面对接。

短期内无法获利的表象,让部分决策者忽略了背后更大的经济潜力,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意大利在毁约之后,很快尝到了经济与外交上的苦果。

停工导致的损失很大,连带影响了就业市场,法国更是在国际场合公开谴责意大利的不负责任,这一系列后果不仅影响了意大利的经济发展,也让其在欧盟内被贴上了“不可靠合作伙伴”的标签。

这样一来,即便意大利有心重新加入合作,它的发言权也早已大不如前,相比意大利在高铁项目上的反复,法国和欧盟的态度始终坚定。

此时可能会有朋友感到好奇,这两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呢?

【法国与欧盟的态度】

自项目提出之初,法国便将其视为国家间合作的象征,以及区域经济融合的重要契机,法国境内的高铁工程推进得十分顺利。

尤其是贯穿阿尔卑斯山的隧道部分,已完成超过20公里的挖掘工作,这种高效率与意大利的停滞不前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法国对邻国的态度颇为不满。

在国际场合多次表达对意大利迟缓行为的不满,毕竟高铁的通车不仅能缩短米兰到巴黎的时间,还能将里昂和都灵两座工业重镇紧密联系在一起,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与融合。

这种长远的视野,显然与意大利政府的短视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与此同时,欧盟对意法高铁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样不容忽视。

作为“互联互通”战略的一部分,欧盟不仅提供了高达30%的资金支持,还将该项目视为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在欧盟看来,这条铁路是连接南欧与东欧的重要枢纽,不仅能提升区域竞争力,还能加强各成员国间的联系。

而意大利的单方面搁置行为却让这一愿景大打折扣,欧盟内部因意大利的反复无常产生了极大的不安,质疑其在合作中的可靠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意大利的行为不仅拖延了项目进度,还让法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受到影响,法国对高铁的期望极高,认为其将成为东南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所以意大利的中断行为,直接打乱了整个布局,为此法国不仅谴责意大利言而无信,还暂停了多项与意大利的合作,甚至召回了驻意大使。

这种外交层面的“冷处理”进一步加深了两国间的隔阂,也让意大利在国际合作中的处境更加尴尬。

虽然意大利政府声称需要“进一步评估”项目,但这种说辞显然难以让法国和欧盟满意,五星运动等反对派将环保和财政问题作为搁置项目的理由。

但这些借口在长期战略目标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意大利的行为已经让欧盟内部的信任基础受到冲击,成为成员国间合作的绊脚石。

在国际合作中,失去信誉往往比经济损失更致命,意法高铁原本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象征,却因意大利的一系列操作而陷入困局。

面对这样的情况,意大利是如何去做的呢?

【意大利的暗示与试探】

意大利停工的决定并没有让这场高铁项目的风波彻底平息,几年后的经济和外交压力,让这个南欧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2020年意大利悄然采购了一批中国制造的盾构机,这些设备以其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卓越能力著称,很明显这并不是普通的设备采购,而是为尚未完工的高铁项目做准备。

虽然这一举动低调而隐晦,但意图再明显不过,意大利并未彻底放弃意法高铁计划,这种行为与前几年的果断叫停形成鲜明对比,也暴露出意大利在高铁项目上的矛盾心态。

一方面他们需要高铁的长远经济价值,尤其是在改善就业、提升工业竞争力方面的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国内的政治斗争和民众舆论仍然阻碍着决策,联盟党和企业界始终高调支持项目。

认为高铁的建设将有助于出口和产业升级,他们的声音逐渐对政府形成了新的压力,促使其在国际舞台上重新试探与中国的合作可能性。

毕竟高铁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它不仅仅是交通网络的延伸,更是一种综合实力的体现。

从日本的新干线到中国的高铁,每一条线路的建成都标志着国家间合作关系的提升,但在意法高铁的案例中,信任成为了最大的阻碍。

意大利的毁约行为让中国企业蒙受了直接损失,也让自身的国际信誉岌岌可危,历史上中国在许多国家成功完成了复杂的基础设施建设。

更讽刺的是,意大利在毁约后很快就尝到了苦果,项目停工直接导致了很大的损失,其中包括巨额的前期投入和数万个未兑现的就业机会。

同时法国对意大利的中断行为感到极为不满,暂停了多项合作,这种强烈的外交反应让意大利意识到,单方面的决定不仅拖累了项目进展也对自身的国际地位造成了影响。

尽管如此,高铁项目的潜在价值依旧吸引着意大利重新思考合作可能性,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跨国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抓手。

【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的前提是互相信任,而这种信任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承诺来维系,中国在应对意大利的反复无常时,始终保持了开放的态度,但也对未来的合作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毕竟,国际合作中任何一方的反复都会为彼此关系蒙上阴影,高铁不仅连接了城市与国家,更连接了合作与信任。

参考资料:

中国江苏网在2019年2月3日关于《修还是不修?意大利执政联盟因意法铁路线内讧》的报道

文汇报在2019年2月21日关于《环球 | 从都灵到里昂,这条270公里的高铁建了6年为何还没建好》的报道

界面新闻在2019年8月21日关于《意大利总理辞职始末:一条跨国高铁引爆的政坛地震》的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在2019年8月1日关于《五星运动向参议院提议终止意法高铁项目》的报道

4 阅读:419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