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亚马逊一则公告引发跨境电商圈“地震”:自2025年3月10日起,FBA库存丢失或损坏的赔偿标准将从“售价”改为“制造成本”。
简单两个字的调整,却让无数卖家直呼“利润被腰斩”。如今距离政策生效越来越近,卖家该如何应对这场关乎钱袋子的变革?
一、政策核心变化:从“售价”到“制造成本”,差价有多大?根据新规,买家下单前丢失或损坏的库存,亚马逊将按商品的“制造成本”赔偿,而非此前基于售价的赔付标准。
“制造成本”如何计算?指卖家从工厂、批发商处采购或自行生产的成本,不含运费、关税、手续费等。例如,一款售价100美元的商品,若制造成本仅20美元,卖家最多只能获赔20美元.
两种成本确认方式:
卖家自主提交:需提供采购发票、物流单据等证明文件;
亚马逊估算:基于平台数据自动评估,若卖家不反对则直接采用
对比旧政策:此前赔偿按售价扣除平台费用计算,卖家相当于“白卖”商品还能赚利润;新政后仅覆盖成本,高利润商品损失最大
二、卖家面临的三大冲击
①利润直接缩水以某家具卖家为例,其产品制造成本约50美元,售价200美元。若库存丢失,旧政策可获赔150美元(扣除平台费后),而新政仅赔50美元,利润蒸发2/3。
②举证压力陡增卖家需主动上传采购发票、合同等文件,否则可能被平台低估成本。但许多中小卖家为降低成本,采购流程不规范,导致举证困难。
③隐性成本难弥补库存丢失不仅导致直接损失,还可能引发排名下滑、客户投诉等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销量。
三、卖家自救指南: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
立即行动:填写“制造成本”从2025年1月下旬开始,卖家都可通过亚马逊后台的“管理制造成本”页面录入数据,优先提交真实成本凭证,避免平台低估
优化库存管理:降低风险
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滞销品;
高价值商品可搭配FBM(自发货)降低风险
调整定价策略:弥补利润缺口对低毛利商品,可适当提高售价;同时为易损品购买物流保险,分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