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是不是美,就能赚钱?

之桃开心生活 2025-01-05 21:44:58

一群热衷于研究的人士构建了一个严谨的模型,试图以量化分析美貌对中国劳动者收入的具体影响,一篇长达一万字的英文论文应运而生。

该论文明确指出,在中国,外貌出众者的工资比其他人高出5.4%,而外貌欠佳者的工资则比其他人低3.3%。对此,我深表怀疑,难以认同这一观点。

于是,我又查阅了另一篇论文,其作者是在颜值领域颇有建树的美国经济学家 Daniel Hamermesh。他曾依据大量统计数据估算出一个结论:若一个人颜值较高,其享受的工资溢价相当于多读了两年书。

因此我搜集了10多篇论文,以探究世界范围内的颜值溢价情况,包括是否存在某些国家颜值越高工资越低,为何颜值高的人工资也高以及高在哪些方面等问题。

01

颜值溢价的机制

有两篇论文详细阐释了颜值溢价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其一,对于外貌出众者而言,他们在求职前便拥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有助于他们更顺利地找到工作。

其二,获取社会资本的过程可视为一种训练,这种训练能够提升个人生产力,而雇主会为这种生产力支付更高的薪资。

这里的社会资本指的是人脉及社会关系,颜值高的人之所以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是因为论文作者发现这些人在社交时面对面交流的频率高于其他人,因而人脉更广,更易找到工作。

并且,颜值高的人在社交方面的额外支出既可视为人脉建设,也可视为沟通训练,一个人在沟通交流上的训练时间越长,在相关工作中就更具优势,因为许多工作不仅要求做好本职工作,与合作方及同事的沟通协作也会对工作成果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老板会为这种沟通协作能力支付溢价。

02

颜值溢价适用于全球

接下来,我们将视野拓展至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会发现颜值溢价并非一概而论。有一篇综述汇总了全球各地的数据,其中关于中国的数据有两份,一份是单独针对上海的统计,另一份则涵盖了全国范围。

在这些数据中,颜值溢价最高的三个地方分别是德国、中国、捷克共和国。

而对容貌欠佳者最不利的地方是英国和澳大利亚,若在这两个地方长相不佳,工资会比他人低13%至15%。最为奇特的是,卢森堡的男性颜值越高,工资反而越低。

03

年龄对颜值溢价的差异性

从颜值溢价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社会究竟是变得更加平等、进步,更看重个人能力而非容貌,还是愈发看重外貌呢?

从一些娱乐圈现象以及某些地方旅游经济中少数民族代表性人物的案例来看,大家对此或许心中有数。

不过,从统计数据中得出的结论可能与我们的直观感受不尽相同。在《中国劳动市场的美貌溢价》这篇论文中,作者认为,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颜值溢价应存在差异。

于是,作者运用2012年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该数据在调查时精确统计了受访者的身高、体重、外貌评分、收入等各项指标,且样本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省市。

作者将数据库中40至50岁的中年人与20至30岁的年轻人的数据单独抽取出来进行对比,以探究年轻与中年这两个职场群体对颜值的看重程度。

经过数据处理与分析,作者得出结论:从男女的身高、身材及面貌等方面来看,年轻人的颜值溢价呈降低趋势,唯独女性在身材维度上的溢价有所增加。

这意味着与上一代人相比,当今社会对女性的身材要求更为苛刻,反映出社会职场呈现出整体进步但局部倒退的变化态势。

一个人颜值高意味着其拥有更多社会资本,更擅长沟通协作。但若剔除这些影响因素,仅考量纯粹的外貌歧视,即因长相不佳而遭受的歧视,其程度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呢?

在此条件下,年轻一代中仅有面貌不佳的女性所受影响较以往更大,而其他男性以及女性在身高身材方面所受的歧视均较上一辈人减少。

尽管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但从这两个结论来看,女性反而遭受了比以往更为不公平的待遇。

04

人丑就要多读书?

在《高学历能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容貌歧视吗?》这篇论文中,作者在结尾坦诚地指出,提高学历并不能消除容貌歧视。当然,学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容貌歧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人丑就要多读书”的合理性。

论文作者基于前人的研究以及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和2017年届金融类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发现,即便到了研究生学历层次,颜值溢价依然存在,只是此时颜值所带来的增幅效果已大幅减小。

并且,在这批样本中,颜值溢价的机制与之前有所不同。作者对这批金融硕士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此处的颜值溢价源于同为金融硕士的情况下,颜值高者更易进入高薪的金融行业,由于不同行业薪资水平存在差异,所以颜值高的人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尽管论文中提到在金融硕士层次不存在因容貌不佳而导致工资减少的“丑陋罚金”,但结合上下文来看,金融行业的现实可能更为严峻,因为容貌欠佳者可能连进入金融行业的机会都没有,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丑陋罚金”了。

由此可见,多读书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但能使其进入一个相对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020年发生了两件因颜值而改变命运的事件,其一是初中学历的杨超越落户上海,其二是藏族少年丁真荣膺家乡旅游大使。这两件事引发了网友关于按颜值分配是否合理的热烈讨论。

虽然美与丑并无严格的量化标准,但经过千百年的进化,人类的感官已能够敏锐地辨别美丑。正因如此,对丑的歧视往往更为隐蔽,更难以通过政策、法律等顶层设计加以控制。

众多社科专家、经济学家都曾对颜值溢价或丑陋歧视展开研究,此类社科领域的研究通常无法直接产生经济价值,且这些论文结尾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可行性欠佳。

然而,重点并非在于这些研究能否解决现存的不公问题,而在于其关注到了这些被忽视的问题,并将其揭示出来。

【文本来源@饭统戴老板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之桃开心生活

之桃开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