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特朗普政府内部正商讨应对关税引发的供应链危机,其态度出现显著转变。曾几何时,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展现出强硬姿态,频繁挥动关税大棒。彼时,他积极推动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宣称要借此改变美国的贸易逆差状况,降低美国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同时促进美国本土制造业的发展。一系列加税举措纷纷出台,试图以此在贸易博弈中迫使中国就范,彼时的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态度坚决,毫无退缩之意。
但当下,特朗普宣称不打算继续提高对中国的关税,给出的理由是担忧两国贸易陷入停滞。这一态度与之前的强硬形成鲜明反差。此前,美国不断提升对华关税,一度将税率维持在145%的高位,期间还曾传出要加到245%的消息,尽管后续官方否认了这一加码,但关税数字的频繁变动已然让市场陷入混乱。如今特朗普突然暗示降低关税,尽管其表述隐晦,但这一态度转向仍引起广泛关注。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经济如今正为高关税政策付出沉重代价。在金融市场,出现了“股债汇三杀”的不利局面,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美国消费者也深受其害,超市商品抢购潮不时上演。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由于进口成本飙升最终转嫁给消费者,美国家庭平均每年的购买力将损失3800美元。此前,摩根大通、穆迪等权威机构也相继发出警告,持续加征关税极有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高关税使得美国企业进口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许多企业经营面临困境,一些企业甚至被迫减产或裁员,对美国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在国际上,美国盟友对其关税政策的态度也让特朗普政府倍感压力。以美日关税谈判为例,尽管双方进行了多轮协商,但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日本在贸易问题上并未完全跟随美国的步伐,而是在积极寻求与中国接触,包括推动中日韩重启自贸区谈判等举措。韩国同样派出40多人的代表团访问中国,显示出对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积极意愿。此外,越南、英国等国家也逐渐向中国靠拢。美国的关税政策未能如预期般拉拢盟友一致对抗中国,反而使自身在国际经贸合作中愈发孤立。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关税挑衅,中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内循环”战略的推进便是重要体现。中国不断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推动产业升级,降低经济发展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同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也保持着坚定立场,对美国的不合理关税进行有力反制。从中国一季度GDP增长5.4%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具备充足的底气。中国并未因美国的关税压力而退缩,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调整,稳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美国商界人士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持反对态度,他们渴望与中国恢复合作。英伟达公司总裁访华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充分凸显了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的巨大吸引力。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完备的产业链,许多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取了丰厚的利润。高关税政策使得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受到挤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挑战。因此,美国商界纷纷呼吁政府缓和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取消不合理的关税。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突然改变对华关税立场,反映出其之前关税政策的失败。高关税不仅未能实现减少贸易逆差、促进制造业回流等目标,反而给美国经济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如今特朗普寻求降低关税,一方面是为了缓解美国国内经济压力,避免经济进一步恶化影响其支持率;另一方面,也是意识到在国际经贸格局中,与中国对抗并非明智之举,恢复合作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但特朗普在改变立场的同时,仍试图给自己找台阶下,声称是因为美国关税政策的“威力”才促使双方有了接触,这种说法显然难以自圆其说。未来,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将持续关注双方的后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