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丨浮世清欢
编辑丨浮世清欢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得以完整保存,而在这其中,外界都将功劳归咎于,深明民族大义,率部起义的傅作义。
殊不知事情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女人,她就是傅冬菊,身为傅作义长女,她力劝父亲勿打内战,这才使得傅作义回心转意,避免北平城200多万民众生灵涂炭。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傅冬菊却销声匿迹了,那么她究竟是去了哪里?当年又是怎样劝说父亲和平解放北平的呢?
傅家长女
1924年,傅冬菊出生于山西太原,她的家世可不了的,父亲乃是正规的保定军校生,在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手下服役,那一年,因阎锡山都督府参谋长张培梅的器重,立保其为团长,而在这样的家庭下长大,从小傅冬菊就受到先进思想的教育。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傅冬菊的生活轨迹被彻底打乱,她不得不跟着母亲一起到大后方避难,并在重庆一所中学读书,此时傅作义已经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并任职绥远省主席,是当时显赫一时的人物。
中学期间,傅冬菊偶然接触到我党领导的一个青年组织,对她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这期间,傅冬菊经常参加一些抗日救亡运动,与在前线同日寇作战的父亲,形成呼应。
时间来到1946年秋天,此时解放战争已经打响,父女俩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傅作义身为国民党将领,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同解放军作战,而傅冬菊也加入了我党一个青年组织,不过对于傅冬菊的事情,傅作义并不知情。
这一年傅冬菊从大学毕业,她并不希望牵扯进政治斗争中,而是向往成为一名记者,便前往天津的《大公报》,从事记者工作,这期间,接受过先进思想熏陶的傅冬菊,也加入了我党,正式成为一名党员。
当时解放战争打的异常激烈,而傅作义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其一言一行都对战争形势产生重大影响,祖国刚刚经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各地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实在经不起战争的洗礼。
因此在工作期间,傅冬菊经常去看望父亲,照顾其身体,同时传达反对内战的思想,与此同时,傅冬菊的母亲和姥爷,也都极其抗拒内战,希望傅作义能促进和平,可事情的发展,哪里有这么简单。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尤其是像傅作义这样的高级将领,对军令看的很重,即便他内心最深处,是厌恶战争,尤其是内战,但在其位谋其职,傅作义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听从蒋介石的号令。
1947年年底,蒋介石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匪总司令”,就驻扎在北平城,与解放军相抗衡,而当时国民党政府贪腐严重,早已失去人民的支持,虽不至于到日薄西山的境地,但最终的结果,很多人心中都有了答案。
随着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华北地区战事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随时都有可能打响,而北平城内,驻扎有20余万的国民党军队,注定是一根难啃的硬骨头,再加上北平城内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平解放将是最好的出路。
北平和平解放
在军阀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傅作义都极其英勇,做出过巨大贡献,因此我党是打算将其争取过来,于是便打算派人赶赴北平,对其进行劝说,而在人选上,傅冬菊莫过于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两人身上流淌着同样的血液。
当然,傅冬菊接下这个任务,一方面是力劝父亲和平起义,另一方面也是照顾在北平城,孤苦无依的父亲,值得一提的是,在抵达北平后,傅冬菊当即就向父亲坦白身份,称自己是我党派来的代表,同傅作义进行谈判。
对此傅作义并不吃惊,毕竟以他的身份,肯定早就获悉女儿的身份,只不过没有挑明而已,且对于女儿的选择,傅作义并不生气,他本人也经常阅读我党书籍,比如《论联合政府》,还会将重要的语句用红线标出。
那段时间,傅冬菊一边给父亲做思想工作,谈论国内形势与和平问题,一边会故意留下一些我党报刊和小册子,供傅作义学习,潜移默化间,改变傅作义的思想,为傅作义做出最终的决定奠定基础。
辽沈战役胜利后,东北全境得到解放,百万野战军挥师南下,迅速将北平附近一些城市解放,同时切断傅作义西退的道路,将北平城给团团围住,而此时的傅作义,依靠原先设定的三道防线,正在苦苦支撑着。
也是在平津战役期间,傅冬菊加紧了对父亲的劝说,分析起当前国民党的形势,败局已定,劝父亲尽早做出选择,可傅作义依旧在纠结中,毕竟他手上还有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并不愿意就此背弃蒋介石。
另一边,蒋介石深知华北局势的变化,怕傅作义临阵倒戈,接连派人到北平活动,激起傅作义抵抗的决心,其中不乏有蒋介石给傅作义写的亲笔信,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来彰显,自己对傅作义的器重,并鼓励作义率部突围。
对此傅作义深为感动,可感动并不能使得战争胜利,另一边,美国方面也在紧密关注华北局势,看到平津战役打响,傅作义的部队可能会被尽数歼灭,其太平洋舰队司令,更是直接来到北平,对傅作义以鼓励。
美军方面声称,如果傅作义选择突围的话,那么美国海军可以为其提供援助,在近海领域利用军舰火力,掩护傅作义的撤退。至此,傅作义也到了最终抉择的地步,是听从蒋介石号令,借助美军火力掩护,突围北平,还是和平起义。
最终在一番审时度势,加上女儿傅冬菊的力主劝说下,傅作义不想再继续挑起战争,让北平城内200多万的民众生灵涂炭,他做出了正确的一步,开始积极同解放军进行谈判,并发表和平起义的公告。
做完这一切,傅作义就率领北平城内的20多万国军部队,全部移出城外,接受解放军的改编,至此北平和平解放,也标志着平津战役取得最终胜利,国民党的统治即将土崩瓦解。
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就赶赴延安,同我党领导人见面,并就解放绥远问题进行商谈。而当时绥远在国民党将领董其武的控制之下,这个董其武,是傅作义的老下属,经由傅作义的走动,最终绥远效仿北平模式,也选择和平起义。
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仍在为国家做建设,历任水利部部长一职,一直到1972年因病,才解甲归田,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傅冬菊的却如同消失一样,再难见到其身影,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傅冬菊在北平解放过程中,立下的功劳。
原来在北平和平解放后,傅冬菊知道自己任务已经完成,就又回到了报社工作,行事非常低调,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她也很少露面,就是辗转多个报社,最终于2007年逝世。
信息源:《北平和平解放背后:女儿力劝傅作义勿打内战》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