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根本卖不出去的电视,已攻占日本市场!难道广告只恶心国人?

青史楼阁 2024-12-14 17:19:54

国内根本卖不出去的电视,却在日本大放异彩,这件事让不少人颇感意外。

2024年,日本市场上的中国电视品牌占有率达到了49.9%,其中海信一家就拿下了40.4%,彻底让索尼、松下等日本老牌巨头相形见绌。

这些品牌在国内市场似乎没那么“吃香”,但到了日本却能风生水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冷热两重天”的局面?

如果把时间倒回40年前,电视市场还是另一幅画面。

当时的日本电视品牌,几乎是全球家电行业的“天花板”。索尼、松下、夏普这些名字,代表着品质、技术和身份。

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能买上一台日本品牌的电视,几乎等同于跨越了消费层级。

在那个年代,国产电视品牌虽然已经开始涌现,但大多只能满足低端市场需求,远远无法和日本品牌竞争。

不过,时代从不缺逆袭的故事。

2000年以后,中国电视品牌在技术、生产效率和国际化上逐步追赶。而日本电视品牌则因为战略失误和市场调整不及时,逐渐陷入困境。

2024年的数据便是一面镜子,中国品牌在日本市场的份额接近一半,其中海信独占鳌头,市场份额远超日本品牌之和。TCL紧随其后,与索尼、松下平分秋色。

日本电视行业这场“地震”,背后既有全球市场的风云变幻,也有中国品牌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

首先要说的是价格差异,这是中国品牌在日本市场占据上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日本,55英寸电视是最受欢迎的尺寸。日本本土品牌如索尼、松下,这一规格的电视售价普遍在2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9000元)。而海信的同类产品,价格却能低至10万日元以下(人民币4600元)。

对于精打细算的日本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价格差距实在太诱人了。特别是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对“性价比”的执着使得中国电视成为首选。

但是,中国品牌的成功并不仅仅依靠价格战。

在过去几年里,海信、TCL等品牌在显示技术上的进步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图像清晰度到色彩还原,中国品牌的表现越来越接近甚至达到日本老牌厂商的水准。

在多个测评中,有消费者发现,同价位的产品中,中国品牌的画质与日本品牌相差无几,但价格却便宜许多。

这种“够用且实惠”的特点,恰好满足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不过,仅靠价格和质量优势,还不足以彻底撼动日本电视行业的格局。

海信的一招“妙棋”——收购东芝电视——成为其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转折点。

东芝电视在日本本地积累了多年用户信任,凭借“REGZA”这一高知名度品牌,海信迅速打通了日本市场的渠道。通过结合东芝的技术积淀与海信的低成本生产优势,这一品牌不仅保住了市场份额,还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相反,日本品牌却在多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从技术路线上来看,日本电视品牌早期押宝等离子技术,错过了液晶电视兴起的黄金时期。

等到OLED等新技术开始普及,日本品牌虽然奋起直追,但早已失去市场主导地位。再加上他们一直坚持垂直整合的生产模式,从面板制造到整机组装都由自己完成。

这种模式虽然可以保证产品质量,但在全球化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却显得效率低下。

与此同时,中国电视品牌则采取了更加开放灵活的策略。

通过全球化供应链的支持,海信、TCL等企业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例如,疫情期间,居家娱乐需求激增,TCL迅速推出高性价比大屏电视,在多个海外市场销量猛增。

此外,中国品牌还针对不同市场调整产品线,在日本推出更加本地化的设计和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消费习惯的差异。

在中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视机的家庭地位逐渐下降,许多年轻人甚至一年都不会打开一次电视。

反观日本,手机功能的整合度并没有中国高,许多用户仍然习惯在电视上观看节目,电视在家庭中的使用频率远高于中国。

消费场景的差异,为中国品牌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新的机会。

当然,中国电视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表现差异,也引发了关于“开机广告”的广泛讨论。

众所周知,许多国产电视都会强制插播开机广告,这一现象被网友吐槽为“恶心人”。但有意思的是,出口到国外的中国电视却大多没有开机广告。

原因很简单,国外对广告内容的法律限制更加严格,厂商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可能面临巨额赔偿。在国内,电视厂商通过开机广告赚取额外收入,仅2019年这一市场规模就达到24亿元。

这种强制性广告模式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甚至有人因为反感广告而直接选择不购买电视。

实际上,中国电视品牌在日本市场的成功,是技术进步、市场洞察和灵活应对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从2020年开始,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就已经开始逐步扩大。海信通过性价比策略率先打破本土品牌的垄断;TCL则抓住疫情期间的需求红利,加速海外布局。

到了2024年,中国品牌不仅在市场份额上实现了对日本品牌的超越,更通过提升产品质量,赢得了口碑与认可。

日本品牌的衰退,正是因为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反应上的迟缓。对于中国品牌来说,这同样是需要引以为戒的地方。

从追赶到引领,中国电视品牌在日本市场的逆袭,是中国制造实力不断提升的缩影。

赢得一场战役并不意味着赢得整场战争,未来的挑战,将来自于更高层次的技术竞争和品牌建设。只有不断创新、稳扎稳打,中国制造才能不断创造奇迹。

0 阅读:1

青史楼阁

简介:大江东去,浪淘尽 古今多少英雄事